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国际能源署及行业分析师提供的数据,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据绝对优势:不仅掌控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更垄断了98%的稀土磁体生产。
高盛集团近日发出警告,西方若想挑战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可能需要长达十年的时间。
稀土作为支撑绝大多数现代科技产品的关键矿产,当前已成为美国、欧盟与中国之间贸易争端的核心焦点之一。
根据国际能源署及行业分析师提供的数据,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据绝对优势:不仅掌控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更垄断了98%的稀土磁体生产。
稀土磁体是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智能手机、先进武器装备等众多高科技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产业链布局来看,中国不仅开采了全球约三分之二的稀土矿石,更在将稀土原料转化为可用零部件的加工制造环节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从矿山到成品”的全链条掌控能力,使得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拥有极强的话语权。
高盛全球大宗商品研究联合主斯特鲁伊文在当地时间周二的播客节目中指出:“西方要建立起独立的稀土供应链,需要耗费数年时间。”
他进一步预估,仅建设一座稀土矿山就需要约十年时间,而建造一座稀土精炼厂也需耗时五年左右。
这一漫长的产业链建设周期,意味着西方在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供应链的依赖。
稀土领域的竞争态势,正与中美之间日益紧张的贸易关系相互交织。今年4月,中国以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战略资源为由,对多种用于军事领域的稀土元素实施出口管制。
本月初,中国进一步扩大了这一管制范围,推出了更严格的许可管理及域外适用条款,此举对与美国国防工业和半导体产业相关的稀土出口影响尤为显著。
目前,中美两国官员正就一项潜在的贸易框架展开磋商,希望通过这一框架避免美国加征新关税,并推动中国在出口管制问题上采取相应的对等措施。
这场会晤的结果,或将对全球稀土贸易格局及中美整体贸易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在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稀土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
西方能否在未来十年内打破中国的主导地位,建立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中美贸易争端将如何影响稀土产业的全球布局,这些问题都将持续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
来源:文盲诗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