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厅内的气氛紧张到极点。当拍卖师最终落槌,宣布“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以1568.8万英镑成交时,整个收藏界为之震动。这只高约30厘米的瓷罐,瞬间改写了中国艺术品的价格史,也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一种此前并不被大众熟知的瓷器上—
“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
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厅内的气氛紧张到极点。当拍卖师最终落槌,宣布“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以1568.8万英镑成交时,整个收藏界为之震动。这只高约30厘米的瓷罐,瞬间改写了中国艺术品的价格史,也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一种此前并不被大众熟知的瓷器上——元青花。
为何一件元代瓷器能够拍出如此天价?这背后交织着稀缺性、艺术价值、历史谜团和市场力量的复杂故事。
“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的出现,在2005年的艺术市场堪称石破天惊。这件瓷器并非突然从地下出土的新物,而是有着传奇的流传经历。
该罐的前收藏者是一位荷兰人,其曾祖父在北京任荷兰使节护卫军司令时购下此罐,在这个家族中已经流传了4代。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件珍品在多年间并未受到应有重视,甚至曾被放在墙角处当作容器盛放杂物。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的珍贵性首先体现在它的存世量极度稀少。长期以来,文博界普遍认为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仅有三四百件。
更为罕见的是,绘有人物故事题材的元青花大罐传世仅有八件,“鬼谷子下山”图罐是其中之一,这种稀缺性使得它在市场上备受追捧。
罐身描绘的“鬼谷子下山”故事源自《战国策》,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谋略家鬼谷子下山搭救徒弟孙膑的历史典故。画面中,鬼谷子坐在由虎豹拉的车中,神情悠然自得,车前两名步卒开道,青年将军手持“鬼谷”战旗,场景栩栩如生。
元青花缠枝牡丹云肩纹带盖梅瓶
1.元青花之所以珍贵,首先在于其历史价值。元青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蒙古帝国横跨欧亚大陆的版图为异文化互动提供了舞台。
元青花并非元代主流瓷器。蒙古人崇尚白色,中央政府使用的瓷器主要是白瓷(枢府瓷),而汉族文人则因青花色彩浓艳直白,评价其为“俗甚矣”。
元青花的诞生主要是为了外贸需求。蒙古人和色目人(穆斯林)喜欢的白色和蓝色,构成了青花瓷的基本元素。波斯商人将苏麻离青钴蓝颜料带到中国,直接参与了青花瓷的设计与监制。
2.其次,元青花的艺术价值独特。它是中国陶瓷史上第一次以手绘介入的记录,开始了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元青花的纹饰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画师们用进口钴料绘出的青花纹饰呈色浓艳,富有层次感,即使经过数百年依然保持鲜艳。
3.第三是元青花的文化价值。文人墨客赋予元青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寓意,使之成为表达理想抱负的载体。
“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
元青花存世量稀少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元朝统治时间较短,如果从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开始算,只有98年,而真正烧制元青花的时间可能只有三四十年。
其次,元青花在元代并非主流瓷器。对蒙古贵族而言,他们更偏爱象征热烈奔放的釉里红;对汉族文人来说,青花瓷色彩过于鲜明浓艳,被认为“俗甚矣”。
此外,元青花用的钴料较为珍贵,使用成本较高,这也限制了它的普及。
明初统治者可能对元代器物进行的大规模焚毁,以及元末战乱中器物的破坏,都是导致元青花存世稀少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有学者对“元青花全世界仅有300件”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这一定义仅统计了海外一些著名博物馆和国内国有博物馆的藏品,未纳入民间收藏。但即便如此,元青花的稀缺性依然毋庸置疑。
“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的拍卖过程本身就是一段传奇。在拍卖前,该罐相继在纽约、日本、香港、上海、北京、台湾、荷兰、法国等地巡回展览,大大提升了它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拍卖当天,竞争异常激烈。中国藏家怀着让国宝回归的强烈愿望参与竞拍,国际藏家也对其价值给予高度认可,多方竞争最终将价格推至创纪录的高度。
这一价格效应迅速波及整个元青花市场。2011年,澳门秋拍中一件“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甚至拍出了8.4亿港币的天价,再次刷新纪录。
元青花的市场价格趋势总体上呈现出持续攀升的态势。2000年至2023年期间,青花瓷拍卖成交价格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拍品中,元青花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有分析认为,元青花的高价部分源于市场推广和收藏界的共识塑造。就像海南黄花梨的价格炒作案例一样,精心策划的市场运作能够大幅提升特定收藏品的市场价值。
但无可否认的是,元青花本身具有的独特历史价值与艺术魅力,才是其价格能够长期坚挺的根本原因。
元青花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曾沿着“丝绸之路”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天,元青花收藏最多的是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宫和伊朗国立考古博物馆,而非中国。
元青花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价格标签上,更在于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它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辉煌时期,是蒙古族文化、伊斯兰文化、汉族传统文化融合的结晶。
江西高安元青花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家以元青花命名的博物馆,藏有19件元青花,位居全国第一,全世界第三。这些藏品为研究元代青花瓷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随着科技鉴定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元青花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国内发现的带有“至正七年置”铭文的青花盖罐,为研究元青花提供了珍贵资料,改写了中国青花瓷的历史。
近年来,元青花的价格依然坚挺。2023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缠枝牡丹云肩纹带盖梅瓶以6777.5万港元成交,表明市场对顶级元青花的追捧从未停止。
目前,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和伊朗国立考古博物馆收藏着世界上最精美的元青花。这些瓷器当年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中东,如今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但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元青花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已经超越了价格本身,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来源:追剧小能手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