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手机,凌晨两点还睡不着,顺手把冰箱里那碗醪糟干掉,结果一觉到天亮。
昨晚刷手机,凌晨两点还睡不着,顺手把冰箱里那碗醪糟干掉,结果一觉到天亮。
第二天热搜蹦出一条:2024年最新论文说醪糟能调血糖。
我直接愣住——甜滋滋的玩意,居然跟血糖扯上关系?
脑子里瞬间冒出仨字:真的假的。
先别急着囤货。
我扒了原文,实验是给老鼠喂,每天只给一小口,老鼠的糖耐量确实稳了。
但注意,是“一小口”,换算成人,也就两汤勺。
敢情我昨晚那一碗,直接超标三倍,血糖没飙纯属命大。
更离谱的是超市新货架。
上周去楼下盒马,冷柜里冒出“低糖醪糟”,配料表写着赤藓糖醇+双歧杆菌,价格翻一倍。
导购小妹说发酵72小时,活菌数拉满。
我买了两盒回家,一尝,甜得发虚,酒味淡到怀疑人生——这哪还是醪糟,分明是米汤里打了个益生菌喷嚏。
老底子醪糟靠的是根霉菌和酵母,天然带一点酒精,暖胃助眠是真事。
我外婆以前冬天煮一碗,打个蛋花,手抖洒一把枸杞,喝完去跳广场舞,脸不红气不喘。
现在倒好,厂家为了“功能性”,把酒精压到0.5%,再往里塞菌,活像给老布鞋装弹簧,看着高级,脚感别扭。
再说抗疲劳。
去年体校朋友做过小试验,十来个运动员,训练后喝100ml普通醪糟,三天后主观量表打分,累感从8降到6。数据小得可怜,但人家就是信——因为便宜,一瓶三块钱,比能量饮料良心。
中医讲“补气”,翻译过来就是:给你点糖、点氨基酸、点微量酒精,身体嗨了,自然不累了。
说破天,还是热量+微醺,别神话。
真想蹭红利,自己酿最稳。
买两斤紫糯米,蒸透晾凉,拌一包酒曲,30度放48小时,出酒就能吃。
记住容器先用开水烫,别学我邻居,拿没消毒的泡菜坛子,结果长出七彩毛,拍照发群里,差点被举报传播生化武器。
吃多少?
听身体的。
我试了两周,每天小半碗,睡眠确实沉了,但第三天一上秤,胖0.4公斤,果断砍到两勺。
糖这玩意,不管披着什么“低聚糖”“活性肽”的外衣,吃多了都一样长肉。
所以啊,醪糟还是那个醪糟,变的是人心。
想靠它降糖,先管住嘴;想靠它抗疲劳,先睡好觉;想靠它补益生菌,不如直接喝酸奶。
老传统不怕新研究,怕的是我们听了两句好话,就把一碗小甜汤当神药。
真养生,说穿了:别贪杯,别偷懒,别把希望丢给货架。
来源:远见卓识奶茶LokdI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