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上最长政府停摆,军饷要难发了吗?特朗普先回家开派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22:31 1

摘要:一个多月过去了,联邦政府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城市通勤的人骤然减少,有人硬着头皮去上班却拿不到工资,有人被迫停工,账单越来越多。机场广播不断重复改签通知,上千个航班被取消了,旅客拖着行李箱在地面上睡着了,排着队一直排到拐角处。而在镜头另一边,白宫里依旧有人在举行宴

一个多月过去了,联邦政府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城市通勤的人骤然减少,有人硬着头皮去上班却拿不到工资,有人被迫停工,账单越来越多。机场广播不断重复改签通知,上千个航班被取消了,旅客拖着行李箱在地面上睡着了,排着队一直排到拐角处。而在镜头另一边,白宫里依旧有人在举行宴会,弦乐声没有停止;总统回到海湖庄园,那里有鲜花、红毯和香槟,另一个世界里也热闹非凡。关门的政府、开派的权力相映成趣,刺目割裂。

一旦停止,连锁反应就会出现。交通系统的安检人员不足,机场乱成一锅粥;社保窗口时开时关,打电话都打不通;环境监管、食品检查都降到最低,餐饮业被动应对;社区志愿者增加也无法填补空缺。以为这次的停摆过半个月就可以结束了,结果这次并没有那么简单。

将目光聚焦在军队上,美国现役军人超过一百万,军饷本该优先保障,但是预算被卡住之后差点发不出去。白宫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临时挪款,钱勉强到位,情绪无法挽回。军属排着队领取免费食物、申请食品救助的画面很少见而且很刺痛。情报系统提示财政不稳定已经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并不是危言耸听。

许多人把停摆看作财政问题,其实是制度撞墙。分权制衡到了关键时刻就成了“人人可以否决”,拨款程序环环相扣,一处卡死,处处瘫痪。从预算卡脖子、拨款绕道到军费吃紧,一推就倒。制度缺少紧急情况下的拍板工具,大家都守着自己的阵地,没有人迈出一步。信用是慢慢建立起来的,也是慢慢消耗掉的。美国吹捧“制度优势”,依靠规则、程序和透明来树立强国形象,现在基本运转都已无力,民众和世界正在重新审视。

舆论火势蔓延,有人批评总统脱离现实,不愿意去理解普通人的困难。一旦贴上标签,执政信任就会下滑;政治生态本来就很脆弱,再这样撕扯就更难缝合了。情绪长时间累积,一旦有诱发因素就会爆发。

长期停摆使得多年来的裂痕全部暴露出来,预算设计存在缺陷,执行机制存在拖延,财政调配患有慢性病,社会保障存在盲区。军队之困就是系统失序的体现;公务员没有工资的工作暴露出基层公职保护的薄弱;民生被打乱表明应急支持的韧性不够。最让人揪心的就是权力与民意的距离了,再大的派对音乐也无法掩盖住城市里人们发出的叹息。

短期的办法还是协商、妥协、打开钱袋子,但是单凭一份协议只能扑灭眼前的火焰,治不好底下的病症。程序要留“快匣子”,在全局性卡顿时设紧急通行机制,限定时间、范围、责任,兜住基本运转。要把民生支出、军饷等刚性项目从政治绞索中解放出来,不能随意拿来做筹码。

外界的关注也越来越集中。一个国家连机场都稳不住军饷都要四处挪腾的时候,别人自然会怀疑所谓的制度自信到底有没有。影响不会马上爆炸,而是像水一样渗透到信用、合作和耐心中去。就政治基本逻辑而言,这次僵局并不是由某个人的个人意志所导致的。两党把医保补贴当阵地,谁也不让步;选举周期短,大家都只顾眼前利益。久而久之,政策的连贯性就会被割裂,财政就变成了舞台,民生就成了道具。

停摆总会过去,但是裂缝会在木材中蔓延,隐处松散。账面上的数字可以补上,流程上的程序也可以补回,但是信任和军心却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来修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机制上补,从心态上改。政治人物要懂得在重要问题上做出让步,制度要留出快速通道,基本公共服务要加上一层“保护罩”,不要再当讨价还价的筹码。

来源:麒元聚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