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重磅推出《中国唱将》之初,原本被人寄予厚望。不少人以为这档节目将成为继湖南卫视《歌手》之后,又一个会引发收视热潮的音乐竞演类节目。然而两期节目播下来,这档名不副实的节目却让人大失所望。
看了10月31日晚上播出的第二期节目,感觉《中国唱将》红不了是有原因的。
央视重磅推出《中国唱将》之初,原本被人寄予厚望。不少人以为这档节目将成为继湖南卫视《歌手》之后,又一个会引发收视热潮的音乐竞演类节目。然而两期节目播下来,这档名不副实的节目却让人大失所望。
《中国唱将》惊艳了周深,却难以打动观众
仅以第二期为例说明。
《中国唱将》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杂乱。
一是比赛地点乱。歌手选拔城市一会儿在香港,一会儿又在上海;表演舞台一会儿是逼仄的斗室,一会儿又变成了小剧场。地点和舞台的不一而足,带给人的是时空错乱的感觉。加上节目又没有给出字幕,难免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比赛的其中一处地点
二是比赛类别乱。一会儿美声,一会儿民族,一会儿流行唱法。三种唱法交织错乱,给不懂音乐的人带来了视听错觉。更别说那个留着一头乱发,连台上评委莫华伦和嘉宾廖昌永都产生了到底是美声还是流行分歧的歌手了。
三是出场评委乱。由于节目组没有确定固定的评委,导致在台上点评的评委一会儿一个面孔,不夸张地说,其变化速度都快赶上上场歌手变化的频率了。这就难免给人错觉,到底歌手表现的优劣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到底谁说了算?
以上五位评委只是众多评委中的一部分
除了杂乱,《中国唱将》起码还有三处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是歌手的碎片化表演。由于每名歌手只有两分钟的演唱时间,这就导致几乎所有歌手演唱的都不是完整的歌曲,而是歌曲的片段。这样做的后果肢解了歌曲本身,对演员的考核也变得不够全面。就像有评委所说的,音乐是递进的。但是现在的考核难以反映演员的整体水平。
这种公务员式的选拔比赛,让部分歌手发挥失准
二是舞台的随意性设置。在现场没有观众的情况下,让一个来自基层的歌手直面5名评委表演,很难说是合理的选择。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会导致歌手出现紧张的状态,从而让发挥大打折扣。今天场上几位歌手的表现就是最好的例证。就连作为评委出现的谭维维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安慰上场紧张的歌手时,才会说出“这里确实让人紧张,上了舞台会好很多”的话。
胡宇玲上场后高度紧张,林依轮不得不先教她放松
三是嘉宾无关痛痒的点评。在前场设置5名评委的同时,后台还有3名嘉宾,分别是廖昌永、周深和薛之谦。这3名嘉宾一会儿频繁出现,一会儿又久不露面。从场上表现来看,廖昌永和周深的点评还值得称道,薛之谦就有点说不过去。因为他所说的话没有一点“专业含量”,纯粹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什么“我奶奶就爱听沪剧”了,什么某歌手“长得帅”了,让人大跌眼镜。
薛之谦的点评更像个外行
为了增加节目的看点,《中国唱将》可谓安排了不小的阵仗,无论是评委还是嘉宾,都堪称是“国家队”阵容。特别是让周深来做嘉宾,让谭维维来做评委,显然是想利用他们在观众中的流量和影响力,为节目增加看点和收视率。但是节目的凌乱和歌手表现的参差不齐,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他们的影响力。所以节目在观众中影响不大,真得在情理之中。
谭维维表现的再好,也难以挽救节目的收视率
当然以上的看法纯粹是作为一个观众,从非专业的角度所谈的一管之见。以后随着歌手选拔的递进和节目内容的深入,比赛将进入到更加激烈又充满悬念的程度。但至少从目前来说,《中国唱将》是不成功的。
说句不客气的话,《中国唱将》距离节目标榜的展现“中国音乐的多元图景”,还差得很远。
《中国唱将》宁可花更多的时间展现亮旗环节,也不愿意给歌手完整的演唱机会
来源:李锄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