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2025年CNUR发布的ABC中国大学排名,语言类公办本科院校在全国高校中占比偏少,仅有13所上榜。数量虽不多,但是大多名校都集中在北上广地区,不少学校在就业、输送国家体制内岗位上有明显优势,所以语言类院校在高考志愿填报时还是有不少考生和家长会争抢的。
根据2025年CNUR发布的ABC中国大学排名,语言类公办本科院校在全国高校中占比偏少,仅有13所上榜。数量虽不多,但是大多名校都集中在北上广地区,不少学校在就业、输送国家体制内岗位上有明显优势,所以语言类院校在高考志愿填报时还是有不少考生和家长会争抢的。
先从榜单靠后的院校开始说吧,排名第13的是湖南女子学院,第12位是中华女子学院,紧跟着排名第十一位的便是浙江外国语学院。这三所学校形成语言类上榜队伍的尾巴部分,在榜单上依次位列第10-6名的学校有:大连外国语大学(全国综合排名第,西安外国语大学(全国综合排名第,天津外国语大学(全国综合排名第,四川外国语大学(全国综合排名第)以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全国综合排序第 ) ,它们分散在不同的地域,有海港城市也有内陆省份,所以地方性效应和毕业生本地就业通道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并且各校专业的侧重点也会不尽相同,这就符合了某些考生的选择方法。
排名第五的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位于广州。学校是由广东省整合了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而建立起来的,学校的教学单位有26个,校园分布在三个校区内,还设立了一个独立学院,在校开设的专业多达74种,还有若干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等,是广东省重点打造的一所高水平大学,对珠三角乃至整个南中国的外语人才以及对外经贸人才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学生毕业之后在外贸、商务、教育、翻译等领域找到工作的比例较高。
排名第四的是北京语言大学,该学校直属教育部,同属国家重点大学序列,成立的目的是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学校成立于1962年,是由北大、北外有关部合并组建而成的,在几经校名变更后,最终定名为北京语言大学,现有27个有着丰富的师资与教学经验,毕业生去向多为高校、国际文化机构、语言培训机构或相关部门等。
排名第三的外交学院在语言类院校里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它在全国排第84位,在这所大学当中外交部和教育部共同创建了这个机构,其属性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是外交部下属唯一的高等学府。学校诞生时跟中国人民大学的外交系有着密切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并且于1961年重新用“外交学院”作为校名,虽然没有进入211或者985体系之中,但在2017年被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之内。该学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进入到国家机关、外交系统以及涉及国际事务的相关单位的比例非常高,录取分数线一直处在较高的水平上,拿去年来说,在某些省份理科本科提前批次的录取分数曾接近甚至超过650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它的生源竞争状况十分激烈。
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两所学校并列语言类第一。在北京大学全国大学总榜上,两所学校的排名都是55位,并且是国家“211工程”高校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参与了“985工程”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类项目,被列入了相应的优势平台建设序列中。北外是由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由教育部管理,财政部也认定其为六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 北外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延安时期的俄文队,经过多次调整合并后,在195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北京外国语学院,于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最后在1994年更名为现在的北外。现有教学单位30个,开设了121个本科专业,外国语言文学是它的强项学科。北外毕业生在外事、翻译、国际交流和国家机关的就业上表现良好。
上海外国语大学属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创建的第一批高等外语学府,学校起源于1949年开办的上海俄文学校,经由1950年、1952年以及1956年的几次更改名称和调整之后,在1994年被正式命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上外设有23个教学学院,开设了56个本科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也是其核心学科之一,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重点高校,上外在外语教育、国际交流及外资企业合作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两所顶尖外语院校在师资力量、国际合作途径以及毕业生对口岗位匹配度等方面存在较强的竞争力。
回到整体看法,语言类公办本科高校数量不多但是结构清晰,顶尖学校大多是国家重点扶持对象,有丰厚的资源、强大的学科建设能力和对外交流途径,中部和地方院校更多肩负着培养本地区人才的任务,专业设置往往与当地的就业市场挂钩,许多语言类学校因为跟政府外事部门以及国企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将学生送进体制内工作,这就使得家长们把这些学校同比较稳定的工作机会联系起来。
站在考生角度,要考语言类院校就要考虑所在城市、学校的优势学科、有无国家支持项目以及毕业生去向分布。高分考生优先选择北外、上外、外交学院;注重语言教育和国际中文教学的学生会把北语放在首位;在南方想兼顾经贸与外语的学生常把广外列入志愿;地域便利和学费成本也是许多家庭要考虑的因素。
这份榜单是由CNUR给出的综合评估,评价指标包含历史沿革、学校隶属关系、学科强项、教学单位与本科专业数量、博士后站点设立情况以及近年招生难度等很多方面。这个榜单可以给考生提供一些参考信息,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选择院校的时候还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和家庭实际情况等等做出判断。
对这份2025年语言类大学排名,大众看法会有所不同,有人看重学校的名气和国家背景,有人重视课程安排和实际就业机会,院校自身也在依照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来调整教学及科研方向,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国际视野,对于将来的考生而言,关注官方发布的招生简章、专业培养计划以及前一年的毕业去向情况,这是做出更合适选择的一条途径。
来源:欢快清泉wtpZFP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