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9日晚,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华灯璀璨,第十五届全运会正式开幕。全运会是我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此次全运会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以体育为桥、以赛事为媒,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闪耀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为期13天的体育盛会中奥运
《体育作为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
11月9日晚,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华灯璀璨,第十五届全运会正式开幕。全运会是我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此次全运会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以体育为桥、以赛事为媒,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闪耀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为期13天的体育盛会中奥运冠军、项目新星与群众健将同台竞技,分为竞体比赛和群众赛事活动,其中竞体比赛设34个大项419个小项,群众赛事活动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
可见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这令我想起了新中国体育界第一位世界冠军容国团的故事,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容国团面对强手喊出了激励无数人的人生格言,“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也成为了几代中国青年的座右铭,在赛场内外谱写出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赞歌,而这更是深刻的契合于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
从曾经的体育弱国到如今体育大国,再到正在迈向的体育强国,中国体育几十年来的发展成就,我们每一位国人都是见证者。其实中国历史之上,早就有体育运动的精彩篇章,早在黄帝之时,就以角抵、蹴踘、射御等体育活动来训练青年。而唐尧、虞舜、夏、商、周此五代亦以拳术、投壶、剑术等体育活动来强健国人体魄。至隋唐之时,古代体育进入空前之状,最为兴盛是马球与足球,且女子亦有参加。到明清之际,宫廷足球运动是我国古代蹴鞠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深耕于中国国际化历史的著名学者徐国琦教授,结合个人的研究成果,发现了体育这一独特视角,用以呈现中国与世界在文化、社会层面的互动与交融,形成著作《体育作为方法:另一个角度看中国文明传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颖、有趣的载体形式,理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全书内容体量不大,钩沉海量资料,基于严谨扎实的考证与论证,追溯历史上的体育,围绕古代体育这一核心内容,呈现与之密切关系的文化内涵,进而呈现文明特性和与世界的交流。
在近代以前,我国还没有“体育”这个词,只有“文、武”之分,而“武”在广义上已包含了许多形式的体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七章内容,综合围棋、麻将,蹴鞠、马球等多类运动形式与内容,阅读上内容深入浅出,避免了过度的理论化或学术化,所选内容很契合于大众读者的兴趣点,由此牵起相关的历史朝代与历史事件,形成一场时间线的纵观,深刻总结历史上体育运动为教育和修身养性的主要目的性,由此贯连历史上的文武之变。
可见我们在审视历史之上文明间交流互鉴的过程,除了翻阅厚重的历史经典,亦可挑选合适的角度加以切入,这反而可以带我们从小切口深入肌理,直观简单的洞悉内在核心,体育之上承载着文化史、文明史和文化交流史,作者同时还注意到与西方文明的对比,进一步呈现体育观与身体观的概念所在,最终旨在回应“何谓中国”“何谓中国人”的深层命题。这本书近期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品,收录到是“中华文化新读”第二辑,相信是你阅读历史的一段趣味之旅。
来源:书海泛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