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到黔北,一路向西,驱车前往仁怀茅台镇,绿树掩映下的赤水河风景如画,散发着浑厚与雄浑,仿佛每一滴河水都饱含着岁月的沉淀与自然的精华。赤水河四分之三流域在满目苍翠的大山中,其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流域内盛产美酒而闻名,有“英雄河”“美酒河”之誉。
黔北腹地,群山巍峨
赤水河蜿蜒而过,源远流长
以其厚重身躯
滋养哺育着一方水土和人民
也串联起一部
关于文化、历史与产业的
传承发展和古今交融
这里,是遵义。
昔日,它以一场伟大的转折而名垂青史;
今日,它更因一盏醇厚绵长的酱酒而香飘世界。
当厚重的红色文化与蓬勃的酱酒产业在此交汇,一条独具魅力的“遵义文化酒旅”线路正应运而生,不断吸引着四海宾朋前来品味山河之韵,共享酒酿之美。
一
霜降过,重阳至,天微凉,下沙时。
赤水河畔,一场节典贯穿传统与现代,祭河大典以酒为媒,讲述着遵义文化酒旅酿造的美好生活。
来到黔北,一路向西,驱车前往仁怀茅台镇,绿树掩映下的赤水河风景如画,散发着浑厚与雄浑,仿佛每一滴河水都饱含着岁月的沉淀与自然的精华。赤水河四分之三流域在满目苍翠的大山中,其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流域内盛产美酒而闻名,有“英雄河”“美酒河”之誉。
得益于“大生态”的厚植与“小生态”的共建,遵义酒文旅酿造美好生活在新时代的今天越加璀璨精彩。
“上游是茅台,下游望泸州,船过二郎滩,又该喝郎酒。”这句流传已久的民谣,生动地道出了赤水河流域在中国白酒版图中的地位。尤其是仁怀至习水段的赤水河谷,更是核心中的核心,被誉为“酱香白酒的黄金地带”。其独特的水文、气候、土壤与微生物群落,共同构成了一个无法复制的生态系统,为茅台酒等酱香白酒的酿造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先天条件。从沿线各地共同呵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到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厚植生态优势,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这点点滴滴的生动实践娓娓道出:黔北好山好水出好酒,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不可复制的生物资源、古老精湛的酿酒技艺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浸润。
二
产业筋骨持续壮大,集群效应日益凸显是酱酒酿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
从现实的微观角度来看,进入茅台镇,仿佛踏入一个被酒香浸润的宝地。小镇依山傍水,格局紧凑,几乎每一寸土地都与酒相关。酒文化城、1915广场......地标性建筑无不诉说着与酱酒的深厚渊源。
在茅台酒厂的制酒车间内,工人们正进行着传统的“下沙”操作。填粮、润粮、拌粮、上甑、摊晾、堆积发酵......每一道工序都遵循着古法,依赖于工匠们代代相传的经验与手感。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馏酒,这“三高”工艺是酱香酒灵魂所在。车间里热浪蒸腾,酒糟香气浓郁,工人们古铜色的皮肤上闪烁着汗水的光泽。任时光流转,“12987”传统酿造工艺始终如一,这是一种匠心于道的酿造与坚守。
从宏大的产业发展来看,“离开茅台镇,就酿不出茅台酒。”这句话不仅是地理标志保护的体现,更是对这片风土最深情的告白。更为重要的是,遵义酱酒产业的版图,早已不局限于茅台一枝独秀。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遵义市现有白酒生产企业数千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过百家,年产值亿元以上白酒企业从2021年的36家增加至目前的48家。2024年,遵义酱香白酒以占全国6.6%的产量,实现了全国白酒33.1%的销售收入。全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量占全省88%,白酒工业产值占全省97.5%,形成以茅台集团为引领,习酒、珍酒、国台、董酒等为支撑的白酒产业集群。
三
从故事叙事向沉浸体验持续优化是当下遵义酱酒酿造美好生活的具体行动。
如何让游客不仅“喝到”酒,更能“读懂”酒,成为遵义文旅产业升级的新课题。如今,单一的工业观光正逐步向集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当代艺术、风味美食、研学教育、品质度假于一体的“酒文旅融合”新模式转变,这是“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的有益尝试。
在茅台镇,游客可看到“天下第一瓶”,俯瞰整个酒镇全景;也可以走进中国酒文化城,通过丰富的史料和文物,系统了解中国酒业,特别是酱香酒的发展历程;还可以在四渡赤水纪念园,追忆红军长征的峥嵘岁月,感悟红色文化与酒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奇妙交融。
在赤水市,游客可以从酿酒工坊、崖宿熏香延伸至丹霞秘境,还可以到大同古镇,体验非遗韵景,感受四洞沟、大瀑布等自然风光的绝美壮观,还可以漫步万亩竹海,体验饱满负氧离子带来的“醉氧”之感,再举一杯浓浓酱香,大快朵颐风味美食。
在习水县,游客不仅能品尝到刚出炉的基酒,还能在调酒师的指导下,勾调一瓶专属自己的小酒,感受“舌尖上的平衡艺术”。这香气里,有赤水河的浑厚,有高粱的质朴,有工匠汗水的咸涩。它不再仅仅是一杯酒,它是一段流动的、可以品饮的历史,是一方水土文化的液态结晶。
在土城镇,依托古老的航运文化,推出了“赤水河谷旅游公路”骑行项目,游客可以一路骑行,一路赏景,一路游览酒庄,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尽收眼底。这不仅仅是一条旅游线路,更是一个集历史文化、工艺传承、品鉴体验、美食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在这里,能用眼睛看赤水河的壮美,用耳朵听红军长征的故事,用鼻子闻酱香酒的芬芳,用舌头品岁月沉淀的醇厚,最终在心里留下对遵义独一无二的记忆。
四
从“供给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从“品牌涵养”向“情感链接”递进是遵义酱酒酿造美好生活的破局之举。特别是当下面对消费升级与市场竞争的新格局,遵义的“文化酒旅”之路也面临着守正与创新的平衡。
“守正”,是坚守传统的酿造工艺和品质底线。遵义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对酱香酒的生产区域、工艺标准、原料来源等进行严格规范,确保“遵义酱香”这块金字招牌的纯正性与权威性。
“创新”,则体现在营销模式、业态融合和品牌传播上。越来越多的酒企开始利用直播电商、社群营销等新渠道,直接触达消费者。同时,“酒+文创”、“酒+康养”、“酒+体育”等新业态也在积极探索中。例如,结合赤水河谷独特的丹霞地貌和生态资源,开发酒庄度假、康养民宿等高附加值旅游产品,让游客慢下来、住下来、深度体验。
在守正与创新的平衡中,遵义市积极顺应时代趋势,把推进酱酒产业发展的“供给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紧密围绕“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持续构建丰富场景业态,打造了满足不同用户群众的多元酒庄,满足各类市场和消费者的不同层次需求。比如,在茅台镇衡昌烧坊酒庄,人们看见的不只是白酒是一个传统产业的工艺匠心之品,更是一种时间的酿造艺术,更是一种诗意栖息大地之上的美好生活。
更为重要的是,遵义多措并举积极维护白酒行业发展市场秩序,严格落实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力以赴涵养遵义酱酒品牌,以品牌涵养的匠心,推进产品品质与工艺的坚守;以讲好遵义酱酒文化故事的精彩,持续输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多元情感链接。在这里,每一瓶优质酱酒都有赋码的身份认证,既是对品质的保障,更是对消费者的承诺。
一盏酱香,浓缩了赤水河的灵韵,黔北高原的风土,以及遵义人民世代相传的匠心与智慧。从历史的转折点到酱香的发源地,遵义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产业活力,向世界讲述着一个关于时间、传承与创新的动人故事。这场文化酒旅,既是一次味蕾的盛宴,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邀请每位来访者,共同举杯,品读这部写在青山绿水间、融于玉液琼浆中的山河史诗,驻足漫步享受酱酒酿造的美好生活。
作者:吕雪松
部分图片来源:遵义图库
编辑:胡维(见习)
来源:直播遵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