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在浙江、湖南、湖北等地已有数百年栽培历史。其生长对环境有着独特要求: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性强,适宜在海拔300-800米的丘陵山地生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含有挥发油
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在浙江、湖南、湖北等地已有数百年栽培历史。其生长对环境有着独特要求: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性强,适宜在海拔300-800米的丘陵山地生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含有挥发油、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调节胃肠功能、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作用,特别是在治疗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等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白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然而,野生资源日益减少,人工种植技术要求高,使得优质白术供应紧张。本文将系统介绍白术的规范化栽培技术,从科学选地到精细管理,从病虫害防治到采收加工,为种植者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让这株"药中黄金"在科学种植下发挥更大价值,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一、白术概述
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作为菊科苍术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中的重要品种,素有"南术北参"之美誉。其植株高度可达30-80厘米,根茎肥厚粗大,呈拳状或鸡腿状,表面灰黄色至棕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木质化。叶片互生,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3深裂或羽状5深裂,边缘具刺状齿;上部叶柄渐短,叶片不分裂。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苞片7-8层,花冠管状,紫红色。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在生长环境需求方面,白术具有独特的生态特性。它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性强,能在-10℃低温下安全越冬。野生白术多分布于海拔800-1800米的山地林缘、灌木丛中,尤其喜生长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山坡地。其根系较浅,主根深度多在15-25厘米之间,这就要求种植土壤既要保持适度湿润,又要有良好的透气性。
白术的生态特点表现在其独特的生长发育规律上。春季当地温达到10℃以上时开始萌发,15-25℃为最适生长温度,超过30℃生长受到抑制。白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生长特征:前期以营养生长为主,中期进入生殖生长,后期则为根茎充实期。整个生长周期约需220-250天,其中根茎快速膨大期集中在8-9月。
二、白术的种植条件
土壤条件是白术栽培成功的基础。最适宜的土壤类型为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这种土壤既能保证良好的排水性,又具有适度的保水保肥能力。重黏土和沙质过重的土壤均不适宜,前者易导致积水烂根,后者保水保肥能力差。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要求pH值在5.5-6.5之间的微酸性环境,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5%,土壤孔隙度保持在50-60%之间。
气候条件对白术生长影响显著。温度方面,白术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4-16℃的地区种植,发芽适温为15-20℃,生长适温为20-25℃。在降水量与湿度要求上,年降水量以1000-1200毫米为宜,生长期间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之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白术忌连作,种植地应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制度,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佳。
在地理位置选择上,白术适宜种植在海拔600-1500米的缓坡地,坡度以5-15度为最佳。这样的地形既有利于排水,又能保证充足的光照。辅助设施包括排水系统、遮阳网和防风林等。在多雨地区,必须开挖深度30-40厘米的排水沟;夏季强光时段需要架设遮阳网,遮光率控制在30%左右;在风口地带还应种植防风林带,减少风害。
三、白术的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是白术的主要繁殖方法。优质种子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三年生植株所结的种子。种子采收后需进行精细筛选,选择饱满、色泽棕黑、千粒重不低于25克的种子。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先用50℃温水浸种30分钟,再用多菌灵800倍液消毒15分钟,最后在25℃环境下催芽48小时。
播种时间分春播和秋播两种。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秋播则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宜。播种方法多采用条播,行距25-30厘米,播种深度2-3厘米,每亩用种量4-5公斤。播后覆盖细土,稍加镇压,再覆盖一层稻草保温保湿。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保持株距15-20厘米。
根茎分株繁殖是另一种重要繁殖方式。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二年生根茎,用利刀沿自然分蘖处分割,每块保留2-3个芽眼和适量须根。分割后立即用草木灰涂抹切口,防止感染。栽植时按株行距20×25厘米开穴,穴深10-15厘米,每穴栽入1个根茎块,芽头向上,覆土压实。分株繁殖的最佳时期是在秋季采收时或春季萌发前。
四、白术的栽培管理技术
田间管理是确保白术优质高产的关键环节。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要重点防治根腐病、白绢病、蚜虫和地老虎。根腐病多发生在雨季,可通过及时排水和轮作来预防,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800倍液灌根。白绢病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2000倍液喷雾,地老虎则采用毒饵诱杀。
水分管理要掌握"前期湿、中期润、后期干"的原则。幼苗期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幼苗生长;生长旺盛期适当控制水分,促进根系下扎;根茎膨大期保持适度干旱,利于根茎充实。在多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做到雨停田干。夏季高温干旱时,应在早晚适时灌溉,避免在烈日下浇水。
施肥技术需要科学配比。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3000-4000公斤,配合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在苗高10-15厘米时,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第二次在现蕾期,追施复合肥(15-15-15)25公斤;第三次在根茎膨大期,追施硫酸钾15公斤。追肥要结合中耕进行,施后及时覆土浇水。
采收与贮藏环节直接影响药材品质。白术的最佳采收期在栽种后第二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当茎秆枯黄、叶片脱落时进行。采收要选择晴天,小心挖取全根,避免损伤。采收后的根茎要及时除去须根和泥沙,用炭火或烘干机在40-50℃条件下缓慢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3%。干燥后的白术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处,相对湿度控制在65%以下,定期翻晒防蛀。
生物药剂在现代白术栽培中具有重要地位。推荐使用的生物药剂:复合寡糖。
复合寡糖,顾名思义是由若干种寡糖构成的复合体。“寡糖”的中文名叫低聚糖,外文名:oligosaccharide,是指含有2-10个(也有资料说含有3-10个)糖苷键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它们常常与蛋白质或脂类共价结合,以糖蛋白或糖脂的形式存在。
复合寡糖,通过植物(中草药)和生化技术萃取,独家研发复合寡糖。能够激活微生物的特定代谢通路,实现蛋白质合成纠偏。
通过该技术,能将土壤微生态修复、药材生理代谢纠偏、药植秸秆高效转化与生态保护融于一体,为破解中草药连作自毒效应、土传病害肆虐、菌核病菌核循环传播、农残及重金属污染等核心困局提供根本性路径,攻克道地药材“高产栽培、药效物质稳态维持、产地生态可持续”协同调控的技术壁垒。
复合寡糖的优势:
(1)提高作物种子发芽率,陈种发芽率提高80%以上;
(2)对根系影响,根系发达,营养微管粗;
(3)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4)提高中草药作物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五、白术的经济价值
白术的药用价值源远流长。其干燥根茎含有丰富的挥发油、白术多糖、氨基酸等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在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都有显著作用。在中医临床上,白术是健脾益气类方剂的核心药材,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经典名方均以白术为主要组成。
市场需求与价格走势方面,白术作为大宗中药材品种,年需求量稳定在2-3万吨。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白术市场需求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价格方面,优质白术市场价格维持在每公斤30-50元,特级品价格可达60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白术价格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通常3-4年为一个周期。
经济效益评估显示,规范化种植白术具有较好的投资回报。按亩产干品300-400公斤计算,亩产值可达1-1.5万元。扣除种苗、肥料、人工等成本,每亩纯收益在6000-8000元之间。如果采用生态种植模式,生产有机白术,经济效益还可提高30%以上。此外,白术种植还能与粮食作物实行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六、白术种植中的问题与对策
病虫害是影响白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问题。根腐病多发生在连作地和排水不良的田块,防治重点在于实行轮作制度和改善排水条件。白绢病可通过深翻晒土和石灰消毒来预防。虫害方面,蚜虫可用黄色粘虫板进行物理防治,地老虎则采用人工捕捉和灯光诱杀相结合的方法。要特别注意农药的安全使用间隔期,确保药材质量安全。
环境变化对白术种植带来新的挑战。气候变化导致的异常高温、干旱或强降雨都会影响白术的正常生长。应对措施包括:建设灌溉设施应对干旱,完善排水系统防范涝害,架设遮阳网缓解高温胁迫。此外,还要重视土壤保育,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缓冲能力。
政策支持与市场导向对白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良种补贴、技术培训等。种植者应密切关注政策动向,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在市场导向方面,要建立产销对接机制,发展订单生产,避免盲目扩种导致的价格波动风险。
七、未来白术种植的发展趋势
科技创新正在推动白术种植向现代化转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生长环境的智能监控,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为精准管理提供依据。分子育种技术的突破加速了新品种选育进程,抗病、高产、有效成分含量高的新品种不断涌现。组织培养技术的成熟使得优质种苗的快速繁育成为可能。
有机种植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生态种植模式通过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一些先进地区还探索出"白术-玉米"轮作、"白术-豆科绿肥"间作等生态种植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又改善了土壤结构。有机认证的白术在市场上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是未来发展方向。
品种改良与创新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通过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已培育出多个优良品种,如"浙术1号"、"安国白术"等。这些新品种在产量、抗病性和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在栽培技术创新方面,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白术种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八、结论
白术作为我国传统的大宗中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规范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还能有效保障药材质量。未来白术产业发展应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来源:千骊农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