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1%对12%,数字差得不算大,却像一记闷棍敲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心口——原来肿瘤也能被这样按住。
31%对12%,数字差得不算大,却像一记闷棍敲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心口——原来肿瘤也能被这样按住。
诺华把NIS793推上ASCO讲台,TGF-β和PD-1两条免疫死路被一条双抗同时撬开,病人第一次看见肿瘤缩小的片子比看见年终奖还激动。
可激动只有三秒,背后算盘一扒拉,药费、耐药、筛选人群,道道都是坑,没人告诉你跳过去还得先交“生物标志物门票”。
坑在哪?
先算钱。
双抗比单抗贵,贵得不讲理,医院账单一拉,体重每公斤都得掏金子。
再算人,不是谁都能撞上这31%。
血浆TGF-β1高于40 pg/mL且肿瘤里SPP1+巨噬细胞扎堆超过15%的病人,响应率能翻3.2倍;数字漂亮,可检测一次外送公司就要四千块,医保不报,病人得先自掏腰包验血加免疫组化,等于还没治病先丢一个月工资。
更细的是,CD276被Nature Immunology点名后,病理科马上加开B7-H3染色,又多一张收费单。
科研热闹,病人结账时手都在抖。
药厂不是慈善,算盘打得噼啪响。
II期数据只追踪了八个月,耐药曲线已经抬头,12%的对照组进展,双抗组同样出现逃逸,只是时间被硬拖了几十周。
III期试验编号NCT04891133眼下才刚过半,全球入组速度却放慢——医生心里清楚,一旦耐药,后面再无标准方案,谁也不敢把病人最后一张底牌一次性打光。
诺华只能把希望押在“联合”二字上,化疗、放疗、局部消融全往上堆,副作用叠得比肿瘤还高,血小板掉到30、蛋白尿三个加,病房里天天签知情同意,签得护士手抽筋。
中国团队换思路,把TGF-β siRNA和PD-L1抗体装进pH敏感纳米粒,老鼠身上肿瘤几乎消失,人身上还没起步。
论文发在Science Advances,影响因子再高也抵不了注册申报的漫漫长夜。
小鼠没有医保,也没有肝肾功能要保,剂量可以拉到极限;人不行,siRNA一多,补体激活立刻发烧寒战,PD-L1抗体再一冲,免疫性肺炎跟着来,影像科CT室天天排队,医生看片子看到眼花。
实验室到病床隔着一条马里亚纳海沟,论文里的78%缩小率听着带劲,真进临床能保住一半就算祖坟冒烟。
胰腺癌更尴尬。
肿瘤被基质裹成水泥块,T细胞挤不进去,放疗剂量加到60 Gy,病人先疼得睡不着。
TGF-β抑制剂一来,基质松口,T细胞终于渗进去,小鼠模型里78%肿瘤缩小,数据发在Cancer Research,可没人提生存期延长几天。
人身上基质一松,转移通道也跟着开,肝转移率嗖地往上蹿,实验组对照组一样躲不过。
研究者追加放疗想锁死局部,结果胃肠道穿孔率飙到12%,外科连夜开刀,ICU费用一夜回到解放前。
数据好看,命没保住,论文照样发,影响因子照涨,留下家属在走廊哭到失声。
说穿了,TGF-β靶点像一把双刃剑,砍肿瘤也砍自己。
免疫微环境被重塑的同时,正常组织修复也被掐断,口腔溃疡、皮疹、蛋白尿排着队来。
医生开会时幻灯片里曲线昂扬,回到病房换药时心里直打鼓:下一波感染来了用什么扛?
更现实的是,药厂只资助检测TGF-β1和SPP1,其他标志物自费,病人往往选最便宜的那两项,结果阴性,被排除在赠药项目外,只能回去用传统化疗,副作用一样不少,还多花一份基因检测钱。
政策也没跟上。
药监局优先审评通道只给孤儿药,结直肠癌不算罕见,双抗只能排队,医院进药还要等省级招标,招标一次拖一年。
医生手里有方案,药房没药,病人急得团团转,只能去海南医疗特区买,机票住宿加一起比药还贵。
有人铤而走险找代购,冷链一断,蛋白变性,几十万打水漂,投诉都找不到门。
合法渠道迟迟不来,非法市场先肥,药代开着豪车停在医院后门,价格比官方贵三成,病人照样抢,因为等不起。
数字再光鲜,也遮不住一个事实:31%的缓解率背后,69%的人没得到半点好处,还得白挨副作用。
药厂、医院、检测公司、医保局,四方围着一张桌子推筹码,最后推出去的都是病人。
科研每前进一步,病人家属就要多掏一次钱,没人能保证这一步能不能把生存期拖到明年春节。
数据发布那天,股价涨8%,病人家属的朋友圈只发了一句“又耐药了”,配图是药盒和医院手环,定位肿瘤科病房。
到底谁在获益?
谁该获益?
如果69%的无效人群也要陪跑,如果耐药后无路可走,如果检测费用先筛掉一批穷人,31%的数字是不是另一种残忍?
药监、医保、医院、药厂,四方敢不敢把这张答卷摊开给公众打分?
下次发布会,台上能不能先报价格,再报生存期,最后才报缓解率?
病人等不起画饼,也付不起空头支票。
31%对12%,你觉得自己会站在哪一边?
如果站在69%里,你还愿意陪跑吗?
来源:小何说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