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吃降压药要小心!医生讲解:服用“沙坦类药”需注意5个隐患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20:59 1

摘要:老张是我社区门诊的老熟人,退休司机,今年六十五。平日按医嘱吃降压药,血压一直稳稳的。可一到冬天,他的脸上就挂着愁:手脚冰凉、血压飙高、偶尔还觉得头晕。某次复诊时,他小声问我:“医生,我是不是该多吃点药压压?”我笑着摇头,心里却有点担忧,因为这种季节性误区,我见

老张是我社区门诊的老熟人,退休司机,今年六十五。平日按医嘱吃降压药,血压一直稳稳的。可一到冬天,他的脸上就挂着愁:手脚冰凉、血压飙高、偶尔还觉得头晕。某次复诊时,他小声问我:“医生,我是不是该多吃点药压压?”我笑着摇头,心里却有点担忧,因为这种季节性误区,我见得太多了。

高血压,是一种让身体随时“拉紧发条”的病。尤其在冬天,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突升,药物的代谢方式也随之变化。很多人以为药是天天同剂吃就行,其实到了寒冷季节,服药安全这堂课必须重新复习一遍。

很多患者常用的沙坦类药,也叫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血管放松,减少心脏负担,看似温和,实则有些“脾气”。冬天,这“脾气”尤其容易显现。如果用得不当,不但降压效果打折,还可能留下隐患。

我记得前年冬天,一个五十多岁的阿姨,吃这类药多年,血压控制得很好。突然那阵冷空气一来,她连续三天早上头晕,第二天还差点摔倒。她以为是感冒,其实是血压和药物协同出了问题。那一刻我深感——不是药的问题,而是季节的问题,也更是“服药时机”的问题。

冬天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道综合题。冷空气让血管“收口”,身体代谢变慢,水分摄入变少,出汗减少,连肾功能的反应也会跟着改变。而沙坦类药作用的关键环节,就在这个肾脏与血管的“线路上”。气温的变化,就像一个无形的“第三变量”,轻易搅乱身体原本的平衡。

有些人平时爱泡脚、泡温泉,一泡就是半小时,热气腾腾,全身舒畅,却不知道这时候血管正猛地扩张。药物再一作用,血压可能突然下降。有的老人从浴盆里一站起来,头一晕、眼一黑,这就危险了。其实只要泡之前先量个血压、缩短浸泡时间,就避开了潜在风险。

另一种隐患来自“感冒”。冬季感冒频发,很多人自个儿去药店抓几盒药,殊不知,有些感冒药里含有会升压的成分,和降压药“打架”。我遇到过一个老先生,吃完感冒药当晚血压一下飙到一百八十,吓得家人连夜送来。检查下来,药并没吃错,而是药之间“互不待见”。很多药物之间是会“暗中较劲”的。

还有饮食也是“助攻”之一。冬天嘴馋,加上年节将至,火锅、腊肉、咸菜纷纷登场。盐分、油脂一多,水肿、血容量上升,药物再努力也压不住。真正棘手的是,病人自觉血压高,又随意调药,加一片、减半片,搞得身体像在跷跷板上晃。血压最怕“惊动”,而不是单纯怕高。

沙坦类药还有一个敏感点:肾功能。冬季气温低,喝水少,肾脏负担加重。有的人尿少,还以为是正常现象;其实这阶段,药物浓度可能在体内停留更久。这时若继续按夏天的逻辑吃药,容易出现高钾血症或肾功能波动。保持适量饮水其实比盯着药瓶更重要。

我常跟患者说,你吃的不是药,是习惯。冬天和夏天,人和药都不一样。想让药发挥作用,又避免伤害,关键在“懂变通”。比如血压监测要比平时勤一点,早晚各一次,记录波动。再比如晨间服药要避开寒气最重时段,起床后先活动五分钟,再服药。简单的小调整,往往是最有效的“自护力”。

冬天也是复诊的好时机。很多人自觉状态稳定,就不来了。其实医生看的是曲线,不是数字。你看到今天的血压是“一百三”,医生看到的是过去两个月身体的趋势。一场及时的随访,可能就能避免一次冬季“惊魂”。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身体的信号。沙坦类药在部分人身上会引起轻微咳嗽、乏力、尿量变化,这些细微变化在冬天常被误解为感冒或疲劳。只要能多观察两天,多问一句“是不是药的影响”,就能早发现、早处理。身体在说话,只是要有人听懂。

其实,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吃药多年,但真正理解药物运行机制的却不多。药不是英雄,它需要你的身体配合、环境配合、生活配合。冬天这个阶段,就像一场三方联动的考试:医生开药、身体响应、患者执行,任何一环掉链子,都可能让血压反复。

我见过那个冬天总头晕的阿姨,现在学乖了。她准备了血压日记,每天一量一记,不随便加药,也不再泡太久的热水澡。上个月复诊时,她笑着和我说:“我这药现在不是吃出来的,是‘养’出来的。”那一刻,我真替她高兴。规律、耐心、理解,这三样才是冬季控压的“有效配方”。

对医生来说,最难的不是开药,而是帮患者建立自觉。这种自觉,是看懂身体的变化,看懂季节的影响,也看懂药物的脾气。每一颗药都有性格,沙坦类药显得温和,却最怕“忽冷忽热”的生活状态。人在动,环境在变,药物反应自然也会变,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心里有数,问题都能提前预防。

冬天的血压,就像脾气反复的小孩,不哄不行,但也不能打。靠的是手感、经验、观察力。有人问我,医生您吃药也会怕这些吗?我说,当然。即使我没得高血压,也学会尊重身体的节奏。药是帮手,不是盾牌。不懂它,就容易被反噬。

当我看到那些因为血压控制平稳而脸色红润的老人,我总会提醒一句:“冬天稳住不容易,但值得。”因为稳住的不光是血压,还有生活的质量与自信。只要你肯花点心思,任何药都能变成安全的伙伴。

如果你正在服用沙坦类降压药,这个冬天,请多一份观察、多一点耐心。每天量血压、保持温暖、控制盐分、合理饮水、按时复诊。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习惯,才是你我真正该坚持的“药方”。

冬天吃降压药,不必害怕,但要懂得尊重节气、身体和药性之间的微妙平衡。身体不是机器,药也不是按钮。它需要被理解,被配合,也需要你用生活去呵护。

高血压不是不能控制的病,它只是提醒你,健康需要点“耐心”。医学不神秘,生活有智慧,愿每个冬天,都有温暖稳稳地在你的血管里流动。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报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声明:以上内容为健康科普,非诊疗建议,部分描述存在虚构成分,仅用于健康知识传播。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本文未推广任何药品或品牌,意在倡导科学用药与健康生活理念。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