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6.9亿元白酒出海,泰国超市货架上突然摆满汾酒,我盯着那瓶贴着“关税直降35%”的黄签,脑子先蹦出的不是骄傲,是慌——老祖宗喝了三千年的东西,咱们自己都快不会玩了。
56.9亿元白酒出海,泰国超市货架上突然摆满汾酒,我盯着那瓶贴着“关税直降35%”的黄签,脑子先蹦出的不是骄傲,是慌——老祖宗喝了三千年的东西,咱们自己都快不会玩了。
去年曼谷素万那机场,我陪领导找茅台体验馆,绕了三圈才在奢侈品层角落看见小门面,隔壁是法国干邑超大快闪店,DJ打碟,人排队扫码送酒杯。
茅台屋里只有一位穿旗袍的小姐姐,温温柔柔讲“12987”,老外听完点头,转头还是去买XO,理由简单:不用学,兑可乐就能喝。
那一刻我深刻感到,我们拼命讲文化,人家只想先入口。
回国飞机上,旁边95后妹子拿小铝罐RIO当安眠药,12度微醺,一瓶刚好晕乎。
她说白酒太辣,辣到要发朋友圈吐槽。
可她也愿意花79块买故宫联名桂花酒,瓶子拍照好看,喝完还能插花。
数据说像她这样的人,去年多了三千多万,把低度酒电商买出87%的暴增。
酒还是酒,换件衣服就能卖,这道理酒厂比谁都精。
最魔幻的是车间。
宜宾新厂房800亩,一眼望不到头,不锈钢管道闪着蓝光,摄像头实时数曲块。
中控室大屏跳数字:湿度82%,温度46.3℃,比老酿酒师舌头还准。
茅台把1.1万株微生物存进数据库,给每株起英文名,我听着像漫威英雄名单。
可老师傅私下说,电脑再牛,出酒那天还得他拿杯子“掐头去尾”,0.5度的差,机器分不出,他一口就知道。
科技解决效率,舌头还是通行证。
年轻人不信舌头信手机。
五粮液“一瓶一码”,扫码能看高粱是哪块地,卡车几点进厂,甚至能查到司机姓名。
我试过一次,信息拉到最底,突然有种错觉:这瓶酒比我自己还透明。
可扫码扫不出醉意,也扫不出半夜兄弟拍肩膀那句“都在酒里”。
数据可以追到哪一步,情绪永远盲区。
有人把情绪兑进咖啡。
泸州老窖和Manner联名,白酒冷萃,上面拉花,28元一杯,上市当天我排队40分钟,前面小姐姐拍完九宫格,喝一口皱眉:酒味好淡。
确实淡,3%vol,比啤酒还低,但标签写着“中式特调”,播放量5.2亿,流量比酒烈。
传统最怕没人提,只要名字还被念,管它是闻还是刷到。
说到底,酒桌在换血。
以前拼酒量,现在拼段子;老掌柜教“叩指礼”,年轻人直接说“我随意”。
规矩松了,瓶子小了,度低了,入口方式千奇百怪,但核心没变:找人一起醉。
只要人类还需要把情绪倒进杯子,中国酒就死不了。
它可能不再是一把干掉,而是一口一口抿,边抿边拍照,边拍边吐槽,吐槽完还是乖乖把杯子递过去——“再来一点。
”
来源:小圆美食厨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