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狄德罗书信中窥见百科全书时代的智识生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1 11:44 1

摘要:书信,自古以来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传统方式。古罗马天主教神父、《圣经》拉丁文译者圣哲罗姆为了反驳别人对他的翻译的质疑,给朋友帕玛丘写下了著名的《致帕玛丘信》,成为西方翻译理论史上的名篇。

书信,自古以来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传统方式。古罗马天主教神父、《圣经》拉丁文译者圣哲罗姆为了反驳别人对他的翻译的质疑,给朋友帕玛丘写下了著名的《致帕玛丘信》,成为西方翻译理论史上的名篇。

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共享一种欧洲共同语——拉丁语,欧洲文人学者通过书信,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愈加广泛、频繁而紧密,乃至形成了“文人/文学共和国”的概念。欧洲的知识阶层在这个“文人/文学共和国”里获得某种身份认同。

圣哲罗姆在书房,Antonello da Messina绘,1474

书信集是对《狄德罗文集》的重要补充

1840年,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在英国问世,标志着现代邮政制度的建立。在此之前,在17、18世纪,通过马匹和驿站传递书信的传统方式继续着,以书信达成的“文人/文学共和国”也在进一步发展。17世纪,法国塞维涅夫人留下约1500封信,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女儿的家信。18世纪,书信及书信体被广泛运用,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情感,乃至发表个人创作的载体。书信在当时主要存在两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现实的书信,这是当时欧洲知识群体普遍采用的交流方式,如伏尔泰一生写过约40000多封信,留存至今多达15000多封;卢梭留存约6000封书信,狄德罗留有780余封。再如杜赫德主编的《耶稣会士书信集》,收入当时在华传教士写给欧洲各界人士的书信,1703年至1776年间共出版了34卷,向欧洲人介绍了中国的方方面面。英国作家蒙太古夫人的《土耳其大使馆通信》收入了她穿越奥斯曼帝国期间给各位亲朋好友写的58封信。

《耶稣会士书信集》第一卷,1703

第二种形态是虚构的书信——书信体小说。这一小说体裁在17世纪末兴起,风行于整个18世纪。如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1721),理查森《帕梅拉》(1740)、阿尔让侯爵《中国人信札》(1741)、卢梭《新爱洛漪丝》(1761)、哥尔德斯密斯《世界公民》(1763)、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狄德罗《修女》(1796)等。可以说,书信写作或书信体小说创作是17、18世纪欧洲“文人/文学共和国”的重要特征,这个“文人/文学共和国”甚至可以翻译成“书信共和国”。

狄德罗的书信体小说《修女》,1796

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小说家、剧作家、“百科全书派”领袖、《百科全书》主编,在18世纪法国思想家中的地位和名声大约仅次于启蒙三大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国内学界对他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亚于后三者。北京大学罗芃教授是目前国内翻译和研究狄德罗的专家,早在2008年他就编译了《狄德罗精选集》,2021年、2023年又主编出版了八卷本《狄德罗文集》,包括《哲学思想录》、对话体哲理小说《拉摩的侄儿》、书信体小说《修女》、对话体哲理小说《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和《怀疑论者的漫步》、美学与哲学著作《达朗贝尔的梦》、文艺美学著作《与旧睡袍离别后的烦恼》和《狄德罗戏剧》。如今,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狄德罗书信集》(以下简称《书信集》),恰好是《狄德罗文集》所未收录的内容,可视为对这套文集的重要补充。

《狄德罗书信集》,[法]狄德罗 著,张茜茹 编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出版

《书信集》的编译者张茜茹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巴黎第八大学联合培养的法国文学博士,目前任教于华东理工大学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正从事《百科全书》的研究,是编译《狄德罗书信集》的理想人选。她从狄德罗存世的780多封书信中精选了144封,按书信写作时间排序。第一封信写于1742年12月17日狄德罗结婚前后,最后一封信写于1782年5月下旬狄德罗去世前两年,前后跨越40年,涵盖了狄德罗而立成家之后的岁月,能反映狄德罗书信的基本面貌。张茜茹十分细心和贴心,为《书信集》做了三个目录,分别按书信的先后排序、按收信人的中译名姓氏首字母拼音排序、按内容对书信进行分类排序,分为“家庭”“友情”“百科全书”“哲学与文艺”“别国见闻”“时事”六类,方便读者根据各自的需要快速翻阅查找。

书信见证《百科全书》艰难的编纂过程

比如与《百科全书》相关的部分,共收入27封信,虽然数量不是最多,却是《书信集》的一个核心内容,27封书信均关涉《百科全书》的编纂事宜,关注狄德罗研究的学者应该会首先为这部分内容所吸引。由这些书信读者可知《百科全书》编纂和出版过程中所遭受的重重阻挠,以及身为主编的狄德罗为顺利出版《百科全书》如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且事无巨细、事事操心。18世纪是“哲学”借《百科全书》大放异彩的时代,注定与传统的宗教世界相冲突。耶稣会士贝蒂耶1751年1月在《特雷武杂志》上发表了批评《百科全书》宣传册的文章,指责宣传册里的知识树和培根的知识树极为相似。对此,狄德罗申辩他已经在宣传册中强调了两者的相似,并反问贝蒂耶为何只字不提百科全书知识系统里最丰富、最重要的哲学分支,而这是培根的知识树所没有的。面临来自耶稣会士的巨大压力,狄德罗不得已致信蓬巴杜夫人寻求庇护,声称《百科全书》是一部“储存了人类全部知识的作品”,社会各阶层“有知识的人都积极支持这个重要的工作”。阻力还来自编委内部。虽然达朗贝尔曾一度是合作主编,却于1758年前后退出了《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狄德罗在一封致伏尔泰的信里,向后者抱怨达朗贝尔的离开。连《百科全书》的出版商勒布勒东似乎也在和狄德罗作对:不尊重词条撰写者包括狄德罗、圣朗贝尔、杜尔哥、霍尔巴赫等人的劳动成果,随意删减文字。另外还有和撰稿人的协议、合同以及关于出版费用的纠纷不断等等。

《百科全书》第一卷,1751

狄德罗对《百科全书》的辛勤付出没有白费。1758年,《百科全书》就取得了4000名订阅者的好成绩。从1747年至1772年的25年里,狄德罗将全部心力投入到了《百科全书》,几乎以一己之力担负起了该书的出版重任,也使得他有足够的资格获得《百科全书》的不朽荣耀。如今,巴黎先贤祠竖立着献给狄德罗和百科全书派的雕塑。狄德罗的名字因《百科全书》而不朽。

巴黎先贤祠里的致狄德罗和百科全书派雕像

书信中真实可感的狄德罗

再比如友情。根据目录三,这部分共收入58封信,是六个类别中数量最多的一类。通过所选书信可以看到狄德罗与伏尔泰、卢梭以及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等名人的友情。以狄德罗和伏尔泰的友情为例,狄德罗和伏尔泰可能仅晤面过一两次(1778年年迈迟暮的伏尔泰返回巴黎时),但这并不妨碍狄德罗对伏尔泰怀有真挚而热烈的情感。一开始,这种情感主要是尊敬、仰慕。在致伏尔泰的早期书信里,狄德罗对伏尔泰尽显敬仰的姿态:“如同弟子敬仰老师那样”,“亲爱的老师,请您一直爱我”,“亲爱的老师,就算您哪天不爱我了,我对您的虔诚和尊敬绝不会比现在少分毫”。后期称呼时而随意,却更显亲密:“亲爱的兄长,卓越的大师”,“人类杰出而温柔的朋友”。当伏尔泰为卡拉斯案挺身而出,为帮助卡拉斯一家不仅提笔撰文,更积极介入各种社会活动,狄德罗在写给女友索菲∙沃兰的信中热情评价了伏尔泰:“他一定是有良知、有同情心、好打抱不平、崇尚美德的人”。当有人批评攻击伏尔泰生性善妒、忘恩负义、是个“疯子”,狄德罗奋起为之辩解:“(伏尔泰)是一生都高举皮鞭的八旬老人,不断鞭挞着独裁者、宗教狂热分子,还有其他作恶者”,“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有时他会对困境中的可怜人伸出援手,替受压迫的无辜者复仇”,“为他的祖国引进了洛克和牛顿的哲学,对最受推崇的偏见发起攻击,宣扬思想的自由,呼吁宽容,支持岌岌可危的高尚品味……他的名字到处受到尊崇”,甚至直接预言:“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伟人,而诋毁他的人会成为小人”。在写这些书信的时候,狄德罗甚至从未和伏尔泰晤面。狄德罗对伏尔泰始终保持尊崇和敬仰,不仅仅因为伏尔泰声名隆盛,更因为两人宗教理念相近,支持百科全书和哲学事业,站在启蒙运动的同一阵线。狄德罗看到伏尔泰拥有一颗秉持社会公义之心,主张宽容,能超越偏见和局限,“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对伏尔泰的赞美和支持也表现了狄德罗自己对人类理性的信仰。

巴黎先贤祠里的伏尔泰雕像

第三是家庭。这部分收入29封信。通过这部分书信,可以了解狄德罗的家庭、家事和他对待家人的态度。狄德罗致信的对象包括他的妻子安托瓦妮特∙尚皮翁、妹妹丹妮丝、弟弟狄德罗神父、父亲迪迪埃∙狄德罗、女儿女婿范德尔夫妇以及朋友,尤其是格林和女友索菲∙沃兰。可以看到狄德罗对家人怀着真实而质朴的爱,比如他对父亲过世表达的哀痛,对与弟弟失和表现出的痛心,以及对女儿安热莉克终身大事的极致关切。作为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狄德罗,其育女理念却显得十分传统,他很早就为安热莉克物色门当户对的夫婿,为她订下娃娃亲,并想方设法为女婿谋取职位,努力将女儿培养成一位贤淑主妇、贤妻良母,而不是在沙龙上大出风头的交际花。

格林是出生于德国的法国记者、艺术评论家、《百科全书》撰稿人,经卢梭介绍与狄德罗相识,结为好友。狄德罗将格林称为“我唯一的朋友,我唯一想见面的朋友”,经常写信向他倾诉自己的家事,倾吐不能与旁人言的隐衷,比如父亲过世时自己不在身边的懊恼,甚至父亲的遗嘱、遗产的处理方式,都坦诚向格林吐露。当范德尔对待安热莉克的方式不合乎他的期待,他在致格林的信中向他抱怨对女婿的不满。

狄德罗与格林,Carmontelle绘

狄德罗早年不顾父亲反对,与经营洗衣店的安托瓦妮特∙尚皮翁结合,婚姻关系稳固,但这并不妨碍他长年与女友索菲∙沃兰保持着密切交往。144封信中包括致沃兰书信30封,是致信最多的对象。这些书信一般是向她细细讲述自己的生活细节,甚至将自己和其他人的谈话原模原样地复述出来,包括《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巴黎社交生活场景,以及他本人对于哲学问题的思考等。简而言之,致沃兰的书信如同一部狄德罗日记,是深入了解他日常活动、无神论思想乃至18世纪巴黎智识生活的一手资料。这部分书信具有蒙田式散文的优美文风,被誉为“18世纪的文学瑰宝之一”(杜兰特)。

狄德罗《哲学思想》,1746

《书信集》的内容远不止这三部分,还有“哲学与文艺”“别国见闻”“时事”。狄德罗借书信表达对各种问题的看法,读者可以在《书信集》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阅读。

来源:文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