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说现在这娱乐圈,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一边是热搜天天挂着那几张脸,剧还没开播先炒人设、通稿满天飞,结果观众记住的没几个角色;另一边呢,像于和伟这样的演员,演了二十多年,名字不常上热搜,却突然在不到24小时里被央视连续两次公开表扬,这事一出,圈内人都愣了。
你说现在这娱乐圈,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一边是热搜天天挂着那几张脸,剧还没开播先炒人设、通稿满天飞,结果观众记住的没几个角色;另一边呢,像于和伟这样的演员,演了二十多年,名字不常上热搜,却突然在不到24小时里被央视连续两次公开表扬,这事一出,圈内人都愣了。
其实你要是了解他这半辈子走的路,就不会觉得奇怪了。1999年从上戏毕业,本以为能一炮而红,结果等来的却是整整12年的龙套时光。《大宅门2》里演白占安,全剧才三十分钟镜头;《历史的天空》里的万古碑,台词加起来十几句;《搭错车》的小配角,甚至连人物弧光都没给留。那会儿他住在北京南城的出租屋,半夜收工回来,站在路灯底下抽根烟,心里一遍遍问自己:我是不是该回抚顺算了?
可他没走。没戏拍的时候,他就把《教父》《出租车司机》这些老片来回拉片,一帧一帧琢磨眼神和微表情。哪怕是个只有三分钟的配角,他也做人物小传,查背景资料,连角色小时候住几楼都要想清楚。你说至于吗?可他就觉得,戏不分大小,活儿得对得起自己。
转机来得不算早。39岁之后,靠着《悬崖》《老炮儿》一点点打出名声,各类奖项开始提名他,但每次领奖台都和他擦肩而过。他自己都笑称:“我都快成专业观众了。”直到2021年,50岁的他演了《觉醒年代》里的陈独秀,一句“温良不是软弱,我们中国人有骨气”,眼神一抬,全场肃然。那年白玉兰奖,他终于拿下视帝,站在台上手都在抖:“这么多年,总算不用再陪跑了。”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近几年他接的全是英烈题材。为演好吴石烈士,他翻史料、访后人,连对方说话的腔调都反复听录音。一场“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戏,没喊口号,没掉眼泪,可就是让人看得心头发紧。这种表演,央视不提他提谁?
他拍戏有多“狠”?零下十五度拍年代戏,主动要求脱掉保暖层,说“角色在逃亡,不能穿得太厚”;一场情绪爆发的重头戏,连拍12条,每一条都像第一次那样投入,拍完直接瘫在地上喘粗气。手机里存满了语音笔记,全是“这个人物为什么这么说”“这句台词怎么更自然”的碎碎念。
你现在看他火了,但他压根没趁势搞综艺、接代言。还是老样子,片场小马扎一坐,剧本上划满批注,灯光打在侧脸,像个不会发光却一直亮着的老灯泡。你说他图什么?大概就是那句老话:演员的本分,是把故事演真了。
来源:自由的橙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