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达人06」秦云飞访谈录|老企业的品牌焕新与市场突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2 16:52 1

摘要:我从事炉具行业27年,见证了行业的很多变化。整体来看,现在城里基本看不到炉具了,市场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郊结合部,炉具市场的“蛋糕”在缩小,原因有三个:

【主持人】炉具网创始人:任彦波

【暖达人06】老万集团市场部经理:秦云飞

任彦波:

作为市场部经理,从您的角度看,这几年的清洁取暖市场有什么变化?有哪些特点?

秦云飞:

我从事炉具行业27年,见证了行业的很多变化。整体来看,现在城里基本看不到炉具了,市场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郊结合部,炉具市场的“蛋糕”在缩小,原因有三个:

第一是城镇化发展。集中供暖面积扩大,很多农村人口迁入城市,脱离了对炉具的需求。

第二是政策影响。煤改电、煤改气持续推进,压缩了燃煤炉具的市场空间。

第三是经济下行。用户消费更谨慎,对非必需品的投入会减少。

但是,燃煤炉具的需求并没有消失,今年反而呈现繁荣景象,比如一些展会上,各种炉具品类多、复产的厂家也多。燃煤炉具会和其他供暖设备长期并存,尤其是在农村市场,前景依然很大。不过也不能过于乐观,因为现在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用户会根据能源价格、基础设施、使用习惯、经济水平等,选择适宜的供暖方式,炉具只是其中一种。

还有一个明显变化是“需求两极化”。

一端是“改善型需求”,用户想要高质量、高智能的炉具,追求更好的取暖体验。

另一端是“保障性需求”,用户只需要基本取暖功能,追求低价、临时用,比如一些价格极低的简易炉具。

以前炉具市场是“高中低档全覆盖”,比如老万早期定位高端炉具,只有村里富裕家庭才能用;现在高端炉具越来越少,条件好的用户会选空气能、燃气等高级能源,觉得燃煤、生物质不够便捷;而中低端市场又陷入价格战,导致整体产品层次上不去。

另外,用户“决策群体”也变了:以前炉具的决策者是40岁左右的一家之主,信息不发达,会仔细对比品牌、功能;现在决策者变成年轻人,他们对炉具不了解,更倾向于选择熟悉的家电、智能产品,对传统炉具的接受度降低,这也影响了炉具销售。

总的来说,炉具市场会长期存在,但规模会缩小,需求会更细分,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用户群体调整产品策略。

任彦波:

您刚才提到需求两极化,那从用户角度看,好炉具应该满足哪些核心需求?

秦云飞:

任何产品的需求都分“核心价值”和“延伸价值”,炉具的核心价值主要有五点:

第一是取暖效果。这是最基础的,如果炉具不能让房间升温快、保温好、热量足,核心价值就是零。比如北方用户对“升温速度”要求高,南方用户对“保温时长”更关注,这都是取暖效果的体现。

第二是炊事功能。这个分地区差异,北京、东北等地区,炉具多放在室外有锅炉房,对炊事需求低;山东、河南等地区,炉具放在厨房,用户希望能快速烧水、做饭,带炊事功能就很重要。

第三是经济性。用户会算两笔账,一是购买成本,产品本身的价格;二是使用成本,比如煤、柴的消耗。现在市场上炉具价格越卖越低,甚至出现“一平米几块钱”的产品,就是因为用户太关注经济性,企业只能靠低成本竞争,但这会牺牲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第四是耐用性。用户判断耐用性很直接,比如敲一敲钢板,看厚度;看焊缝是否平整,虽然不专业,但这是用户对铁制品固有认知,觉得厚钢板、好工艺的炉具能用更久。

第五是可靠性。出故障要少,用户买炉具是为了取暖,要是经常卡料、漏水、风机坏,体验会很差,口碑也会下滑。

这五点核心需求满足了,才能算是“好炉具”。在差异化不大的情况下,只要在一个地区形成“没毛病、又省钱”的口碑,就能实现好的销售。

任彦波:

您刚才提到行业期待出现“颠覆性的创新产品”,能具体描述一下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吗?

秦云飞:

核心需求满足后,要做差异化、高端化产品,就要关注“延伸价值”。我认为未来创新可以从这几个方向突破:

第一是安全性升级。现在的炉具安全措施很基础,比如独立的一氧化碳报警器,未来可以“集成化”,把报警器内置炉具里,一旦超标自动报警;还可以解决“防烫伤、防喷火”问题,比如烤火炉加防烫罩,或者通过科技手段(比如温度感应自动控火),避免打开炉门时火苗外喷。

第二是环保性优化。用户其实不关注“环保标准”,但会关注视觉和体感。比如室内是否有烟和灰尘,室外排烟是否明显。未来炉具可以在二次燃烧、烟气处理上升级,让室内更干净、室外排烟更少,满足用户对清洁的感性需求。

第三是操作性简化。年轻人不愿意用炉具,很大原因是嫌“麻烦”,需要添料、封火、清灰。未来可以通过“燃料兼容、智能化”解决。比如实现“柴煤两用、用户有什么就烧什么,不用买两台炉具;再比如加入智能芯片,支持语音控制(调档、点火、封火),甚至带方言识别,方便老年人使用。

第四是外观和体验升级。现在的壁炉之所以兴起,就是因为除了取暖,还能提供“视觉价值”,像个“家居摆件”。未来炉具也可以往“家电化”方向发展,比如优化工艺(焊缝平整、无毛刺)、设计外观(配色、造型贴合现代家居),甚至加入AI元素,比如远程操控、联动智能音箱,提升体验感。

第五是燃料兼容性突破。现在炉具基本是“一炉一燃料”,比如燃煤炉、生物质炉分开;未来可以研发“多燃料兼容”炉具,比如同时能烧煤、生物质颗粒、兰炭,甚至压块、木材,适应不同地区的燃料供应情况,减少用户的选择成本。

不过创新需要一个过程,现在行业内卷严重,企业投入研发动力不足,但随着市场进一步细分,一定会有企业储备技术,推出颠覆性产品,而不是简单地如“8回程变12回程”,而是真正解决用户痛点,让炉具从“传统设备”变成“智能家电”。

任彦波:

老万作为40多年的老牌企业,在生产、销售好产品的过程中,有什么明显优势?面对现在的市场竞争,短板是什么?该如何应对?

秦云飞:

老万能与3000多家经销商长期合作,核心优势不是“企业大、人员多”,而是基于两点:

第一是文化传承。老董事长一直说“良心出良品”,40多年来,老万始终坚持做“靠谱” 的产品和服务。比如遇到煤改电、煤改气,导致经销商库存滞销,我们会帮经销商解决库存问题;等当地市场恢复需求,经销商仍愿意继续合作,甚至传到第二代、第三代,这种信任是老牌企业的核心资产。

第二是自营服务。老万售后服务没有委托第三方,而是自己组建团队,直接对接用户。每个用户都会加入服务群,1个用户对应4个服务人员(工程师、销售经理、区域经理等),不仅解决产品故障,还会与用户沟通使用习惯,让用户觉得“放心”。比如用户不会用智能炉具,我们会远程指导;用户找不到代理商时,能直接联系厂家,这种“直达用户”的服务,是很多新企业难以一下做到的。

老企业的短板很明显:

一是创新速度慢。老牌企业有成熟的生产线、供应链,调整起来比小企业难。比如研发智能炉具,需要整合芯片、软件资源,比新企业“轻资产模式”更耗时。

二是对年轻用户的吸引力不足。年轻人更熟悉互联网品牌,对老品牌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老旧”认知,需要加强品牌年轻化传播。

老万应对方式很明确:

一是稳扎稳打。继续发挥产品稳定、服务可靠的优势,保住农村市场基本盘。

二是小步创新。不追求颠覆式突破,先在现有产品上加入智能元素,比如远程控温、语音提示等,逐步培养用户习惯。

三是拥抱新媒体。通过短视频、直播展示产品,让年轻用户重新认识老品牌。比如拍炉具使用教程、用户案例等视频,拉近和用户的距离。

清洁炉具如何出海

任彦波:

现在很多企业关注“出海”,老万也在做海外市场调研和推广,您如何看待清洁炉具的海外市场?企业该做哪些准备才能走出去?

秦云飞:

炉具出海是一条好路,不仅能缓解国内市场“内卷”,还能把中国技术、中国制造能力带出去,符合“一带一路”政策,是“双赢”的事。

从海外市场情况看,老万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与我们过去的发展阶段类似,基础设施不完善,集中供暖覆盖率低,对炉具的需求大,而且他们的能源结构(比如煤、生物质资源丰富)和我们相近,产品适配性高。

老万从去年开始做海外调研,不是把国内产品直接拿去卖,而是先了解当地需求,比如有的国家偏好小功率烤火炉、有的国家需要大容量水暖炉,我们会根据各国不同需求订制产品。目前已经和3-4个国家的代理商合作,产品反馈不错。还有其他国家的企业来考察,进展比较顺利。

企业出海要做好三点准备:

第一是“打铁还要自身硬”。先评估自己的研发能力,海外需求和国内不同,不能靠现有产品,需要订制研发,没有研发能力很难长期合作。

第二是了解规则。比如海外的产品认证、环保标准、物流政策等,都需要提前调研,避免踩坑;老万现在与阿里巴巴等平台合作,借助平台资源了解海外市场规则,降低试错成本。

第三是不盲目跟风。出海不是“淘金”,而是长期经营,要带着“输出技术、服务当地”的心态。比如帮助当地建立售后体系、培训使用方法等,这样才能形成长期合作。

总的来说,出海有机会,但需要企业做好准备,不能急功近利。

好产品 #炉博会 见!老万展位:T13

征集暖达人

炉具网正式启动“100位‘暖达人’访谈计划”。该计划旨在汇聚清洁炉具、锅炉及生物质能源产业链中的核心力量,包括渠道精英、企业代表技术大咖、网络达人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行业真需求、定义市场好产品、共建产业新生态。

成为“暖达人”,您将有机会通过专题访谈分享专业见解,参与短视频内容共创,并基于实际应用场景贡献产品创新思路。作为回报,您将获得炉具网授予的官方荣誉、全媒体矩阵的宣传曝光、参与年度评奖赢取奖金的机会,以及以特邀嘉宾身份出席第16届炉博会、链接核心行业资源的宝贵资格。如果您对行业充满热情并乐于分享,请添加下方微信报名。

来源:中国炉具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