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台湾配音师在镜头前说,当年给王家卫电影配音,被要求舔手指塞拳头,现场录音没剪,这段旧采访被挖出后,王家卫三个字冲上热搜。
一位台湾配音师在镜头前说,当年给王家卫电影配音,被要求舔手指塞拳头,现场录音没剪,这段旧采访被挖出后,王家卫三个字冲上热搜。
李安在柏林受访时补刀:片场每天拍四十条,他连下一句台词都没想好。
向太更干脆,列出三宗罪:员工半夜两点被叫回片场,投资人把房子抵押,最后上映还亏钱。
三个大瓜砸下来,影迷懵圈:原来胶片里那些潇洒背影,背后是整整三年反复熬人。
《一代宗师》拍了1095天,梁朝伟一套西装穿15个月,杀青时口袋里还留着没吃完的面包干。
王家卫的账本里,时间最不值钱。
配音师王瑞芹的录音里,一句“导演说再来一次”重复九遍。
她当时月薪两万新台币,超时费没拿到,手指还被道具划破。
这段录音成了导火索,旧账被翻出,全网开始扒皮。
演员不是唯一受害者。
投资人邓光荣拍《阿飞正传》亏了住院,后来见王家卫就绕道走。
数字更直观:该片票房975万港币,成本3000万,投资人血本无归。
有人把王家卫比作慢炖锅,炖得越久味道越浓。
可锅里的肉是演员的脸、工作人员的假期、投资人的房产证。
慢可以,但把别人的日子当柴火烧,味道再香也带血。
李安在访谈里加了一句:艺术创作需要混乱,但混乱不能成为剥削的借口。
这句话被剪成短视频,三天播放破亿。
网友在弹幕刷:原来大师也可以被骂。
有人翻出1997年《春光乍泄》的花絮,张国荣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等天亮,只为等导演一句“开机”。
那一夜,他口袋里只有半包烟,情绪却拍到崩溃。
画面好看,烟烫手。
王家卫没回应。
工作室微博最后一条停留在《繁花》杀青照,配文是“再相逢”。
评论区已沦陷,高赞留言:再相逢之前,先把工资结了。
影迷在超话里吵架。
一方说天才就该有特权,另一方甩出劳动法。
吵到最后,有人贴出一张图:梁朝伟在《2046》拍摄期间,五年没接别的戏,错过三部片酬过千万的商业片。
数据不会撒谎。
豆瓣8.7分的《花样年华》,拍摄周期长达15个月,工作人员换过三批,灯光师在辞职信里写:再熬下去会离婚。
艺术和自由成了挡箭牌。
可自由不该是单选题,导演有灵感,演员也得睡觉。
剧组四十个人等一个镜头,等不来就通宵,第二天继续等,这种循环持续了五年。
有人统计过,和王家卫合作过的摄影指导,有一半后来改拍广告。
理由是:广告至少知道今天几点收工。
王家卫的影迷开始两极分化。
一批人继续刷《东邪西毒》修复版,一批人转向短视频学剪辑,发誓再也不为慢片买单。
票房数字给出答案:《一代宗师》上映那年,同档期国产片平均回报率31%,而它只有17%。
电影是门生意,也是门手艺。
手艺需要匠心,生意需要成本。
当匠心把成本无限拉长,就成了别人账簿上的赤字。
有人提议建立片场透明账本,导演每超一天,系统自动给全组发红包。
听起来像玩笑,但韩国已经在试。
CJ娱乐的新规定:超支超期超过20%,导演需自掏腰包10%。
政策落地后,再没出现三年拍一部的情况。
王家卫的沉默,像极了那些被剪掉的胶片:存在过,但不让你看见。
可影院里的每一束光,背后都有人熬夜烧出来的电。
观众可以沉醉,烧电的人得回家。
下次再被片头字幕惊艳时,记得那行小小的“特别鸣谢”背后,可能藏着几十个没拿到加班费的灯光助理。
电影好看,人也要吃饭。
好电影值得等待,但等待不该变成债务。
王家卫的慢,是审美,也是债台。
债可以欠银行,别欠那些把青春耗在片场的人。
观众手里的电影票,投的是光影,也是投票。
票根可以决定下一部片子是三年还是三个月。
选择权一直在你手里。
来源:大眼聊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