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11月11日讯(肖何 江苏苏州 图文直播)当前隔膜市场的供应偏紧与价格上调,并未改变其深层结构性矛盾。行业正经历着“高端产品供需偏紧、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的显著分化。因此,表面的紧平衡难以掩盖整体供大于求的实质。面对这一格局,激烈的竞争已从
据青岛蓝科途膜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李勇透露,目前蓝科途全球首创并完全自主开发的湿法PP隔膜,已进入电池验证阶段,并实现小批量出货。
ABEC 2025丨第12届中国(苏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现场
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11月11日讯(肖何 江苏苏州 图文直播)当前隔膜市场的供应偏紧与价格上调,并未改变其深层结构性矛盾。行业正经历着“高端产品供需偏紧、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的显著分化。因此,表面的紧平衡难以掩盖整体供大于求的实质。面对这一格局,激烈的竞争已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面对这一格局,激烈的竞争已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以青岛蓝科途膜材料有限公司(简称:蓝科途)为代表的锂电隔膜公司正聚焦于技术突破,通过升级工艺降本增效,发力高端产品以提升附加值,以此在红海中开辟新的增长赛道。
11月11-13日,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ABEC组委会主办,电池网、海融网、我爱电车网、能源财经网、电池百人会联合主办的ABEC 2025丨第12届中国(苏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在苏州相城举行。
本届论坛以“求新应变 重塑价值——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大洗牌周期下的定力与韧性”为主题,汇聚了500+来自全球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界精英代表。与会嘉宾通过多维度思想交锋与前沿洞察分享,共同探索新周期下的发展路径,推动价值对话与资源精准对接,共同擘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曲线,为全球电池新能源产业注入可持续的发展动能。
青岛蓝科途膜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李勇
11日下午,青岛蓝科途膜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李勇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应对高比能电池安全性问题的锂电隔膜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动力电池技术趋势、超高强隔膜优势、隔膜涂覆发展方向、半固态/固态电池体系隔膜解决方案等,电池网摘选了其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资料显示,蓝科途创建于2016年,隶属于青岛中科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瞄准锂电池隔膜这一“卡脖子”技术,主要从事湿法锂电池隔膜的工艺研发、制品生产和销售服务,在功能性锂电复合隔膜方向可提供陶瓷涂覆隔膜、PVDF涂覆隔膜、点涂隔膜等产品。
论坛上,李勇介绍,蓝科途通过自产装备、快速扩建优势快速扩产锂电隔膜,截至2025年,已经建成山东青岛、山西运城、安徽蚌埠三个量产生产基地,产能大约20亿㎡,另外还有四川遂宁和四川宜宾两大基地在建,预计2026年的第三季度、第四季度顺利达产,2026年年底总产能可能会达到30亿㎡,五大基地合计产能预计50亿㎡。
针对动力电池新技术,李勇分析称,从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等头部电池企业的动向来看,2025年随着超充电池概念的兴起,无论是动力还是储能,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充放电效率、寿命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勇提到,为配套动力电池市场需求,隔膜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对隔膜来讲,它在电芯内部的作用:第一,要高能量密度,隔膜就要更薄。传统的储能9微米更多,大家就会往5微米上发展。在安全上,膜越薄,意味着在电芯制备中不良过高,后期运转过程中安全性、抗冲击能力减弱。所以说,膜越来越薄,但是它的强度反而要越来越高,包括循环、使用寿命以及整体一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蓝科途充分利用跨学科优势形成闭环技术突破,结合中科华联以及蓝科途在材料、机械、工艺等领域跨学科技术平台,利用专利技术工艺、专业化工设计、专有设备,在2021年开发了超高强度隔膜工艺。新的工艺在前端对隔膜进行多梯次、高倍率拉伸,在不显著提升聚乙烯分子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提升隔膜的穿刺强度。
自2021年开发成功开发高强超薄5μm隔膜以来,蓝科途持续升级高强隔膜生产工艺,产品集超薄、超强、高孔、低透于一身,2025年公司在安徽蚌埠基地开发出二代超高强隔膜产品,实现了4微米隔膜穿刺强度>500gf,5μm隔膜穿刺强度>600gf,高孔5μm(孔隙率40-50%)隔膜穿刺强度>500gf。
同等厚度下,穿刺强度越高,短路率越小。蓝科途二代超高强隔膜产品,以超薄隔膜替代厚膜,在保障安全性能的前提下,能量密度持续提升。
不仅如此,小孔径可提升隔膜抗击穿电压,以一代5μm为基准,蓝科途二代小孔径隔膜的击穿电压由800~900V提升到1100~1200V,达到了9μm水平。5μm二代膜“高穿刺+小孔径”抑制外界异物刺穿,提升材料抗击穿电压,双效组合,提高电池制程良率。
此外,高孔隙,低透气隔膜可提升电池快充性能。蓝科途还采用同步拉伸工艺,使得孔径大小及分布均匀,提升导电率。以一代5μm为基准,蓝科途二代高孔隙率隔膜的阻抗降低28.7%,离子电导率提升42.7%。
李勇还提到,在现有材料体系中,湿法隔膜的主流原材料通常为PE(聚乙烯),而干法隔膜则以PP(聚丙烯)为主。干法隔膜采用的工艺是干法拉伸,采用PP材料,主要特点是相对PE材料耐高温,另外生产制备过程比较简单,成本低,拉伸成孔工艺对快充快放有一定改善,但是它的缺点是不能做薄,目前主流是12μm,横向没有拉伸,对电芯在生产、使用过程中有一些门槛。而PE隔膜优势是可以做薄,可以双向拉伸,孔可以通过冷却速率控制,成孔均匀。
“蓝科途结合聚丙烯材料特点,结合湿法工艺优势来开发产品,以湿法工艺和PP材质做了这款产品,兼顾轻薄化、高耐温、双向强度、比穿刺、曲折孔、低成本的产品,这是我们研发的一个目标。”据李勇透露,目前蓝科途全球首创并完全自主开发的湿法PP隔膜,湿法PP 7微米的厚度,基本跟传统市面PE厚度持平,穿刺强度达到360,双向拉伸在160、180的水平,已进入电池验证阶段,并实现小批量出货。该产品最薄可以做到7微米,目标厚度做到5微米的水平。
在涂覆隔膜方面,李勇介绍,目前,新型“CCS(陶瓷涂层隔膜)耐高温”体系搭配“超薄、高强、高孔基材”,适配更多场景的电芯体系。“如果以湿法PP7微米的厚度涂覆2微米的CCS,可以代替传统的9微米湿法PE涂CCS的涂层,总厚度减薄,提升电芯的安全性能,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应用方案,在湿法PP基础上进一步做耐高温改善,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对比传统的PE隔膜可以提升安全、容量,包括一些充放电的数据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