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一口长关井都不是‘包袱’,而是待挖掘的潜力点。”11月7日,在采油五厂地质研究所,副所长盛守东一边点开油水井分布图,一边向记者介绍道。今年以来,该厂持续加大长关井复产力度,盘活弱动用储量,提升有效开井数,增储稳产取得显著成效。
“每一口长关井都不是‘包袱’,而是待挖掘的潜力点。”11月7日,在采油五厂地质研究所,副所长盛守东一边点开油水井分布图,一边向记者介绍道。今年以来,该厂持续加大长关井复产力度,盘活弱动用储量,提升有效开井数,增储稳产取得显著成效。
“要实现持续稳产200万吨,就要尽可能提高采收率,任何产量都要抓牢,即使‘颗粒’也必须精细管理,确保‘归仓’。”采油五厂总地质师杨为华说。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该厂对1051口油井逐井分析,明确治理潜力井883口。根据潜力实现周期,划分了“近期”和“远期”作战图。对近期能见效的,迅速通过完善设备管线、作业、措施等手段让其“重焕青春”;对远期能利用的,则采用间抽、套管接油等更经济的方式“细水长流”。
负责管理第六作业区开发形势的动态室副主任段宏亮打了个比方:“就像老中医看病,得先号准脉,才能开对方子。我们看到一口口井恢复生产,心里特别有成就感。”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围绕长关井静态特征、动态开发状况、地面设备情况、地下管柱情况等方面展开激烈讨论。通过走动式管理、进驻场站等形式,充分发挥技术“龙头”作用,与作业区通力协作,确保各项部署落实到位,生产运行有序推进。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根据油藏特点、开发情况,采油五厂一直坚持油水井同治、远近结合、效益优先的总体原则,因块施法,因井施治,挖掘油井潜力,开展长关井恢复治理与挖潜工作,大力挖掘可恢复长关井的潜力,油井利用率同比上升。
他们紧跟油田效益开发需求,摸清长关井单井地层条件、构造特点及动态变化特征,综合考虑剩余可采储量、井组注采情况、后期井网综合利用和局部注聚潜力等因素,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分析长关井复产的可能性,从中选取潜力大、难度小、投资少的长关井实施复产作业,盘活长关井资源。
为了更好地治理低效井,该厂还建立了预警机制,从源头上控制“新睡户”,临时关井超过两个月就会触发预警,各作业区和地质研究所联动,快速诊断、对症下药,成功减少了124口新增油井和30口新增水井的长期关停,保住了可观的日产量和注水量。
“小芝麻拾起来也有一大捧。”杨为华说。他们按照“本部总协调,油藏找潜力,工艺配设备,属地强推进”的职责分工,狠抓不同油藏类型提高采收率工作。从年初至今,该厂共治理长关油井441口,累计恢复产油1.8万吨;治理长关水井80口,累计恢复注水16.8万立方米。
编辑 宋庆晨
责编 彭勃
本文来自【大庆油田】,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