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加拿大总理卡尼一句“加美数十年紧密经济关系已终结”,把这个北美邻国推上了全球热点。一边是每分钟向美国输出101万美元商品的“铁杆生意伙伴”,一边突然喊着要“分手”,这波操作到底是真心要独立,还是给美国演的一出施压戏?
2025年10月,加拿大总理卡尼一句“加美数十年紧密经济关系已终结”,把这个北美邻国推上了全球热点。一边是每分钟向美国输出101万美元商品的“铁杆生意伙伴”,一边突然喊着要“分手”,这波操作到底是真心要独立,还是给美国演的一出施压戏?
要解读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分手宣言”,我们必须先深入剖析加拿大的国家特质和其所面临的困境。从地理上看,加拿大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二,拥有全球五分之一的淡水资源,石油、铀矿等自然资源储量也位居世界前列。2024年人均GDP高达5.6万美元,使其跻身富裕国家之列。然而,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加拿大经济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资料显示,加拿大近八成的出口商品都流向美国,其中包括96%的原油、93%的汽车及八成电力。这意味着,美国的市场需求和政策变动,对加拿大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种结构性依赖,使得加拿大在经济上面临着“家里有矿,却身不由己”的尴尬境地。表面上富饶,实则处处受制于人。
进一步审视加拿大的产业结构,这种依赖性表现得更为明显。以汽车工业为例,加拿大虽然拥有相当规模的汽车生产线,但它们更多地是作为美国汽车巨头的“代工厂”而存在,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其丰富的石油资源,虽然储量可观,但开采成本远高于中东地区,这也使得其石油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供需关系。
此外,美国资本在加拿大金融、科技等关键领域也占据主导地位,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加拿大经济的对外依附性。美国总统特朗普曾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不买加拿大商品,加拿大就不复存在。”虽然言辞粗鄙,却精准地戳中了加拿大的经济软肋。
导致加拿大此次“分手”态度的直接导火索,是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施加的一系列压力。一方面,特朗普不时将加拿大描述为美国的“第51个州”,甚至戏谑地称呼加拿大总理为“州长”,这种言论直接触及了加拿大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底线。
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和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即便有《美墨加协定》作为框架,这些关税政策仍然对加拿大经济造成了显著冲击。2025年第二季度,加拿大GDP按年率计算萎缩1.6%,出口下滑是主要原因,这充分暴露了加拿大经济对美国市场的脆弱性。
面对来自美国的双重压力,加拿大开始寻求反击。初期,他们采取了相对温和的策略,例如在美国主流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前总统里根批判高关税的演讲片段,以此含蓄地讽刺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然而,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并未奏效,反而激怒了特朗普政府,导致美国进一步威胁加征关税。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加拿大政府终于决定不再退让,正式宣布“终结”与美国的紧密经济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此次的“分手”行动并非仅仅停留在口头层面,而是伴随着一系列实际的战略调整。在防务方面,加拿大开始减少与美国的合作,并积极与欧盟探讨新的防务协议。在贸易战略上,加拿大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在未来十年内,将非美国市场的出口额翻一番,预计将为加拿大带来3000亿加元的额外收益。
其中,“向东转”战略是加拿大此次调整的重点。具体措施包括:对中国部分钢铝产品免除关税,并积极寻求中国在油菜籽、猪肉等农产品方面的关税减免。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新兴经济体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同时,也在积极寻求与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这些举措都清晰地表明,加拿大正在努力实现贸易伙伴的多元化,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
然而,加拿大真的能够彻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实现经济独立吗?这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一方面,加拿大在宣布“分手”的同时,又对外表示“如果美国准备好,我们随时可以继续谈判”,这种模棱两可的姿态,透露出其策略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美国最高法院即将在11月审理关税政策的合法性问题,一旦判决结果对美国政府不利,相关关税政策或将取消。在此背景下,加拿大此时采取强硬立场,更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旨在向美国施压,争取更有利的谈判条件,传递出“如果你不改变,我将寻求其他出路”的信号。
从深层次来看,加拿大此次“闹分手”也体现了其国家战略的深刻反思。总理卡尼曾明确指出:“过去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现在已成为我们的软肋。”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在特朗普政府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后,被加拿大深刻地体会到。
即便短期内无法完全脱离对美国的经济绑定,但寻求新的贸易伙伴和市场,已成为加拿大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对能源和矿产的巨大需求,欧盟对关键原材料的补充需求,以及东盟国家日益增长的市场潜力,都为加拿大提供了拓宽国际经济合作的新机遇。
所以说到底,加拿大与美国的“分手宣言”,并非简单的意气用事,而是融合了真切不满与策略考量的复杂博弈。它既反映了加拿大对美国长期控制的抗拒,也体现了其在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变迁中的战略调整。
不过,这“分手大戏”最终的走向,将取决于两大关键因素:一是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的态度和政策是否会有所松动。二是加拿大“向东转”的多元化战略能否真正落地生根,并取得实效。
来源:奇闻观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