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有多恨陈老总?频频出兵针对,最后却被我军打到落花流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22:21 1

摘要:1947年的蒋介石,对陈毅部的痛恨早已溢于言表。他在2月19日的讲话中更是直言:“现在关内的匪军约可分为五部,即贺龙部,聂荣臻部,陈赓部,刘伯承部,陈毅部。此五部中,就我的观察,以陈毅一部最为顽强,训练最精,诡计最多,肃清最为困难。”

本领越大,越招人妒忌,陈老总就因为这样,频频遭到蒋介石针对。

1947年的蒋介石,对陈毅部的痛恨早已溢于言表。他在2月19日的讲话中更是直言:“现在关内的匪军约可分为五部,即贺龙部,聂荣臻部,陈赓部,刘伯承部,陈毅部。此五部中,就我的观察,以陈毅一部最为顽强,训练最精,诡计最多,肃清最为困难。”

当时华东野战军以歼敌43.4万人的绝对优势领跑,成了蒋介石最头疼的心腹大患。

这份恨不是凭空滋生,往前能追溯到皖南事变的历史积怨,往后连着解放战争第一年的五次关键惨败,每一次都让蒋介石损兵折将、颜面尽失,疼到骨子里。

先说说这恨的“根”,皖南事变。

1941年,蒋介石为清除长江以南的新四军,策划了蓄谋已久的军事围剿。他授意何应钦、白崇禧发出“皓电”,污蔑新四军“违抗军令”,逼迫军部率9000余将士北移;暗地里却调集第32集团军下辖的第40师、第52师、第108师等共8万兵力,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设下伏击圈。

这场战役打得极为惨烈,新四军将士在绝境中浴血奋战,最终仅2000余人成功突围,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军长叶挺在谈判中被扣押。

蒋介石本想一举铲除这股威胁,没想到我们迅速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粟裕为副军长,这支从血泊中站起来的部队,此后扎根华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拱卫南京的“心腹之患”。

这份“未除净反成大患”的悔恨,成了蒋介石对陈毅部恨之入骨的最初缘由。

于是,解放战争一开打,蒋介石就迫不及待要报这一箭之仇,可每一次出手,都被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打得落花流水。

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军凭借兵力和装备优势,气焰嚣张。

何应钦提出“两年灭共”计划,陈诚更是扬言“半年内肃清关内共军”,蒋介石最终采纳了陈诚的激进方案。

鉴于苏北新四军紧邻南京,蒋介石将其列为首个清除目标,指派黄埔一期出身的李默庵担任指挥官,调集12万大军,扬言“三个星期内解决苏北共军”。

当时华东野战军在苏北的兵力仅3万余人,兵力差距悬殊。但李默庵的“分进合击”战术,在水网纵横的苏北地区完全失灵,国民党军只能沿公路推进,各部间距拉大,给了粟裕“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的机会。

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粟裕指挥部队连续发起宣家堡、如皋、海安、李堡、丁堰、如黄公路、邵伯七场战斗,史称“苏中七战七捷”。

战役中,整编83师一个团在宣家堡被连夜歼灭,师长李天霞初战即败。

如皋战役中,整编49师遭受重创,师长王铁汉率残部突围;海安保卫战中,刚组建半年的华野7纵以伤亡300余人的代价,歼敌3000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典范。

最终,李默庵的12万大军损失5.4万人,“三个星期”的狂言彻底破产,他本人也被调离指挥岗位。蒋介石寄予厚望的“开门红”,成了彻头彻尾的开门黑。

1946年9月、10月,国民党军先后占领华中首府淮阴、华北首府张家口,蒋介石大喜过望,决定召开“制宪国民大会”,企图以“宪政”装点门面。

为给大会献礼,他授意徐州绥靖公署制定《迅速结束苏北战事》计划,调集12个整编师28个旅的兵力,还将“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11师从冀鲁豫战场调往苏北,分四路进犯,企图在大会期间歼灭华东野战军主力。

但国民党军的进攻部署漏洞百出,整编69师孤军冒进,于12月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在宿北地区。

师长戴之奇是蒋介石的忠实追随者,拼死抵抗,却始终未能等到援军。

胡琏的整编11师虽近在咫尺,却被华野阻援部队死死拖住。12月19日,宿北战役结束,整编69师2.1万余人被全歼,戴之奇自杀身亡。

而此时,“制宪国大”正进入关键阶段:11月28日蒋介石提交《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2月25日大会正式通过宪法。

原本计划用来“献礼”的军事胜利,最终变成了整编师被歼的噩耗,让这场拼凑的大会沦为国际笑柄。

中间派代表黄炎培公开批评“当局此举绝对错误”,国民党内部也一片非议,蒋介石的面子被撕得粉碎。

1947年初,蒋介石又不甘心苏北的失利,于是策划“鲁南会战”,调集25个整编师53个旅的兵力,分南北两路进攻山东解放区。

他特意投入号称“国军精华”的第一快速纵队,这支部队是国民党军唯一的机械化纵队,配备24辆坦克、217门重炮、474辆汽车,全是美械装备,蒋介石寄望于用钢铁洪流碾压华东野战军。

1947年1月2日,鲁南战役打响,陈毅、粟裕集中华野主力,先切断国民党军退路,再对快速纵队形成合围。

战役期间恰逢雨雪天气,公路泥泞不堪,快速纵队的坦克、汽车陷入泥潭,机动性完全丧失。华东野战军战士们利用近战优势,用炸药包、集束手榴弹攻击坦克,甚至爬上坦克敲击舱盖逼迫敌军投降。

最终,第一快速纵队及整编26师、整编51师被全歼,共歼敌5.3万余人,师长马励武、周毓英被俘。

更让蒋介石心疼的是,华东野战军以缴获的这批装备为基础,成立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支特种兵纵队,从此具备了攻坚重火力。

等于蒋介石花重金打造的“王牌部队”,成了给对手“送装备”的运输队,这份窝囊气,让他久久无法释怀。

苏北、鲁南接连失利后,蒋介石亲自下场制定作战计划,调集15个整编师31万人,任命陈诚坐镇徐州指挥,扬言“15天内澄清鲁南局势”。

他的核心战术是:逼华东野战军在临沂决战,以绝对兵力优势围歼。

但陈毅、粟裕识破了这一企图,果断放弃临沂,率主力隐蔽北上,直扑驻守莱芜的国民党军李仙洲集团。

李仙洲时任第二绥靖区副司令,率领第46军、第73军、第12军等共5.6万余人,对华东野战军的动向毫无察觉。

1947年2月20日,莱芜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仅用3天时间,就将李仙洲集团全部包围歼灭,生俘李仙洲及以下将领17人,歼敌5.6万余人。

蒋介石亲自主持的“决战计划”,仅3天就彻底破产,鲁南不仅没“澄清”,反而让山东战局进一步恶化。

他在日记中痛心疾首地写道:莱芜之败,实为剿匪以来最耻辱之事。

但也只能写写日记发发牢骚了。

在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中,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是蒋介石最倚重的王牌,号称“御林军”,全师美械装备,战斗力极强。

国民党军将领李延年曾吹嘘,国军像整编74师这样的部队不要多,只须10个,就能安邦定国了。

蒋介石对此深信不疑,将其作为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尖刀”。

1947年5月,国民党军45万大军对山东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张灵甫的整编74师孤军深入,直插孟良崮地区。

他误以为周围有邱清泉第5军、胡琏整编11师等数十万援军,华东野战军不敢贸然进攻。但陈毅、粟裕果断决定“虎口拔牙”,集中5个纵队主攻孟良崮,4个纵队阻击援军,硬生生将整编74师从国民党军阵型中分割出来。

孟良崮战役打得极为惨烈,整编74师凭借山地工事顽强抵抗,华东野战军战士冒死冲锋,双方反复争夺阵地。

尽管邱清泉、胡琏的援军距离孟良崮仅数公里,却被华野阻援部队死死挡住,始终无法突破防线。5月16日,整编74师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战死,全师3.2万余人被歼。

消息传来,蒋介石悲痛欲绝,哀叹这是“剿匪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大事”;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更是直言“有如丧父之痛”。

他寄予厚望的“安邦定国”王牌,成了首个被歼灭的“五大主力”,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军的作战体系,更沉重打击了其军心士气。

蒋介石对陈毅部的恨,已经从“失控”的恐惧变到了对“失败”的不甘。

从皖南事变未能斩草除根,到解放战争第一年的五次惨败,华东野战军不仅打破了他的军事部署,更动摇了其独裁统治的根基。

这支部队之所以“最难肃清”,核心在于其扎根民心、战术灵活,更在于陈毅、粟裕的卓越指挥和全体将士的英勇顽强。

而蒋介石的接连失利,早已注定。

他迷信兵力优势,却忽视了民心向背;依赖王牌部队,却无法弥补派系林立、指挥失当的短板。所谓的“恨”,不过是独裁者走向覆灭前的无力哀嚎。

华东野战军则用一场场胜利,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历史梗懂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