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真只是文化水平低扯出来的我还能忍,但当这话出现在某些顶着“爱国”“团结”招牌的主播口中时,我就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历史认知问题了,这是在给日本侵华找台阶下。
一句“满清和大明是内战”其实不是没文化,而是“用心险恶”。
要真只是文化水平低扯出来的我还能忍,但当这话出现在某些顶着“爱国”“团结”招牌的主播口中时,我就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历史认知问题了,这是在给日本侵华找台阶下。
很多人听到这话可能一愣:“啥?满清怎么就成日本了?”
先理清一个最基本概念,内战(civil war)指的是同一政权或国家内部,因权力斗争而爆发的武装冲突。
拿一个严格的国际政治定义来说,美利坚南北战争算内战,国共战争算内战,但满清和大明?
这压根不是一个“国家”阵营内部的事儿,满洲建清,成立的是两个完全割裂的政治体系。
就事论事,崇祯是大明的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则称“崇德皇帝”。
你听说过一个国家两个皇帝,还内战的吗?
更可笑的是这帮人居然打出“民族团结”的感情牌,说因为今天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所以当初的清军进攻就是“自家人打自家人”。
可问题是我们今天也有俄罗斯族,那你说沙俄侵华是不是内战?满清签下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俄瑷珲条约,都是‘家庭财产纠纷’?
这类逻辑一旦顺着走,你能推出多少荒谬结论,这压根是逻辑冰点。
所谓“努尔哈赤曾受大明册封,是朝廷龙虎将军,所以他是自己人”,这是干脆连最基本的历史常识都踩死了。
朝鲜“忠于大明”得到了册封,日本丰臣秀吉接受明朝国王职位的册封,难道这也能说他们是“自己人”?
册封不代表归属,外交手段不等于国家认同,它是“大明文明向外扩张的象征”,不是请来“家人”的证据。
再来一杠杠离谱的理论,好多人说“清朝为中国带来了东北,是嫁妆”。
我就一句话反问,要是东北真是满清的‘陪送’,那努尔哈赤当龙虎将军时在什么地界上任职?
事实上早在明代,中国就对东北有实质性控制,努尔哈赤就是在大明辖下的辽东为官。
你硬说清带来了东北,不就是倒打一把历史?
所以这个“嫁妆论”根本站不住,完全是偷换概念的胡诌。
为什么今天会有人说“满清是成功的日本”?
因为这两者在战略动机、入侵方式、政治路径乃至文化压榨方式上,几乎如出一辙。
两者都是因本土生存危机,觊觎中原,东北太苦,岛国太小;都是在中国内乱、中央不稳时趁火打劫,而非“堂堂正正决战”。
地盘到手后,首先全力推进毁灭式文化压制:一搞剃发易服,一推日语教育。
都本质上推行殖民统治模式,设置满城/炮楼、建立伪军、限制文化;都试图创造一个自己主导的“新秩序”并同化中华。
日本试图让中国讲日本话、读日本书、背日本史,但失败了。满清也试过让中国只讲满话、只用旗人统治,但还是失败了。
唯一的区别是满清窃国成功,而日本狼子野心暴露得太早,被民族觉醒打了回去。
一个是“坐稳了龙椅”,一个是被赶下了牌桌。
你要说满清战胜明朝,那真是笑掉人大牙,明朝亡于李自成(大顺),不是亡于清军。
清军在关外蹲了几十年,真刀真枪打不过,就靠吴三桂给他们开门进来,然后“顺利接管江山”。
所以别拿“德高望重”的战功糊弄人,满清赢是因为跑得快、投得巧,靠的是“汉奸级配合”,不是打下来的。
我们必须清楚地区分:满清是历史政权,满族是今天民族,也许姓氏传承了,但意识形态根本不是一回事。
清朝那时候根本没有“中华民族”概念,只有“旗人与奴才”;连“满族”都不是身份标准,身份认同依附在旗号制度里。
更劲爆的是诸多“满族人”实际上是建国初期“旱改满”的汉族后裔,身份证民族一栏是政策“拼出来的”结果,连本身都未必知道真实出身。
你真以为“满族”等于“八旗贵胄”,大概率你祖上是当年八旗脚下的包衣奴才。
用今天的民族政策去洗几百年前满清对内的杀戮、压迫、压制行为,本质上是偷梁换柱。
这种“内战理论”一旦被包装成“温和、团结”的语言,就容易在年轻人之间潜移默化地生效。
再说一遍,为满清开脱的逻辑,几乎可以零成本照搬到侵华日本身上。
只要你认这套逻辑,下一步就是要求你不能批判日本,不能质疑日本军国主义,最后认同他们的“东亚命运共同体”。
历史不是让你玩感情牌的舞台,更不是用来“自证民族团结”的工具。
是谁的罪就由谁扛,别管他今天姓什么,祖上干了什么在中原犯下累累恶行,那就必须如实面对。
说满清是日本的“成功版子”这不是贬低谁,而是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别再拿今天的和平来歪曲曾经的血海深仇。
历史走了一遭,有些教训必须刻骨铭心。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科普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