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被颛顼送回天上?三星堆还出土了证据,这可怎么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2 11:25 1

摘要:神,被颛顼送回天上?三星堆还出土了证据,这可怎么办?

颛顼绝地天通,这事可在中国历史上闹得沸沸扬扬,历朝历代都有人讲这个故事,也都有人争论这个故事。而争论的核心,就在于真假。

中国很早就有不信神的人。司马迁就是一个无神论者,他在《史记·大宛列传》最后的“太史公曰”讲到《山海经》《禹本纪》等记载的那些虚幻荒诞的故事,“余不敢信也”,他不敢相信,就是因为涉及到了很多的神。他在写作《史记》的时候,也引用了一些上古典籍的记载,但是尽量不去碰跟神有关的题材。不过也有实在躲不过的,比如讲到造父的时候,就说到他曾经跟周穆王一起去见过西王母。而西王母就是神,最早记载在《山海经》。

不过历朝历代也都有相信神存在过的人。跟司马迁差不多同时代的东方朔,就相信《山海经》里的记载。根据刘歆在《上山海经表》里的讲述,东方朔还根据《山海经》的讲述,认出了西汉时候人们发现了一种奇特的鸟,知道这种鸟只吃什么食物。

颛顼绝地天通的核心内容,就是说在颛顼后期,很多神在地面上为非作歹,过度干涉地面社会的发展,甚至肆行杀戮,给人们带来灾难。所以颛顼就把神送回了天上,而且毁坏了天柱,断绝了天和地之间的联系。这样让神只管天上的事情,人类只管地面的事情,两相隔离,就不再生乱。

绝地天通的目的就是送神,所以这个故事就跟争论神到底存不存在一样,几千年历史争论下来,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个结果。

故事主角是神

绝地天通的故事,在《尚书·吕刑》有记载: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

完整的我就不翻译了,大概意思是说,颛顼怜悯受牵连的无辜民众,便遏制苗民势力,还命令重和黎去“绝地天通”,从此人神之间的沟通通道被断绝,不再有相互往来的情况,以此整顿混乱秩序。

此外在《国语》里也有相关记载。我这里就不展示那古奥的文言原文,只介绍大概意思。说少皞氏衰落时,九黎乱德导致民神杂糅,家家户户都能祭祀神明,致使祭祀无度、人神不分。颛顼接手治理后,任命南正重掌管上天事务、负责对接神明,任命火正黎掌管地上事务、治理民众,恢复了以往的秩序,使人神不再相互侵扰,这一举措就被称作“绝地天通”。

这两者的记载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而这两段记载的本身大同小异,基本情节是差不多的:颛顼让重去掌管天上,黎掌管地面,一天各治,人神分离。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典籍讲到过这个故事。不过这些地方的记载并不是最原始的记载。最原始的关于颛顼绝地天通的记载,出现在《山海经》。不过《山海经》是在记载一个叫嘘(有的版本写作噎)的神的时候,附带记载的。原文是: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和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这里要翻译一下。颛顼有一个儿子叫老童,老童有两个儿子,分别叫重和黎。颛顼命令重去管理天上,命令黎去管理地面。黎在管理地面的时候生了儿子噎,噎生活在最西方,在这里记录日月星辰的出行秩序。

这段话当中有两个字,自古以来争论很大,一个是献,一个是邛,这两个字的含义不太明确。我这里非常粗放,都翻译为管理,而没有去深入探讨。这并不影响故事的核心。

从这些记载大家可见,的确,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或者说神的故事,故事的核心人物是神。这些神具有非凡的本领,至少他们能够上天,相当于杨利伟、翟志刚之类的角色。不过今天我们是凡人上天,这是可信的,而上古时代的神上天,依靠当时的科学发展程度来看,就真的不可信了。

这竟然是真的?

然而不然。在上部分引用《山海经》原文的时候,我其实只引用了半截。在这段引文的前面部分还有几句:有人无臂,双足反属于头上,其名曰噎。

意思是说,在这里有一个人(《山海经》很多地方人神不分,被称作人的有可能是神,有的地方还把神称作兽),他没有双臂,他的双脚反过来伸在头顶上。他的名字叫噎(有的版本又写作嘘)。

所以这一部分事实上是介绍噎这个神,顺便带出了绝地天通的故事。而噎和绝地天通的关系很重大,绝地天通是由他的伯父和他的父亲完成的。

如果说绝地天通是神话,那么噎这个神更为神奇:没有手臂,那就是手直接长在身体上;双脚伸到头顶上去,如今可能少数体育运动员、舞蹈运动员能够达到,一般人是达不到的。老严就做不到,会把自己折断。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三星堆还真出土了这么一个青铜器。请看下图:

这张图片是在网上找到的。而人们对这张图片有所误会,认为塑造的是轩辕国国民的形象。轩辕国也记载于《山海经》,说他们长着人的脑袋和蛇的身子,尾巴缠绕在头上,原文就是图片中这些文字。但很明显就是牵强附会,这个青铜器头顶上的是双脚,而不是尾巴,也没有“交”,长的是人的面孔,基本是人的身子,而不是蛇的身子。蛇没有这么性感的屁股。大家仔细看他的双手,的确是没有手臂,直接长在身子上的。所以确认这个青铜器塑造的就是噎,无可辩驳。

根据王国维的理论,如果文字记载和考古出土相印证,就能承认历史的真实性。于是一不小心之间,《山海经》的记载和三星堆的出土完全印证了,王国维先生指导我们要相信《山海经》的记载是真实的。然而我们能办得到吗?相信《山海经》记载的真实性,就要相信神的存在,但是神都是虚构的,是想象的,甚至一部分是迷信。

神的含义是变化的

其实,这是源于一个汉字含义的演变被我们忽略了。这个字就是神。在《山海经》的记载里,神的生物属性非常强,他们要吃食物,他们会生气,也会感到孤独,还会为非作歹,也有的神行侠仗义。有的神有很强的是非观念,有思想倾向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寿命虽然很长,但毕竟会死的。他们的死不仅仅是因为寿命的局限,还会死于互相争斗,还会死于自然灾害。

《山海经》讲到很多神的死。刑天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另外还有一个叫夏耕。在商汤伐桀的时候,夏耕为夏朝出战,被砍掉了头。但是他又站起来了,不过不像刑天一样能用双乳做眼睛。他没有眼睛,所以走路跌跌撞撞,被好心人带到了巫山。一些神死了之后,尸体长时间不会腐烂,所以《山海经》里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尸体:二负之史、宣戎王之尸等等。

《山海经》里的神是实实在在的生物。这跟后来的神仙是不一样的。《山海经》里的部分神可以上天,但是必须借助一定的设备,如果不给他们设备就“不得复上”,女魃和应龙就因此滞留在了地面。而后来的神仙能够“嘘”的一声平地升空,或者腾云驾雾。《山海经》里的神要吃五谷、牛羊肉,和玉石,后来的神仙吸风喝露,不食人间烟火。

所以神这个字的含义,原本指的是上古时代在地面上活跃过的一些高智能生物,他们的本事超过人类,所以人类对他们敬畏不已。但这一群生物在夏商时候灭绝了。从春秋战国开始,很多文人受到远古记载的这些神的启发,人为创造了许多虚幻的形象,这些形象也被称作神。不过今天我们一般称作神仙。这些神仙才真正是虚构的,甚至是迷信的。

了解清楚了神的含义的演变,我们就能够理解那一个原本被我们认为是虚构的神噎,为什么会在三星堆出土相关文物了。这件青铜器说明《山海经》的记载原本是真实的,但因为我们对神这个词语的演变认识不足,因此人为虚幻化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不信,你到乌鲁木齐扔两条玉溪来打我啊!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来源:小竹历史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