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月薪三千的编剧曝光录音,揭露影视圈白嫖剧本全过程,听完直接心梗
月薪三千的编剧曝光录音,揭露影视圈白嫖剧本全过程,听完直接心梗
11月8号,一段聊天录音在圈里疯传。
王姓导演、秦姓编剧、许姓制片三人讨论夏令营项目时,提到拿别人剧本改几个字就署自己名字,还顺带吐槽另两位同行常年用同样手段。
这段录音让古二这个名字冲上热搜。
古二是谁?
一个患渐冻症的底层写手,曾给王导团队写过三个项目,每月三千块,没医保没合同,最后连编剧一栏都没出现他的姓。
古二放出录音后,对方回应只有一句话:录音经过剪辑,将走法律程序。
圈子里的反应更有意思。
平时互捧的同行集体沉默,几个编剧群把古二踢了出去。
理由很简单:你开了录音的先例,以后谁还敢跟你讨论剧情?
没人讨论为什么三千块就能买走一个原创故事。
影视行业靠创意吃饭,创意却最便宜。
新人入行第一课就是签保密协议,第二课是放弃署名。
多数人熬两年熬不住,转行;极少数熬出头的,又变成新的甲方。
古二选择了最笨也最刚的办法:把桌子掀了。
录音真假已经不是重点。重点是行业内幕被摆在了阳光下。
有人统计过近三年立项的网剧和电影,超过四成剧情简介能找到豆瓣帖子的影子。
帖子主人大多在角落留言:希望片方联系。
有没有下文,看运气。
古二事件像一块石头砸进水里,涟漪扩散到每个写字的人。
你可能是广告公司文案,通宵改方案,早上客户选了第一稿,奖金归主管。
你可能是程序员,写了模块,上线汇报时领导说这是集体智慧。
都一样。
区别在于影视圈的故事更好看,钱也更多。
录音里提到的夏令营项目,对外说是挖掘素人演员,实际是廉价征集故事。
参加的孩子交报名费,家长以为孩子能上镜,实际上他们的日记和作文被收走当素材。
这种做法不违法,只是缺德。
古二曝光了,还会有古三古四继续干。因为规则没变。
有人留言:既然环境这么差,为什么不离开?
答:离开去哪里?所有需要创意的地方都在用同样的办法压缩成本。
写小说的看不起写剧本的,写剧本的看不起写网文的,其实大家都是码字民工。
区别在于有没有五险一金。
古二录音最扎心的地方在于,他提醒每个上班族:你电脑里的文档,可能下一秒变成别人的业绩。
录音曝光后,王导团队暂停了夏令营项目。暂停不是取消,风头过了换个名字继续。
这就是现实。
普通人能做什么?
第一,别把公司当家。家不会逼你自愿加班。
第二,留痕。邮件、聊天记录、时间戳都要备份。不一定有用,但比没有强。
第三,尽早准备第二技能。
写字的可以去剪同款视频,剪视频的可以去学配音。
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第四,也是最实际的一点:签合同前看仔细。
署名权、分成比例、项目结束日期都要白纸黑字。
对方口头承诺再好听,也写进去。
古二的故事不会改写行业规则,但能提醒后来者少走几步弯路。
影视圈会继续热闹,新顶流新剧新热搜。
只是下次看到编剧名单只有一个人时,别急着夸天才。
可能是三个古二在暗处打字。
来源:龙坑小能手b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