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耳念珠菌防控科普:认识“超级真菌”,筑牢院内防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7:41 1

摘要:2009年首次从一名日本患者的耳道中分离出来,因此被命名为耳念珠菌,是一种新近出现的、具有严重威胁的多重耐药真菌,又被称为“超级真菌”。

什么是耳念珠菌?

2009年首次从一名日本患者的耳道中分离出来,因此被命名为耳念珠菌,是一种新近出现的、具有严重威胁的多重耐药真菌,又被称为“超级真菌”。

耳念珠菌在我国现状如何?

01

快速扩散趋势

自2018年我国首次报道耳念珠菌感染以来,截至2023年12月,已蔓延至10个省份,累计报告312例感染病例。 2023年病例激增:感染数达182例,较2022年(33例)增长450%,其中75%集中于ICU患者,中位年龄65岁,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癌症、肺部感染)者占比高。

02

院内聚集性传播为主

辽宁、江苏、安徽、广东等地发生4起聚集性疫情,涉及280例(占总病例89.7%),环境采样显示病房物体表面(床栏、设备接口等)与患者菌株同源,证实通过污染环境及接触传播。

03

医院检出耳念珠菌

近期我院已发现从外院带入并经实验室确诊检出的耳念珠菌感染病例,作为全球公认的“超级真菌”,已成为感染防控中的重大挑战。

为什么它如此危险?

01

多重耐药性

对多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棘白菌素类,甚至两性霉素B等)不敏感,治疗选择有限,难度大,病死率高。

02

传播性强

可在患者之间(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如床栏、仪器设备、家具)或医护人员的手进行传播。

03

环境生存力强

在干燥物体表面能存活数周甚至数月,常规清洁消毒措施难以彻底清除。

04

隐匿性强

定植(携带但不致病)于皮肤、黏膜等部位而不引起症状,易被忽视,成为潜在传染源。

05

检测困难

常规实验室方法可能误检为其他念珠菌,需要特殊技术(如质谱、PCR或测序鉴定等)才能准确鉴定,从而导致处置不当不及时,导致感染扩散或暴发。

病区里查出耳念珠菌了

需要做什么?

检出耳念珠菌定植/感染的患者,均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01

紧急隔离

立即单间隔离(无条件时集中专区),悬挂“接触隔离”警示牌 ,限制人员出入并登记,禁止共用卫生间/设备,转运前通知接收科室。

02

严密防护

进入必须穿戴:隔离衣+手套+口罩、执行手卫生。

03

彻底消杀

1.日常消毒: 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高频表面(≥3次/日) 作用时间≥10分钟;

2.终末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全覆盖喷洒+擦拭,过氧化氢雾化密闭2小时,注意季铵盐类消毒剂无效。

04

解除隔离

隔离期间定期监测耳念珠菌感染/定植情况,感染/定植患者宜隔离至出院。耳念珠菌定植的患者宜每3个月评估1次,采样部位包括腋窝、腹股沟以及先前培养阳性的部位(如尿液和痰)。若患者口服抗真菌药,应停药1周再监测,如果局部用药则至少48h后再监测。如结果为阴性则1周后复查,结果仍为阴性可解除隔离,阳性则继续监测。

总结

耳念珠菌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安全的多重耐药“超级真菌”,但它是可防可控的!关键在于全院所有人员(医护人员、保洁人员、患者及家属)的高度重视、通力协作和严格执行各项核心防控措施,特别是接触隔离、强效环境消毒和严格的手卫生。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患者筑起一道坚固的院感防控防线!

图片来源丨院感部文字来源丨院感部 刘惠芬二审 编辑 | 宣传科 吴芷静三审 | 宣传科 欧永杰

来源:惠州三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