广东男篮101-65狂虐浙江夺冠!余嘉豪缺阵成浙江致命短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22:53 1

摘要:36分的决赛分差,把“没有余嘉豪的浙江队”直接钉在热搜上,也让所有喊着“全华班也能扛”的人瞬间静音。

36分的决赛分差,把“没有余嘉豪的浙江队”直接钉在热搜上,也让所有喊着“全华班也能扛”的人瞬间静音。

那一刻,镜头扫过浙江替补席,主教练王世龙把战术板抱在怀里,却迟迟画不出一条能通往篮下的直线。

对面杜锋跷着腿,沈梓捷刚扣完一个,回头冲替补席咧嘴笑——差距明晃晃,不用数据都能看见。

余嘉豪人在西班牙,飞机落地第二天就出现在CB萨拉戈萨训练馆。

俱乐部发了个官方短视频,配文“欢迎回家”,评论区一水儿中文:“哥,你要是留下,决赛会不会不一样?”没人敢给答案,但数字把假设撕得粉碎:浙江篮板输15个,禁区少得24分,广东二次进攻光补篮就12分,全是篮下真空留下的脚印。

沈梓捷打得像刚放出笼的豹子。

15分看着不多,可7次扣篮全是单臂劈扣,扣完就吼,吼得浙江小将张洪硕发球时手都在抖。

更杀人诛心的是,沈梓捷第三节刚下,杜锋又把二飞摆到五号位,继续高,继续欺负。

浙江这边只能把2米05的刘泽一硬顶上去,结果头顶着周鹏的肘子,脚底下还得防徐杰的抛投,活像一个人守两条车道,左右都是大车呼啸。

徐杰的23分里,有9分是借沈梓捷掩护后的干拔三分,出手点高,弧线平,刷刷进网。

现场解说憋了半天,憋出一句:“这身高差,看着像大人打小孩。”话糙,画面更糙——浙江外线换谁都是绕掩护慢半拍,只能目送上篮。

赵睿更不讲理,冲起来像小卡车,浙江最后干脆三人收缩,他一个击地甩给底角,胡明轩大空位三分,手起刀落,分差直接30+,计时器红得刺眼。

有人怪余嘉豪“说走就走”。

可翻翻西乙赛程,萨拉戈萨9月底已经开打,他全运会半决赛打完连夜赶飞机,俱乐部没扣工资没罚款,还派体能师机场接机,算给足面子。

换句话说,留下是情分,回去是本分。

只是这“本分”把浙江架在火上烤——联赛核心+全运会主力,两头都要,结果决赛夜只能穿西装,社交媒体发一句“兄弟们加油”,配图是酒店电视里的直播画面,怎么看怎么无力。

更难受的是,浙江这批年轻人其实打出了队史最佳全运会战绩。

朱俊龙三分5中3,张洪硕敢隔扣沈梓捷虽然被帽,但镜头里他落地就回防,没怂。

问题出在“只有敢打”远远不够。

篮球说到底是个“对位游戏”,你缺一张王牌,对面就无限放大,直到把裂缝撕成峡谷。

广东的战术板简单到小学生都能看懂:谁对位刘泽一,谁就往里碾,碾到协防来,外线必然漏,漏就投,投就进。

浙江想补,却没人可补,于是裂缝一路裂到终场哨响。

哨声一响,杜锋没急着庆祝,先拉着沈梓捷交代几句,随后一把把徐杰搂过来,手指点向看台,那里举着“十一冠”横幅。

广东球迷嗓子早就喊哑,仍拼命挥舞。

十一冠,数字冷冰冰,可背后是整整一代青训的滚动产出:周鹏、二飞、赵睿、胡明轩、徐杰、沈梓捷,名字可以一路念下去。

浙江这边,能念出的还是吴前、余嘉豪,再往下就得停顿。

断层,比一场失利更疼。

疼归疼,余嘉豪的离开其实给所有人提了个醒:中国球员也能把“去欧洲练级”从口号变成登机牌。

西乙水平比不上NBA,但对抗节奏、战术纪律、日常训练都比CBA更紧。

余嘉豪上赛季场均18分钟,7分5板,数据平平,可回来打全运会半决赛,背身脚步明显快半拍,罚球线策应一传就能撕开联防。

那场比赛他17分11板,浙江赢辽宁12分。

决赛他不在,同样的联防,浙江连破都破不了。

一进一出,就是“留洋”最直观的说明书。

说明书摆在桌上,就看谁愿意翻。

篮协新规鼓励俱乐部放人,但“放”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工资差额、保险、伤病、国家队征调,一堆琐碎。

萨拉戈萨给余嘉豪买了全额伤病险,CB ACB联盟有专门外籍球员配额,这才让交易落地。

国内多数俱乐部账本会算不过来:放走主力,战绩下滑,票房受损,谁负责?

于是“全运+留洋”成了天然矛盾体,余嘉豪只是第一个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样本。

样本的背面,写着浙江的未来。

如果明年全运会余嘉豪回归,浙江依旧有冲冠底气;可如果他选择继续留洋,甚至试水更高联赛,浙江就要习惯“核心缺席”的阵痛。

更现实的是,CBA新赛季浙江内线还是靠余嘉豪+外援,一旦外援政策收紧,轮换深度依旧是大坑。

俱乐部现在最该做的,不是抱怨球员远走,而是把青训再往下挖一层,挖出一个2米10的大个子,挖出一个能抢47个篮板的群体。

否则,下次决赛分差可能不止36分。

广东夺冠夜,现场DJ放了一首《岁月如歌》。

歌词里唱“离别如何说出口”,放在篮球圈,离别就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余嘉豪飞走了,浙江输了,但裂缝里透出的光,也许能照出下一个敢走出去的人。

毕竟,只有先习惯告别,才能学会真正的强大。

来源:自由柳叶NalZ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