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善于逃跑的十四大逃跑达人分别是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7:17 1

摘要:你们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善于逃跑,或者他们的逃跑事迹甚至改变了历史进程吗?淮下书生大致总结了十四位逃跑达人,并给他们排了等级。没有排上的逃跑达人,留给大家来补充!

你们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善于逃跑,或者他们的逃跑事迹甚至改变了历史进程吗?淮下书生大致总结了十四位逃跑达人,并给他们排了等级。没有排上的逃跑达人,留给大家来补充!

第十四名,废铁级,孙权。

孙权的逃跑事迹,主要发生在汉末三国时期的合肥之战中,之所以给他定为废铁级,那是他不管是军事指挥,还是逃跑技术都很拉胯。从公元208年开始,东吴屡次进攻合肥,均无功而返。

孙权

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元215年“逍遥津之战”,当时曹操正率军西征张鲁,孙权趁机率领十万大军围攻只有七千守军的合肥。

此战,曹军主动出击,张辽率领800名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吴将陈武战死,孙权逃奔山顶。战至中午,吴军皆披靡溃败、闻风丧胆。

战役后期,张辽率领追兵,以分兵毁桥的战术,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 ,差点活捉孙权。孙权蹴马趋津,跳过断桥,才得以逃脱。

此战化解了合肥之围,张文远因此威震逍遥津,甚至江东小孩啼哭时,只要听到张辽的大名,马上吓得不敢啼哭,这就是民间“张辽止啼”的典故。

而我们的权哥,虽然逃跑得比较狼狈,但最终还是逃出来了,但从此也有了“孙十万”的美称。

第十三名,青铜级,刘备。

玄德公的逃跑技术其实比较一般,关键走量,以量取胜,他的前半生可以说一直在逃跑。虽说每次投靠的人,如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都不太靠谱,但每次他都能及时跑路,化险为夷。

刘备

最著名的一次逃跑是在曹操南下荆州,刘琮投降后,刘备率军从樊城撤退。到了襄阳时,刘琮的部下以及很多荆州士人百姓投靠刘备,于是刘备带着他们一起撤退。等到了当阳时,竟有十余万众,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

有人劝说刘备放弃百姓,迅速行军以保住江陵。但刘备说:“想要成大事必须以人为本,现在这么多人背井离乡跟着我,我怎么忍心抛下他们!”(“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有人说这是作秀,但我觉得一路上都有士人百姓愿意跟着他,他也愿意带着他们不怕拖累自己,是不是作秀也并不重要了!

第十二名,白银级,曹操。

汉末三国时期战事频繁,这也使得逃跑者人才济济,曹公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比如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身中流矢,靠部下曹洪的帮助逃脱。比如在赤壁惨败后,从华容道逃跑。再比如对阵西凉联军时,面对马超的万余步骑,几乎丧命。在许褚的帮助下,才成功逃脱。

曹操

这些都彰显了曹丞相能屈能伸的精神,其中最著名的一次逃跑,还得是一炮害三贤的那次。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部队到达淯水,张绣率众投降。曹操纳了张济的遗孀也就是张绣婶婶为妾,张绣怀恨在心,趁夜突袭了曹军大营。结果曹军全军覆没,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猛将典韦皆战死。曹操本人和坐骑绝影都被流失射中,幸亏曹昂让出自己马匹才得以逃脱。

这一炮,打死了长子曹昂,使得后来曹操也有了夺嫡之忧。这一炮,打散了原配丁夫人,使得正妻易主。这一炮,打死了猛将典韦,从此再无古恶来!曹公对人妻的执着,使得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最终改变了历史进程。

第十一名,黄金级,刘邦。

彭城之战后,刘邦因兵败不利,乘车马急速逃去,路上遇到儿子和女儿,夏侯婴把他们收上马车。由于载重过大,马匹十分疲乏,敌人又紧追在后,刘邦于是三次把子女推下车,不过均被夏侯婴救回。

刘邦

当然了,也有说法认为把子女扔下车,才是真正保护他们。因为自己在被楚军追击,可以让他们远离自己。即便被楚军抓住,刘邦料定项羽不会杀两个孩子,正如后来认定项羽不会烹杀刘太公一样!

第十名,铂金,李隆基。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

当叛军攻陷长安最后的屏障潼关时,李隆基李三郎这位缔造了神话般“开元盛世”的帝王,仓惶出逃。逃到马嵬坡时,随行将士发生哗变,杀死杨国忠,又逼李隆基缢死杨贵妃。最终,李三郎一口气跑了七八百公里逃到成都。

李隆基

这一逃,让这位前后反差极大的帝王丢了皇权、失了美人,更是埋葬了盛唐恢弘的气象。当然了,唐朝的逃跑皇帝不止这一位,你们可以补充!

第九名,钻石,赵构。

靖康之变发生后,徽钦二帝被掳,康王赵构在河南登基称帝。

金人得知赵构称帝,再次挥师南下。赵构只得一路南逃,先是跑到水路发达的扬州,然后经镇江逃过长江,一路狂奔到了杭州。

赵构

金军南渡后不久,赵构又赵构继续南逃至越州、台州。金军紧追不舍,声称“搜山检海捉赵构”。无奈,赵构乘船入海避难,并在温州附近的海上待了四个多月。长年的逃亡生涯,也给他留下了“逃跑皇帝”称号。

第八名,星耀,秦桧。

秦桧的逃跑能力如果属实,应该还得往前排。

靖康之变,徽钦二帝及秦桧等一班大臣被俘。而后这班大臣中,被杀的被杀,殉国的殉国,唯独秦桧得到了金国统治者的充分信任和赏识,并在完颜昌的麾下,先后充“任用”、“参谋军事”等,并跟随完颜昌一起攻打南宋。期间他出谋划策,甚至给宋军写劝降书。

秦桧

四年后,作为金人心腹的秦桧突然逃回来了。而且是拖家带口携带金银细软,坐着船,从容不迫地从金国晃晃悠悠地回到了南宋。用他自己的说法,是杀了监视自己的金兵,抢了一条船逃回来的。

你要是会降龙十八掌的乔峰,我倒是相信。你一个文官,而且是金军统帅的心腹参谋,在层层防守严密的金军中,还能杀掉守卫抢到船,举家全身而退,还没有金人的追杀,这就很神奇!

当时宋朝很多大臣提出了质疑,只不过和秦桧关系要好的宰相范宗尹、枢密院事李回竭力保荐他,才使秦桧留了下来。

如果秦桧不逃回来,岳飞就不会死,韩世忠也不会心灰意冷!

第七名,最强王者,宋太宗。

宋太宗的逃跑事迹,淮下书生前面专门出了七期视频来正本清源,为了这点醋包了七顿饺子。他“高粱河车神”的称号其实不正确,宋军当时内部军变,才造成了宋太宗提前逃跑,而不是传统认知下,宋军被辽军击败造成宋太宗的逃跑!

宋太宗

当然了,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的逃跑,不管有没有坐驴车逃跑,总之确实逃跑了,逃跑技术自然是纱布揩㞎㞎,露了一手!

第六名,非凡王者,耶律德光。

世人只知“高梁河车神”,却不知“阳城骆驼骑士”!

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契丹君主耶律德光亲帅举国兵马南下入侵后晋, 在阳城附近的白团卫村与后晋军队爆发了一次关键战役,这就是著名的“阳城之战”。

耶律德光

此战,后晋军队在缺水、缺粮、逆风、被包围等诸多不利情况下,步骑齐出,借助风沙的掩护,出奇制胜,一举击溃契丹大军,史称“阳城之捷”。

契丹君主耶律德光乘坐奚车逃奔十余里,晋军在后紧追不舍,耶律德光狼狈间弃车改骑骆驼向北逃去。而晋军这边,杜重威懦弱,阻止诸将继续对契丹残军的追击,加之监军李守贞认为:“两天以来,人马干渴得要死,现在喝了个饱,双脚都肿,难以追赶,不如全军平安撤退!”于是晋军退守定州。

阳城大捷是后晋对契丹最大的一次胜利,是晋军在劣势当中反杀契丹,以步克骑的经典战役,也是继当年李存勖在幽州城下大败契丹,斩首契丹6万余级后,中原王朝对契丹唯二的大胜。

第五名,无双王者,元顺帝。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与此同时,“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明军,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当。

元顺帝

面对即将兵临大都城下的明军,元顺帝将太庙祖宗牌位打包,并召集后妃和皇子,正式宣布跑路。知枢密院事哈剌章(脱脱之子)力谏不可,宦官赵伯颜不花更是跪地痛哭进谏元顺帝当以死守,不可放弃京城!

但元顺帝还是审时度势地选择了跑路,毕竟保命最要紧,“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毕竟不划算,好死不如赖活着。此后,元顺帝如惊弓之鸟一般逃往上都。一年之后,元顺帝又弃上都逃往应昌,最后死在应昌。

终元一朝国祚98年,元顺帝一个人干了36年,元朝在他手上先出现了回光返照,然后又彻底走向了灭亡。当然了,也因为他及时地逃跑,不至于被明军团灭,依旧可以回草原继续愉快地玩耍!

第四名,绝世王者,王保保。

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征虏左副将军,分东西两路北伐残元势力。徐达率部出潼关,直攻王保保的新根据地定西。

王保保剧照

四月,双方在沈儿峪隔沟对阵,一日数战。后徐达用疲军之计,大败王保保。俘获严奉先、韩扎儿、李察罕不花、郯王、济王等将吏、宗王、文武官员1865人,俘获士卒84500人,获马15280匹,其他驴骡牛羊等杂畜不计其数。

王保保仅与其妻子数人逃窜,至黄河时得流木以渡,遂出宁夏,直奔和林。

王保保不愧是老朱口中的“奇男子”,没有砍树做木筏,而就是在黄河边上随便捡了几根流木,竟然让全家老小抱着流木成功渡过了黄河。

当然了,这不是他第一次神奇地逃跑了。早在两年前,徐达率军突袭他的营地时,王保保仅穿一只靴子跨马逃走,四万士兵被俘,而他自己则全身而退。

第三名,至圣王者,叶志超。

叶志超,淮军将领,于1894年奉命率部进入朝鲜。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中日军队在平壤展开决战,虽然双方实力旗鼓相当,但叶志超贪生怕死,假意向日本投降,连夜逃出平壤,一路狂奔500里,从平壤跑到鸭绿江边。叶志超的逃跑,引发了朝鲜战场的直接溃败,导致日军轻轻松松占领朝鲜,影响极为恶劣。

叶志超

除他之外,在甲午战争中,龚照玙,在金旅之战中擅自乘鱼雷艇逃往烟台,引发连锁逃亡,致旅顺一日陷落。

方伯谦,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在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中均临阵脱逃,黄海海战期间撞沉己方“扬威”舰。

卫汝成,在旅顺后路陆路炮台战中尾随龚照玙逃跑。

赵怀业,镇守大连湾和旅顺时不战而逃,并私卖军粮。黄仕林,在旅顺黄金山炮台未战先逃,途中落水获救。

以上几人只有方伯谦被处决,叶志超、卫汝成、赵怀业受到李鸿章的庇护而免死。龚照玙和黄仕林,则花钱行贿免死。

由此可见,满清从上到下都腐烂透顶了!

第二名,荣耀王者,咸丰。

咸丰十年(1860年)春,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咸丰因和战不定,痛失歼敌的良机,再加上乱指挥,大沽再次沦陷。此后,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并在通州八里桥之战中击败清军后,进攻北京。

咸丰

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帝以“木兰秋狝”为名自圆明园仓皇逃亡热河,并命恭亲王奕䜣留京议和。

奕䜣代表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承认了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瑷珲条约》。

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六日,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总管园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次日,集几千年艺术文化膏髓于一身的圆明园遭到抢劫,之后被焚毁殆尽。

而逃跑达人咸丰,则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彻底放飞了自我,嗜酒、沉迷看戏、纵情声色、吸食鸦片等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其身体急剧衰弱。次年,以31岁的年龄,死在了热河!

第一名,传奇王者,慈禧。

戊戌政变后,慈禧再度训政。义和团运动兴起后,慈禧又利用义和团斗争对列强宣战,从而引发八国联军侵华。

慈禧剧照

随着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装扮成民间妇女,头挽便髻,身穿蓝布夏衫,带着光绪帝、皇后、瑾妃、大阿哥及王公大臣十二三人,在两千余名兵勇的护卫下以“西狩”的名义仓皇出逃。

到达山西后,慈禧发布谕旨,把八国联军侵华的责任全部推给了义和团,并惩处了主战派,自己则又一路逃往西安。

此后,就是奕劻、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朝大臣与八国以及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这11个国家进行谈判议和,而慈禧则在之后发布了著名的上谕,也就是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为了尽快达成和议,慈禧全部接受了列强提出的条件。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奕劻、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签订后,慈禧开始动身回京,并在三个月后回到北京,结束了其一年零五个月的流亡生活,老佛爷自己出去旅游了一趟,却给中国留下了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历史上的十四位逃跑达人,大家还有知道的欢迎来补充!

来源:淮下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