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说自己是嫁到台湾的大连姑娘,但她却站在民进党那边骂大陆,一张嘴叫出“台湾国家”,这是亲历还是炒作蹭流量?身份成了武器,感情成了跳板,多少人心里一下子拧巴起来!
她说自己是嫁到台湾的大连姑娘,但她却站在民进党那边骂大陆,一张嘴叫出“台湾国家”,这是亲历还是炒作蹭流量?身份成了武器,感情成了跳板,多少人心里一下子拧巴起来!
把“嫁”当成政治生意?连老家的雾霾、地铁都能嘲讽一番,话里话外都让人感觉苦涩——本来是连着两个家,现在变成了撕裂的两面人。
左手赚着大陆流量,右手帮着民进党吆喝,值吗?心里到底有哪块是真的?看着就像拿亲情换口号……老百姓谁不是一头雾水!
她的名字,于利雅,原本只是普通姑娘,大连长大的八零后。大学在华东交通念的中文,毕业琢磨着找点事干。网络恋爱,火速嫁去台北。小日子一开始挺低调,带娃做饭,在家开着YouTube频道,唠的都是柴米油盐平常事。
但她的频道突然火起来。十五万订阅,不止讲锅碗瓢盆,还要点评两岸时事。一开口就是对比:台北的捷运整洁,大陆的雾霾又来了。她嘴里,大陆几乎成了隐喻和调侃的源头,岛内粉丝一片叫好。
佩洛西来访那阵子,她直播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吗?难道有两个?”然后补一句:“就是一个台湾!”带节奏,引民进党网军刷屏。
岛内流行,说话有大连味,批评大陆显得“亲近真实”?……
民进党征文活动,她积极参与。稿子里一通吹捧台湾防疫,说岛上“民主光环”,却闭口不提口罩短缺的尴尬事。选举拉她上台,现场她抓着话筒激励选民珍惜投票权,还暗讽没民主要用卡通人物“暗语评论”,台下掌声阵阵。
这不只是立场问题。她明摆着的操作,是把陆配身份变成流量“牌照”。起初她分享生活日常,后来变成了时事解读还要挑刺。
2021选举又火了一把,她视频里拿台北地铁干净对比大陆雾霾照片,还学着咳嗽两声。评论区立刻冒出绿营粉丝各种夸赞。
她甚至在视频里公开说:虽然自己生在大陆,但对台湾更向往,公然叫台湾“国家”,称自己已经是“精神台湾人”。这种话就是明着挑事。
蔡英文上台后,陆配身份成了绿营塑造“说服力”的工具……
岛内不少人觉得于利雅懂大陆,说话带地方口音,谈起雾霾和管制,仿佛不是外人,让她成了绿营网军的活招牌。焦糖哥哥、波特王、馆长等网红都在社群里刷人设卖观点,她又多了“跨界身份”,分明是选举机器的一部分。
2022年佩洛西事件后,她的视频专门剪报纸头条,贴整面墙解读,站着喊话,镜头里声音拔高。民进党总部遇到选情不顺,把她叫来长桌会议,她参与记要点,散会后挨个握手道别……这种待遇,岛内一般人哪能有?
原本应该是两岸沟通的桥梁,但她却成了撕裂滋事的工具……利雅在岛上赚着流量,对着大陆泼脏水
2024年5月,她又在脸书开撕同为陆配的亚亚。理由是亚亚学人“抗议”、融入岛内太快还上传关盖。结果亚亚事件闹大,2025年3月台湾移民署废了她居留,限期出境。亚亚喊冤,支持和平统一,批民进党制造分裂,还控诉用孩子做借口分化。
亚亚的视频里,她儿子班里半数同学认是中国人,她回国受访后谈起,愣是带起来一批说“中国人”的氛围。这和岛上很多配偶的家庭完全不一样。
有陆配公开说,自己在台湾夹缝求生,身份有时成了原罪。绿营愿意捧你时,流量、资源随便给。换个立场,衬托的就是“分裂分子”,被迫离境。于利雅要么继续站队民进党,要么成了下一个“被牺牲”的对象。
两岸一家亲,岛上蓝绿互扯,大陆却优待台湾民众。艺人们无论怎么表态,赚钱都没耽误,一回岛却支持台独
一下子,感情和亲情在岛内变成了选票工具。身为嫁过来的大陆配偶,谁还敢真心表达?于是话题热闹,争议也多。
政策需要弹性,不能只是嘴上的“反分裂”。大陆要促统一,界定台独分子必须依法。两岸真的好好沟通了吗?在岛内,政客需要“活招牌”陆配,民众则要“顺民情”表达。大陆这边则还在强调恩惠、宽容。现实却是,谁都能被当枪使,被当流量利用,谁都可能一夜之间失去居留权。
两岸政策一变,谁又被弃之如敝履?夹缝里求生,老百姓没有话语权……
岛上蓝绿内耗,大陆又不断释放“善意”。可真正的融合何时来得了?于利雅的故事,亚亚的结局,泰半是岛内利用舆论,轻易塑造对立。最后伤的是普通家庭。
更多的陆配还在小心翼翼过日子。他们明明是本来就该属于两岸一家,却被分裂成“敌我阵营”。有人敢站出来,便要承受流量和政治风暴;有人只想平安过日子,却不知哪天成了话题被消费。
两岸关系谁主沉浮?政策怎么定才公平?这些人的处境,你怎么看?
老百姓是要站队?还是冷眼旁观?谁来保护真正的“夹缝家庭”?
来源:麦麦吖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