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视时间翻倍,抚养费却可能翻倍地吵——北京阿光与瑞典莲娜的离婚拉锯,在2023年秋天突然提速,像一辆挂错挡的车,发动机轰鸣,却没人知道下一秒是前进还是后溜。
探视时间翻倍,抚养费却可能翻倍地吵——北京阿光与瑞典莲娜的离婚拉锯,在2023年秋天突然提速,像一辆挂错挡的车,发动机轰鸣,却没人知道下一秒是前进还是后溜。
瑞典斯德哥尔摩地方法院9月一纸判决,把阿光每两周3小时的“橱窗式探视”直接升级成每周6小时+每月一次周末过夜。
法官的理由不绕弯:儿童心理专家给马克和维拉做了全套测评,结论只有一句——“只要爸爸在,孩子的心率就降得快”。
一句话,把探视权从“程序”变成“药方”。
探视时间刚放大,抚养费战场立刻升温。
莲娜向税务机关递状子,质疑阿光“做账”。
阿光反手把2019-2023年的跨境流水全晒到网上:幼儿园月费4500瑞典克朗他全包,课外游泳、足球、木工课他掏65%,备注栏里密密麻麻写着“for Mark & Vera”。
瑞典社会福利局已立案,2024年1月开听证会,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到底多少钱才算够?
”
钱还没算清,孩子先亮红灯。11月校方评估报告写得像体检单:11岁的马克中文跌到CEFR A1,相当于只会点“你好谢谢”;维拉被游泳俱乐部除名,半年出勤率不足三成,教练吐槽“课表上全是取消记号”。
更刺眼的是儿科医生的体重警告——马克BMI 22.7,超出同龄上限18.5-21,脂肪肝风险用红笔圈出。
数字不会撒谎:孩子正在用身体为大人战争付利息。
法院委派的儿童权益代表提交了一份两页纸的访谈记录,马克写了一句英文:“I want to live with Dad again.”维拉在旁边画了一座房子,烟囱冒出的烟是中文“爸爸”。
法官看完没评论,只把文件放进“2024年3月共同抚养权案”卷宗。
届时,瑞典法庭将决定:孩子是一张往返机票的行李,还是两把椅子坐得稳的圆桌。
社会福利局的调查表已发到莲娜邮箱,其中一页是“照顾能力评估”,共30题,包括“能否保证每日户外运动45分钟”“是否提供双语环境”。
传闻如果得分低于警戒线,儿童保护组织可启动临时托管。
莲娜的律师团队正加班准备反驳材料,关键词只有一句:“文化差异不等于照顾失职。
”
阿光这边也没闲着。
他在北京工作室装了瑞典语网课大屏,把下班后的直播改成“马克维拉中文补习班”,粉丝刷一个火箭,他教一句绕口令。
有人说是表演父爱,他回一句:“至少我在镜头里把父爱演成了动词。
”
案子走到这一步,法律、金钱、语言、体重、游泳课、心率曲线,全被放进一杆秤。
秤的刻度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孩子明天醒来,世界是不是比今天更稳”。2024年3月的庭审视讯将首次全程直播,瑞典媒体已打出标题:The Kids Are Not Your Chess Pieces——孩子不是你的棋子。
阿光转发了这条新闻,配文只有四个字:checkmate——不知将的是对手,还是曾经的自己。
探视时间翻倍只是起点,抚养费真相、共同抚养权、照顾能力评估,三道关依次排开。
马克和维拉的心愿像一张单程车票,终点写着“爸爸”。
下一站,法庭会让他们上车,还是把票根撕成两半?
答案在2024年春天,但孩子的童年不等人。
来源:综艺拌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