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无机化学核心100术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22:03 1

摘要:无机化学:研究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化学分支。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各自保持原有的化学

高中化学无机化学部分最核心的100个术语。无机化学是高中化学的基石,涵盖了物质结构、反应原理和元素及其化合物等核心内容。

一、 基本概念与物质分类

无机化学:研究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化学分支。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各自保持原有的化学性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通常是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通常是金属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₂O₃)。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大部分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如弱酸、弱碱、水)。

二、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核:原子的中心体,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带正电。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微粒,决定元素种类。中子:不带电的微粒,与质子共同决定原子的质量数。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微粒,在核外高速运动。原子序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序号,数值上等于核电荷数(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加和(A = Z + N)。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电子层: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在离核不同距离的区域运动。电子亚层:同一电子层内能量稍有差异的分层(s, p, d, f)。原子轨道: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和字母表示原子或离子中电子排布的式子。价电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变化的电子(主族元素为最外层电子)。元素周期表:根据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元素列表,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周期: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周期表中的纵行,最外层电子数通常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IA-VIIA)。金属性: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非金属性: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电负性: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金属键: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主要以共价键结合的化合物。

三、 化学反应与原理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状态、形状改变)。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称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如复分解反应)。氧化剂:得电子的物质,在反应中被还原。还原剂:失电子的物质,在反应中被氧化。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得到的产物。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A + B = C)。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A = B + C)。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 + BC = AC + B)。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B + CD = AD + CB)。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的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因条件改变,可逆反应从一种平衡状态向另一种平衡状态转变的过程(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反应速率: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的物质。

四、 溶液与离子平衡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溶质:被溶解的物质。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结晶: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单位是摩尔。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是g/mol。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标准状况下约为22.4 L/mol。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是mol/L。pH: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pH = -lg[H⁺])。水的离子积:一定温度下,水(或稀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Kw = [H⁺][OH⁻],25℃时Kw=1×10⁻¹⁴)。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电离过程是可逆的,最终达到平衡状态。盐类的水解: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沉淀溶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的状态。

五、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卤族元素:周期表第VIIA族元素(F, Cl, Br, I, At),简称卤素。碱金属:周期表第IA族(除H外)元素(Li, Na, K, Rb, Cs, Fr)。碱土金属:周期表第IIA族元素(Be, Mg, Ca, Sr, Ba, Ra)。过渡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的元素(均为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周期表0族元素(He, Ne, Ar, Kr, Xe, Rn),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氯气: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强氧化性。:淡黄色晶体,能与金属、氢气、氧气等反应。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酸性氧化物,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硫酸:强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形成氨水(弱碱)。硝酸:强酸,具有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如二氧化硅、硅酸盐)。:活泼金属,强还原性,常保存在煤油中。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可作供氧剂和漂白剂。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水溶液呈碱性。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水溶液呈弱碱性,受热易分解。:两性金属,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氧化铝:两性氧化物,是冶炼铝的原料,可作耐火材料。氢氧化铝:两性氢氧化物,是制备铝盐的原料,可作净水剂。

学习建议

无机化学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且系统性强。建议将物质结构(原子、周期律)、反应原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和元素化合物(金属、非金属)三条主线结合起来学习。

通过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并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才能构建起完整的无机化学知识网络。

来源:长江大中华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