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著名主持人刘璐:晚年患上精神病,退休后如今怎么样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17:31 1

摘要:刘璐1954年出生在黑龙江哈尔滨,那时候东北的冬天冷得人直打哆嗦,但她从小就显露出对文艺的兴趣。1979年,她考进中央电视台,那年正好是改革开放刚起步,大家都憋着股劲儿往前冲。她一进门就参与了首部音乐艺术片《梁祝》的解说工作,这活儿要求声音稳当,感情到位,她干

刘璐的声音曾经陪伴几代人走过重大事件和日常闲暇,可谁能想到,这位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央视人,退休没多久就遇上了心理健康的大麻烦。

刘璐1954年出生在黑龙江哈尔滨,那时候东北的冬天冷得人直打哆嗦,但她从小就显露出对文艺的兴趣。1979年,她考进中央电视台,那年正好是改革开放刚起步,大家都憋着股劲儿往前冲。她一进门就参与了首部音乐艺术片《梁祝》的解说工作,这活儿要求声音稳当,感情到位,她干得有板有眼,从此在台里站稳了脚跟。之后,她主持了《文化生活》和《花信》等节目,这些栏目多是介绍文化知识和文艺动态,她总能把内容说得通俗易懂,让观众听着不费劲。

上世纪80年代,刘璐接手了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现场主持,这个活儿她一干就是16年。青歌赛那时候是全国瞩目的文艺盛事,她负责串场和点评,帮着把节目节奏拉得紧凑。选手们来自各地,她得快速适应不同风格的表演,确保现场不冷场。这段经历让她积累了不少经验,也让她在观众心里留下了印象。央视女主持人里,像倪萍和董卿那样光芒四射的不少,但刘璐的风格更低调,她不爱炒作,就埋头干活。

到了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大洪水,那场抗洪救灾全国动员,她作为央视记者深入一线报道。灾区情况复杂,她连续几天跟进现场,采访抢险人员和受灾群众,把真实情况及时传回北京。她的报道客观及时,帮助全国观众了解灾情,也鼓舞了抗洪士气。那年,她因为表现突出,被评为“抗洪英雄”,还获得了一枚金质奖章。

进入新世纪,刘璐的业务范围更广了。2002年,她创办并主持了《激情广场》栏目,这档节目定位在基层文艺,邀请普通人上台展示才艺。栏目一开播就受欢迎,因为它贴近生活,不搞花里胡哨的包装。十年时间,她带着团队走遍大江南北,从城市社区到乡村小镇,挖掘了不少草根故事。

节目强调群众参与,符合我们的文化理念,让老百姓感受到文艺的乐趣。2012年栏目停办时,她虽然遗憾,但也理解这是台里调整的需要。整个央视生涯,她工作了35年,从解说到主持,从新闻到文艺,一步步走得扎实。

2014年,刘璐从央视退休,那年她60岁出头。工作35年,说停就停,对谁都得有个适应过程。她之前的生活节奏快,早出晚归,任务满满,现在突然闲下来,日子一下子变了样。起初,她试着在家歇歇,整理整理旧东西,但没多久,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焦虑从细微处开始,慢慢积累成大问题。吃东西没胃口,晚上睡不着觉,最糟的时候几天几夜都睁着眼。

时间一长,她的状况从焦虑转成抑郁,医生检查后确诊为中度抑郁症。她习惯了工作中的忙碌和认可,退休后没了这些,心理上就跟不上趟。情绪低落时,脾气也容易上头,对家里人发火,虽然不是故意的,但影响不小。

丈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他没抱怨,就默默陪着。抑郁这东西,说严重不严重,但不重视就麻烦了。刘璐起初还有点抵触去医院,觉得自个儿没大毛病,可丈夫劝了几回,她还是去了。

退休后的空虚感是关键。她从央视那个大平台下来,接触的人少了,事儿也少了,以前总有同事讨论节目,现在就自己在家转悠。抑郁症在我们国家越来越常见,尤其是中老年人,数据上说,每六个人里就有一个会遇上心理问题。刘璐的例子典型,她不是个例,而是提醒大家,退休不是结束,得主动找事儿干。

经过治疗,刘璐的状况好转了,现在她退休十年,日子过得平稳。丈夫一直陪着,从看病到日常陪伴,没少出力。两人婚姻本就稳固,她早年嫁给台商,家庭和睦,现在退休了,更像老两口互相扶持。生活丰富起来,她找了些感兴趣的事儿干,比如阅读和公益,不再像刚退休时那么闲散。

现在她70岁左右,身体健康,偶尔参加社区活动。两人一起散步、聊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抑郁治疗后,她睡眠和食欲恢复正常,没再犯大毛病。

来源:盛苍梧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