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牢记嘱托勇担当 逐浪前行展作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2:35 1

摘要:“十四五”期间,修文县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立生态、强工业、活数字、兴人才”战略,因地制宜打出一个个“政策组合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从“量”到“质”的飞跃,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民生福祉更加殷实、改

星光不负赶路人,岁月不负逐梦人。

“十四五”期间,修文县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立生态、强工业、活数字、兴人才”战略,因地制宜打出一个个“政策组合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从“量”到“质”的飞跃,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民生福祉更加殷实、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荣誉成为修文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有力印证: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1.2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至72169元;202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1.79亿元,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增至69.98亿元;2024年,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8623元、23457元;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2023年3月,修文县入选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2023年12月,被命名为贵州省园林县城;到2025年6月,连续七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紧盯“一主一特” 做强工业经济

10月29日,记者在东方电气风电(贵阳)有限公司的风能智能制造基地看到,工人们正有序分布在不同区域专心工作,加紧生产订单产品,以便按时交付客户,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东方电气风电(贵阳)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下属公司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风力发电能效最佳整体解决方案和科学化、定制化运维服务方案,具备直驱、半直驱、双馈技术路线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配套叶片、发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研发制造能力。

“东方电气风能智能制造基地位于修文县,于2024年1月投运,主要生产适用于西南区域的5兆瓦至10兆瓦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年产能100万千瓦,全部达产后,可每年少排放279.2万吨二氧化碳、少燃烧112万吨标准煤。基地采用智能化生产线和绿色制造工艺,实现从原材料到整机装配的全流程自主可控。”东方电气风电(贵阳)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梁清春说,修文县的产业发展方向与公司的绿色智造理念高度契合,加上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所以公司选择在此投建风能智能制造基地。

自投运以来,东方电气风能智能制造基地订单持续增长,2024年,生产完成80余台风电机组,实现产值4.06亿元。

“我们的产品除了在贵州销售,也在云南、湖南、四川等地销售,今年产值预计达到8亿元左右。”梁清春说,东方电气风能智能制造基地的建设可助力贵州风电开发项目节约交付时间、缩短运输周期,推动风储资源就地开发转化步伐。下一步,公司将扎根修文、深耕贵州,辐射西南、面向全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大功率风电机组的智能化水平和绿色制造能力,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能,助力贵州省绿色清洁能源的高质量发展。

东方电气风能智能制造基地的投用是修文县工业产业发展成效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修文县结合省、市发展定位以及自身实际,重点聚焦“一主一特”产业精准发力,同步推动健康医药、新型建材、清洁能源、纸包装等产业发展,以重大项目为引擎,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技术改造升级行动,提升产业链韧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在工业产业发展方面,我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效能,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效促进各类产业提质增效,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修文县工信局副局长袁俊表示,通过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精准招商选资,修文县吸引了一批批优质企业入驻,工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形成涵盖先进装备制造、生态特色食品、健康医药、新型建材、清洁能源、纸包装等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耕耘不辍,硕果自来:“十四五”期间,修文县累计实施工业领域相关项目113个、总投资257.46亿元,建成项目105个,总投资115.42亿元,完成技改投资66.76亿元;签约工业项目56个,计划总投资403.22亿元;培育市级及以上绿色制造企业15家,修文经开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贵州汇通申发申发钢结构有限公司、贵阳统一企业有限公司获国家“绿色工厂”称号,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获全球“灯塔工厂”、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称号。

立足资源优势 做强旅游经济

10月30日,记者一行走进位于修文县的“中国阳明文化园”,一股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的一草一木仿佛都在诉说着五百年前王阳明在此讲学论道的往事。景区内,来自省内外的游客分布在阳明洞、龙冈书院等核心景点间,或驻足聆听讲解,或沉浸于心学文化的深邃意境,一派宁静而充满人文气息的景象。

中国阳明文化园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明洞为核心资源,集文化传承、国学交流、研学体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包含有知行合一牌坊、亲民台、王阳明纪念馆、阳明洞古遗址、龙冈书院等核心景点,完整呈现阳明心学的思想脉络与历史场景。

“我们深挖阳明文化内涵,通过沉浸式展演、互动体验课程、研学体验、文化讲坛、经典诵读等活动,让游客在行走中感悟‘知行合一’的哲学智慧,在沉浸式场景中体悟心学精髓。”中国阳明文化园相关负责人王章杰说,阳明文化园的建设旨在传承和弘扬以阳明心学为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广大心学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转化与创新发展。景区集心学传播、培训、讲学、体验、休闲养心、度假为一体,致力于打造全国知名的心学文化地标和世界心灵旅游目的地。自提升改造以来,游客数量持续增长,研学团队占比显著提升,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获得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一系列荣誉。

近年来,修文县以全域旅游为目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阳明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资源等,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文化旅游品牌,形成“文化为魂、生态为基、体验为要”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助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实践中,修文县以阳明文化为核心引擎,拓展‘文化+旅游+教育’融合模式,打造精品线路与特色节会,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持续提升文旅吸引力;深挖阳明文化核心价值,推出‘爽爽贵阳·心学修文’城市IP,构建‘问道龙场’‘问道黔路’等IP课程体系;同时,整合地域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民族文化体验游等多元业态,构建多层次旅游产品体系,满足不同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修文县文旅局副局长夏海梦说,在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修文县通过打造特色文旅IP、提升景区服务品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创新文旅产品、打造精品线路等,不断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推动“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实现历史文化传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文旅高质量发展之路。

力耕不欺,仓廪自实:“十四五”期间,修文县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3A级旅游景区1个,累计发布文旅融合旅游线路10余条,入选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名县,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新增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交通等文体旅及相关产业市场主体3000余户,新增规上文化体育及娱乐企业1家,限额以上住宿企业7家,目前全县规(限)上文体旅企业已累计达11家;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916.33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96.83亿元;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1005.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6.41亿元,旅游业已成为全县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聚焦“一主两辅” 做强农业经济

“今年,我们村的猕猴桃产量高、品质高、销量好,总产量1.9万吨,创造收入1.2亿元。”提起今年的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修文县谷堡镇平滩村党支部书记黄良华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地处修文县西面的平滩村年均气温14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235.2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324.9小时,无霜期270天,平均海拔高度1200米左右,土壤属含砂的壤土,偏酸性,且向阳、土层深厚,是发展猕猴桃种植的优生区。

近年来,平滩村依托自身优势,通过引进企业和自主发展相结合,带领全村村民大力发展好猕猴桃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发展模式,走好乡村振兴道路,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猕猴桃富含多种维生素及营养元素,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栽培价值,一亩产值在10000元左右。”黄良华说,正由于猕猴桃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能赚到钱,所以村民们都乐意种。

“目前我们村发展有1.2万亩猕猴桃,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有猕猴桃。通过科学管护、标准化种植,猕猴桃品质稳定提升。”黄良华说,在销售方面,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平滩村打通了黑龙江、山东、浙江、北京等国内销售市场,产品扬名省内外,为村里的果农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修文县立足资源禀赋,围绕“一主两辅”(猕猴桃、蔬菜、生猪)农业特色产业,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具体实践中,修文县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为牵引,锚定猕猴桃首位产业定位,围绕“四改四提”(改模式、改品种、改土壤、改树形,提产量、提品质、提效益、提品牌)核心路径,通过强化产销对接、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及组织保障,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全力实现猕猴桃产业“产得出、销得好、效益高”;围绕区域地理优势和市场需求导向,以辣椒、番茄、茄子、黄瓜、香葱、菜豆、小青瓜、莲花白、小白菜、速生菜等为主,推进低热河谷区域次早熟蔬菜种植、中高海拔区域夏秋蔬菜种植以及“粮+菜”接茬种植,抓好蔬菜保供;持续加强对养殖场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统筹抓好空栏复养、饲养管理和项目建设等工作,多方筹资解决养殖场困难,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场建设和“家庭牧场”发展。

“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我们聚焦‘一主两辅’农业特色产业,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生产体系及经营体系,深化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推动产业升级与效益提升。”修文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李兴祥说,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增收,也为农村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增强了乡村的生态韧性与经济活力,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寸功积日,万果盈枝:“十四五”期间,修文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84万亩,粮食年均播面稳定在20万亩、年产量稳定在6万吨以上;入选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累计实施果园提质增效5万亩,持续巩固提升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修文猕猴桃2024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入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小箐镇被认定为蔬菜(辣椒)特色专业乡镇,打造夏秋蔬菜专业村12个、“粮+菜”专业村2个、食用菌示范基地6个,年均蔬菜产量在68万吨以上,蔬菜年产值达25亿元;全省首个畜牧院士工作站落户修文县,年均出栏生猪21万头、家禽90万羽、肉牛0.8万头,年均肉类总产量达2.3万吨以上;共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家、种养大户1460家、家庭农场285家,规范农民合作社45家。

截至目前,修文县猕猴桃挂果面积13.1万亩,覆盖12乡镇(街道)108个行政村;全县已发展猕猴桃企业169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7家)、合作社130家、种植户6900余户。2025年,修文猕猴桃产量超10万吨,通过产地直销、大宗批发、线下设点、电商直播等方式充分拓宽了销售渠道。

记者手记:

修文采访行,所见所闻令人振奋。从产业园区到田间地头,从旅游景区到城乡社区,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东方电气风能智能制造基地里,工人专注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阳明文化园内研学不辍,龙场悟道的精神光芒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平滩村里,猕猴桃的畅销让村民腰包越来越鼓……

肩负责任和使命,一路走来,修文县奋勇争先,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跨越。

回眸“十四五”,修文县以实干书写担当,用汗水浇灌收获。在转型升级中培育新动能,在改善民生中厚植幸福感,在守好生态底线中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县域经济活力指数不断提升,城乡融合步伐明显加快,一幅产城互动、生态宜居、文化兴盛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修文县将始终秉持“知行合一”的阳明心学精髓,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大战略,以砥砺奋斗书写历史,以优异答卷回馈人民,以坚定步伐奔赴未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新城的征程上阔步前行,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艳飞

编辑 罗昌

二审 吴兵

三审 胡丽华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