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法国巴黎捡到一年级学生秦朗的作业本”——这条曾经席卷全网的热搜视频,让一位拥有4000万粉丝的网红最终被警方行政处罚,账号遭全平台封禁。这场闹剧经过警方调查发现,整个故事竟是网红徐某某与同事为吸粉引流共同策划编造的。
网红模仿死刑犯劳荣枝庭审辩解,女子自导自演“给同事下药”,法国巴黎捡到小学生作业的摆拍……无底线博流量的戏码为何屡禁不止?
“在法国巴黎捡到一年级学生秦朗的作业本”——这条曾经席卷全网的热搜视频,让一位拥有4000万粉丝的网红最终被警方行政处罚,账号遭全平台封禁。这场闹剧经过警方调查发现,整个故事竟是网红徐某某与同事为吸粉引流共同策划编造的。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类似无底线博流量的内容层出不穷:有人模仿死刑犯劳荣枝在法庭上的辩解,有人自导自演“给同事下药”剧情,甚至有人假装孕妇征婚。
中央网信办近期启动了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力求遏制这种歪风邪气。
01 五大乱象,无底线博流量的常见伎俩
从近期曝光的多起案例来看,无底线博流量主要表现为五大乱象。第一,自导自演式造假。通过摆拍、篡改事实等方式,发布涉及国内外时事、社会民生的虚假信息。
比如“西安一女子给同事下药”视频, creator 赵某从真实热点事件中获取灵感,通过构思剧情脚本进行摆拍,最终因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处罚。
第二,不择手段蹭炒社会热点。一些“自媒体”假冒热点事件当事人或相关人员发布信息,甚至以虚构、歪曲等方式炮制事件细节。在“小学生巴黎丢作业”事件后,就有人自称“秦朗舅舅”进行直播,吸引大量网民观看。
第三,以偏概全设置话题。片面选取争议或负面词汇,炮制标题党、震惊体式话题,将极端个例包装成群体现象。
第四,违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设。编造苦情故事制造卖惨人设,迎合低俗需求制造炫富人设,甚至挑战公众认知底线制造审丑人设。
第五,滥发“新黄色新闻”。运用煽情化手法,制作发布要素不全、真假难辨、质量低下、公共价值缺失的内容。这类内容虽然格调不高,却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关注。
02 黑产链条,无底线博流量背后的利益驱动
为何无底线博流量行为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在于背后的巨大利益。在流量至上的自媒体时代,高流量往往与高收益直接相关。
为吸引用户关注,短视频行业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内容生产模式。许多视频都有精心设计的拍摄脚本,其中包含大量虚构或演绎的情节。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内容已经形成灰色产业链。例如“凉山孟阳”案例中,某公司雇佣演员,通过话术、剧本摆拍贫困悲惨身世短视频,以“助农”为噱头销售假冒产品,销售额超3000万元,非法牟利超1000万元。
一些“自媒体”博主和MCN机构之所以铤而走险,是因为摆拍造假视频成本低、风险小,却可能带来短期的高点击率和关注度,进而转化为广告收入、商业合作等实际利益。
03 严重后果,透支社会信任的恶果
无底线博流量内容污染网络环境,扰乱互联网内容生态。如果放任这种不道德、欺骗性的信息肆意传播,不仅浪费大量公共资源,还会给社会风气和公共道德带来消极影响。
更严重的是,这类内容可能成为“信息陷阱”,制造以假乱真、虚实混杂的信息迷雾,让网民难以辨别真伪。当虚假信息泛滥成灾,社会公众的信任感被逐渐透支,造成“狼来了”的效应。
无底线博流量行为还可能侵犯他人权益,影响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例如,在深圳地铁案中,5名男子为拍摄短视频,在高峰时段大喊“卧倒”,引发乘客恐慌,导致地铁中断,最终因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被追究责任。
04 重拳整治,多管齐下遏制歪风
面对日益猖獗的无底线博流量行为,监管部门已经出手。中央网信办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聚焦“自媒体”无底线造热点蹭热点等突出问题。
公安机关也在行动。自去年12月以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统一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累计排查网络谣言线索8万余条,侦办网络谣言类案件1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00余名。
平台责任也被进一步压实。专项行动要求平台加大对虚假摆拍信息的识别和清理力度,对开通营利权限的账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对无底线博流量的信息,应当预先采取流量限制措施。
05 协同治理,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根治无底线博流量行为,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平台应加强自媒体账号的全流程管理,建立合理的流量分配机制,对导向正确、内容优质的自媒体赋予较高的推荐权重。
“自媒体”账号和网络主播应强化法律法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坚决守住道德底线,不踩法律红线,不做追求短期病态流量的“流量乞丐”。
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也至关重要。让网民拥有良好地运用网络的能力,是防范这种现象的基础。网民应培养理性看待网红言论的能力,不被不实信息所误导。
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也是遏制无底线博流量的有效手段。当前,对于大多数摆拍引流行为是通过行政法来进行规制的,但处罚力度较小,很难达到惩罚与教育的目的。
治理无底线博流量,需要平台、创作者、用户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平台应优化推荐算法,避免给低俗内容导流;创作者应守住底线,用优质内容赢得长期流量;用户应提高媒介素养,抵制不良信息;监管部门则需持续整治,提高违法成本。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不是“法外之地”。只有建立在底线之上的流量才能长久,“自媒体”之路才能越走越远。
来源:馮翊雷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