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出海金额背后 创新药板块的价值重估已经开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00:31 1

摘要:近期资本市场的一个积极变化,是创新药板块重新回到了投资者的视野。相关ETF产品出现资金持续流入,板块内多家龙头企业市场表现稳健。这一现象并非孤立事件,其背后是行业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善与宏观环境的积极变化。

1012亿美元与40%增长 创新药板块正在发生质变

调整两个月的创新药板块 资金流入信号暗示了什么

政策业绩双轮驱动 创新药行业迎来发展新阶段

近期资本市场的一个积极变化,是创新药板块重新回到了投资者的视野。相关ETF产品出现资金持续流入,板块内多家龙头企业市场表现稳健。这一现象并非孤立事件,其背后是行业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善与宏观环境的积极变化。

行业龙头企业的最新财务数据提供了有力的证明。百济神州公布的三季度报告显示,其营业收入实现显著增长,同比增幅达到44.21%,更为关键的是,其归母净利润成功扭亏为盈。信达生物也公告称,其第三季度总产品收入保持了约40%的同比增长。这种业绩向好态势具有一定的行业普遍性。根据万得(Wind)数据的统计,81家创新药上市公司整体归母净利润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9家公司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这清晰地表明,经过多年的高强度研发投入,部分创新药企业正逐步进入商业化收获期。

驱动业绩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是对外授权(License-out)的突破性进展。截至今年10月下旬,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总额已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超过去年全年总额。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例如,恒瑞医药与全球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达成了一项潜在总价值高达120亿美元的战略合作,涉及创新药物及多个研发项目。三生制药将其自主研发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除中国外的全球权益授权给辉瑞,交易潜在总额超过10亿美元。此外,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翰森制药与罗氏等达成的国际合作,都表明中国创新药的研发实力和质量正获得全球顶尖药企的认可。这些交易不仅为国内药企带来了宝贵的研发资金,加速了研发循环,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从“跟随模仿”迈向“源头创新”,全球竞争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市场层面看,创新药板块此前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调整。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为例,其回调幅度一度达到17%。然而,观察资金流向可以发现,在调整过程中,部分资金正通过相关ETF产品持续布局该板块。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反映了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经过调整后,板块的长期投资性价比已逐步显现。与历史上因严峻政策或宏观压力导致的深度调整相比,当前行业所处的环境已大为不同。宏观经济保持恢复态势,流动性环境整体友好,特别是行业政策已从调整期进入稳健支持的新阶段。

谈及政策,2025年的国家医保谈判引入了一项创新机制——商保创新药目录。这一机制旨在打通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保险的衔接,形成多元化的资金保障合力。对于药企而言,这不仅能加速创新药的市场准入,更关键的是,商业保险通常更快的结算速度有助于改善企业现金流,从而形成研发与商业化的正向循环。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为创新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稳固的制度保障。

展望未来,创新药行业增长的可持续性拥有扎实基础。一方面,国内领先药企的在研管线日益丰富,在细胞治疗、抗体偶联药物(ADC)、双特异性抗体等前沿领域,中国企业的在研产品数量已占据全球相当比例。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每年都有望看到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或新适应症获批上市,为业绩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另一方面,中国在临床开发方面依然具备“工程师红利”和患者资源等比较优势,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以相对更高的效率推进研发进程。

近期国际制药巨头在创新药领域的并购活跃,例如辉瑞对Metsera的收购,反映出跨国企业对于优质创新资产的强烈需求。这一趋势为中国那些专注于差异化创新、拥有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的药企提供了更广阔的出海机遇。中国创新药的价值,正在全球范围内获得重估。

当然,创新药行业本身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不确定性高的特点。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深入研究单个企业面临较高门槛,需要对其研发管线、临床进展、市场竞争格局乃至全球监管政策有深入理解。因此,通过分散化、工具化的方式参与这一领域,或许是更务实的选择。例如,关注那些聚焦行业核心企业、费率合理的指数基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个股选择风险,分享行业整体发展的红利。

综合来看,创新药板块近期的回暖,是业绩兑现、政策支持、全球竞争力提升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市场波动,更可能是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信号。随着年底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陆续召开,行业创新成果将得到进一步展示,其长期投资价值值得持续关注。

来源:乘风破浪的漂流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