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人类第六感:人类竟拥有如候鸟般的远程触觉能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2 00:00 1

摘要:不用真的碰到一个东西,手就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这事儿是伦敦两家大学的研究人员一起发现的。他们管这个叫“远程触摸”。过去以为只有某些鸟有这本事,比如那种在海边沙滩上用长嘴找小虫子吃的鸟。现在才搞明白,人也可以。

人有一种能力,过去一直没人知道。

不用真的碰到一个东西,手就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这事儿是伦敦两家大学的研究人员一起发现的。他们管这个叫“远程触摸”。过去以为只有某些鸟有这本事,比如那种在海边沙滩上用长嘴找小虫子吃的鸟。现在才搞明白,人也可以。

这个发现让科学家们对“触觉”这个东西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大伙都觉得,摸东西,那就得皮肤挨着东西才算。但这个研究说明,人的感觉系统,比想象的要厉害得多,能隔着一层东西去“看”到后面的物体。这整个事情,被发表在一个重要的学术会议上,证明是经过了严格验证的。

为了确认这件事,他们设计了一个办法来测试。

找来一个盒子,里面装满了沙子。然后在沙子里的某个位置,埋进去一个方块。他们让来参加实验的人把手指放进沙子里来回移动,就像用耙子梳理沙子一样。规定是,绝对不能直接碰到那个方-块,但你得说出它埋在了哪里。

这个场景,其实就是在模仿那种水鸟在湿泥地里找食物的样子。

实验结果让所有人吃了一惊。

人的成功率,达到了70。7%。也就是说,猜十次,有七次是对的。这个准确度,和那种鸟在自然环境里觅食的本事几乎一样。但人没有鸟那种专门用来干这个活儿的、又长又敏感的嘴。人就是用普普通通的手指头做到的。

这是怎么回事?

研究人员用物理学知识把这个过程算了一遍。

道理其实不复杂。当你的手指在沙子里移动时,会推着沙子走。这个推力,会在沙子里形成一个力量场,像水里的波纹一样朝四面八方散开。当这个力量场碰到埋在下面的硬东西,比如那个方块,就会被挡住,然后反弹回来。

你的手指,就能接收到这个微弱的反弹信号。

这个信号弱到什么程度?

研究人员测量了沙子的移动,发现手指造成的沙粒位移,小到一般的仪器都很难检测出来。但人体的神经系统就是能捕捉到这么细微的变化,并且把它变成一个有用的信息,告诉大脑底下有个东西。

伦敦玛里女王大学的一位高级讲师,叫伊丽莎白·范思哲,她说这是第一次在人类身上证实这种能力。这说明人能感觉到的空间范围,比我们过去以为的要大。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另一件事。

人的手对这种信号的敏感程度,已经非常接近物理定律允许的极限了。从沙子这类材料里能传出来的最弱的信号,人差不多都能感觉到了。如果信号再弱下去,那就不是生物能力的问题了,是物理上就不可能被感觉到了。这说明人的身体有多么精密。

研究人员还不满足,他们想看看机器能不能做到。

他们弄来一个叫UR5的机器人手臂,给它装上最先进的触觉传感器。然后用一种算法来训练它,让它也来完成在沙子里找方块的任务。这是一场人跟机器的直接较量。

结果再次出乎意料。

机器人在感知的距离上,比人要强一点点,能从更远的地方就发现物体。它的总体准确率,只有40%。这个数字,连人的一半多一点。而且机器人经常犯一个错误——它会“谎报军情”。明明那个地方什么都没有,它却报告说检测到了物体。

这就说明,人的感知系统在分辨真假信号、过滤掉干扰信息方面的能力,要比现在先进的机器强得多。

一名伦敦大学学院的副教授,洛伦佐·贾蒙,觉得这个对比特别有启发。

他说,研究人的身体,可以给怎么造机器人提供新思路。反过来,看机器人的表现,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是怎么工作的。

一个关键点是,不管是人还是机器人,它们表现出的能力上限,都跟物理模型算出来的那个极限值很接近。这可能意味着,这种“远程触摸”的能力,最终的瓶颈不是生物结构或者技术水平,而是被基本的物理规律给卡住了。

这个发现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它将来能用在很多地方。

带头做这个研究的博士生陈正奇说,这为设计能扩展人触觉的工具有了新的可能。

比如考古。

过去挖古代遗址,只能大面积地开挖,又慢又累,还可能一不小心把地下的文物给弄坏了。以后或许可以先用基于这种原理的设备去“摸”一遍,精确找到东西在哪儿,然后才动土。

还能用在太空探索上。

比如火星车想知道地底下有没有水冰,不需要每次都费力地往下钻。可以用这种方式先进行大范围的探测,大大提高效率,也更安全。

海洋研究也用得上。

在漆黑的深海里,水下机器人要寻找海底的生物或者矿物样本,有了这个技术,就能更准确地定位,同时也能减少对海底脆弱环境的搅动。

在医疗上,前景也很大。

或许可以开发出新的诊断设备,医生不用做手术切开皮肤,就能“摸”到皮下组织有没有不正常的硬块或病变。这对于一些需要高精度操作的手术,也能提供额外的帮助。

为什么人会有这种潜藏的能力?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这可能跟我们远古祖先的生活有关系。

在几十万年前,早期人类为了活下去,需要到处找吃的,躲避危险。如果他们能隔着一层土或者沙,就感觉到下面有没有可以吃的植物块茎,或者有没有危险的动物在靠近,那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就大多了。这种能力,可能是在漫长的生存竞争中被选择、保留下来的。

到了今天,我们不再需要靠这个本事来找吃的了。

但它并没有完全消失,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可能不自觉地就在使用它。比如在一个很黑的房间里,你伸手去摸桌子上的开关,经常在手还没碰到墙壁或桌子的时候,你就已经隐约感觉到了它们的存在。过去人们觉得这可能是听觉或者空气流动的综合作用,但现在看来,“远程触摸”可能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接下来,研究人员还有很多事要做。

他们想搞清楚,大脑到底是怎么处理这些微弱信号的。他们还想知道,这种能力是不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来增强。如果可以的话,那么就可以专门为考古学家、医生或者救援队员开发一套训练方法,让他们变得更敏锐。这个研究也打开了一扇门,说不定人身上还藏着其他没被我们发现的感觉能力,等着被找出来。

来源:科学小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