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0余年前,摄影术的诞生变革了信息的传播逻辑,也为人类开辟了全新的视觉叙事维度。如今,动态影像伴随着新兴科技的发展,无论在传播媒介、技术表现,还是商业价值层面,都对静态摄影构成了深刻的挑战。
编者按:
180余年前,摄影术的诞生变革了信息的传播逻辑,也为人类开辟了全新的视觉叙事维度。如今,动态影像伴随着新兴科技的发展,无论在传播媒介、技术表现,还是商业价值层面,都对静态摄影构成了深刻的挑战。
当动态影像日益占据视觉内容消费的中心,摄影是否将面临被视频取代的命运?面对这场不可逆转的媒介变迁,静态影像又应如何锚定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找到自身的存续之路?
为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邀请了来自视觉艺术、新闻媒体、商业实践与学术研究领域的数十位嘉宾,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他们的洞察与思考。希望他们的见解能为每一位影像行业的从业者与关注者,提供有益的启发与参照。
「READING」
视频,从没想过要取代摄影
供图并文/徐斌
2024年8月2日,美国队球员与加拿大队球员在巴黎奥运会三人篮球女子分组循环赛中。新华社记者 徐子鉴 摄
摄影与视频,都是人类新近创造的、用于描摹现实的造型手段。摄影诞生才一百多年,而视频被发明才几十年。在人类文明史的长河里,摄影和视频还只是一对小兄弟。而这对小兄弟有时会“傍风头”,特别是当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媒体融合成为当务之急,视频出尽风头、占尽流量,而相对年长而内向的摄影会成为弃儿吗?
2023年9月28日,女子跳马决赛,48岁的乌兹别克斯坦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获得第四名。 浙江日报记者 倪雁强 摄
视频会替代摄影吗?
摄影和视频在时空维度、叙事方式、视觉呈现等方面有着本质区别。而作为静态画面的摄影有着不可取代的独特优势。
一是从时空维度上,摄影以瞬间定格为特征,它将三维时空压缩为二维平面上的永恒定格。画面定格更有利于读者反复观摩和深入思考,从内容上更具凝结性。它的储存、分享、传播,对媒介的依赖性更小,而作为三维流动画面的视频,必须依赖播放器才能传播。
二是从叙事方式上,摄影的叙事往往依赖单幅画面的信息承载或多幅画面的组合排列。它的叙事过程是静态的,阅读起来会让人产生“静气”。而短视频的反复刷屏阅读,虽然在短时间内会给人带来多巴胺的快乐,但事后往往会很快忘掉,甚至会让人更加烦闷和焦躁。
三是从视觉呈现上,摄影注重单帧画面的完美性,对构图、光影、色彩等元素的把控要求极高,需在瞬间完成各项视觉元素的精准调配。好的照片,能在方寸之间给人极大的阅读愉悦和享受。
因此,不管视频怎么大行其道,简单、凝练、耐人寻味的摄影作品,永远不会过时,不会被淘汰。
2023年9月29日,女子50米蝶泳决赛后,中国选手张雨霏与日本选手池江璃花子相拥而泣。 浙江日报记者 倪雁强 摄
摄影突围的方向在哪里?
摄影如何避开视频的锋芒,寻求突围之路,我觉得有四个“一”。
抓住一瞬间。对于单幅照片来说,关键是要捕捉“决定性瞬间”。新闻纪实也好,艺术风光也罢,其实都需要谋求某个时间单位的“切片”。对于纪实摄影来说,这个切片要抓住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的瞬间;对于艺术摄影来说,这个切片要在最佳视觉瞬间将其定格,才能展示其最美、最动人的一面。
团结如一人。对于专题组照来说,策划和提炼是关键。组照的灵魂,是一个统一的、意义深远的主题。说得直白一点,要让多张照片浓缩与强化成一件作品,相当于一个团队“团结如一人”。
突破于一时。跟踪和对比,可以突破照片的时间单一维度。摄影也可以通过跟踪拍摄等手法,把一组照片的时间从单点变成多点,从而突破单一时间维度的限制,达到时空双维度叙事,以反映同一主体的前后变化发展。
不纠结一时。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历史长河里,一百多年的摄影还是个前程似锦的“翩翩少年”。摄影的独特手段与魅力并没有失去,只要我们坚守和维护它的独特价值,它就能在风起云涌的文化江湖上独立健步行走。如锦的岁月、花样的年华,依然在等着它。
从照片到视频:视觉影像商业价值的迁移
文 / 段毅
2024年8月28日,在埃及吉萨金字塔景区,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歼-10表演机编队飞越金字塔上空。 中国日报记者 周闽 摄
关于在短视频盛行的当下,摄影何去何从的问题,我的观点是,静态摄影会一直存在,但是商业价值会被视频所逐渐挤压和取代。
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互联网影像行业创业者,以及深度的摄影爱好者,我与周围很多人都交流和讨论过这个议题。因为,这个议题会涉及到我们自己创业项目的前景及发展方向,所以相对于其他人,我会更理性地从两者的价值出发进行思考,更准确地说,是从商业价值去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得出上述观点。所以,更完整地说,我认为照片摄影的商业价值会被视频所挤压并最终完全取代。
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直觉是,作为一种媒体形式,照片由于其独特性,将会一直独立地存在。这是毫无争议的,就像文字和声音一样,他们都具有各种的独特性,在特定的场景都有其不可替代性。但是,纵观历史往回看,旧的媒体形式,终将会被新的媒体形式所取代。
十九世纪,摄影技术诞生之时,静态摄影因其效率的提升,以及精准的事物展现能力,迅速地取代了当时的影像记录形式——手工绘画,迅速地在新闻、纪实、文化、军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原来各行各业的画师,逐渐被摄影师所取代,相关产业也出现了此消彼长的趋势,这是人类在技术上的革命和迭代。二十世纪末,数码摄影技术的出现,让这个迭代过程更加迅速。诚然,绘画这种媒体展现形式当下依旧存在,但是,其更多的是在艺术创作领域实现其价值。而从媒体属性,以及商业承载能力等方面,则几乎完全被摄影所取代了。所以我相信,照片摄影也终将被视频所取代,但仍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
媒体的价值,来自生产端和消费端的供需关系中。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作为一个C端用户,如果展示和记录同样的内容,一段视频永远要比一张照片要生动与活泼。如果它们质量同样优秀,相信人们会更愿意选择视频。同样,对于B端用户,一条视频能够更加全面和生动地展示和介绍自己的产品与服务,获得更好的传播和销售转化率。所以,视频也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这个现象已然在当下的互联网行业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商家都选择使用短视频来传播和营销自己的产品。传统的照片社区越来越式微,或者直接转型。短视频时代已经到来,这也是人们普遍的共识了。
2023年12月6日在江苏省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拍摄的火烈鸟与麋鹿同框画面。扬子晚报记者 宋峤 摄
然而,在我看来,静态摄影并没有马上被视频所取代,其实主要表现在内容生产端。视频相对于照片,其内容的拍摄难度和制作技术要远高于照片。生产同质量的内容,视频的制作周期和难度要远高于照片。视频不是一个单画面的构图,而是需要连续的画面和运镜,而一段完整的视频通常需要多个,甚至无数个镜头。同时,还需要对应的录音、配乐,以及剪辑、特效的配合。这些使视频的生产难度、成本和周期远远高于照片。那么,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成本和效率的考量下,会选择照片这个相对经济的展现形式。譬如,就算是朋友圈能发视频,但大部分人依旧选择发九宫格照片。不是人们不愿意发视频,而是不会拍视频或者认为拍摄制作视频太麻烦。而企业端就更简单,就是视频的制作成本高。预算不充足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还是会选择照片。另外一个限制是媒体的展现载体。在目前的环境下,纸质媒体,以及静态的户外广告展示牌,从物理的角度限制了视频取代照片的可能性。
但是,照片的商业空间将持续地被视频所取代。虽然视频的生产难度很高,但是由于现在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与发展,特别是在多模态大模型的百花齐放的当下,视频制作的门槛和成本在迅速拉低,效率在不断提升。视频的生产变得越来越平民化和大众化。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已经切身体会到这一点了。所以,我认为,视频全方位取代照片媒体商业价值的那一天,会越来越快地到来。
对于普通C端用户来说,这肯定是一件好事,毕竟更丰富的内容展现形式,肯定会带来更好的体验。对于影像行业从业者来说,特别是传统的摄影师来说,也不要害怕被取代。相反,摄影师应该充分拥抱视频时代,借助Al的能力和效率,利用自己的内容创造能力与审美素质,高效地创作出更好的视频内容,而不是紧握着过去的技术不放。守旧和固化的思维,终将会被时代所抛弃。作为一名互联网影像行业的创业者,我也将更加开放地面对这场技术革命,拥抱新的技术,不断地进行自我迭代,创造更好的内容,实现更多商业价值。
来源:摄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