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法律以立法形式固化40年全民普法经验与创新成果,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夯实依法治国基础、改进普法工作的关键举措,对建设更高水平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重大。
法治文化角
开栏语:
今年是全民普法40周年,“八五”普法收官之年,法治宣传教育法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
这部法律以立法形式固化40年全民普法经验与创新成果,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夯实依法治国基础、改进普法工作的关键举措,对建设更高水平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重大。
它将以法之力推动全民普法启新程,让法治宣传教育迈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新纪元,筑牢全民普法“四梁八柱”,让法治信仰扎根群众心中。
敬请关注本报系列报道……
今年是全民普法40周年,也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自今年11月1日起施行。
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早在2016年12月9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使人们发自内心信仰和崇敬宪法法律。
经过40年的全民普法,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亟须以法的形式总结固定,适逢其时。顺应时代需求,回应社会关切,响应群众需要,由此,这样一部关于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的专门单行法律应运而生。那么,法治宣传教育法的出台,我省人大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创新亮点?展望未来,法治宣传教育法的实施有何重要意义?连日来,记者采访了法学专家、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就以上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建言献策
为全民普法事业添砖加瓦
“我们一致认为法治宣传教育法(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注重坚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正确方向,强化系统思维,明确社会普法责任,全面总结吸收了我国推进全民普法40年的成熟经验做法,将推动普法责任落实的好制度固定下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仝励敏介绍。
仝励敏全程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法的意见征求,而她代表我省提出的两条意见建议被部分采纳。“我们在收到征求法治宣传教育法(草案)意见的函后,立即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的指示,会同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修订草案作了认真研究,并征求司法行政机关的意见建议。”仝励敏向记者讲述了当时意见征求时的情形。
结合我省实际,省人大监察司法委先后提出多条建议,如新媒体不仅是法治宣传的重要载体,也是法治宣传的重要阵地,建议增加网络服务平台履行法治宣传责任的具体规定。出台后的法治宣传教育法第四十九条明确,国家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引导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履行公益普法责任,开展公益法治宣传教育,并且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通过开设法治专栏专题、刊播法治公益广告、报道法治新闻等形式,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仝励敏认为法治宣传教育法(草案)中“红色法治文化”指向具体,建议将“红色法治文化”的概念扩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用更加宏观的视角看待法治文化遗产的发掘和利用工作。此内容也在法治宣传教育法第五条法治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中有所体现。
亮点纷呈
为建设法治国家奠定基础
“法治宣传教育法最大亮点将‘习近平法治思想’首次正式写入法律文本,明确规定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首要任务,可以这么说,这为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青海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麻昌俊告诉记者。
作为长期从事法学教育与研究的工作者,在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白佩君看来,法治宣传教育法亮点颇多。“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了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普法机制,首先是抓住‘关键少数’,在第三章专设‘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宣传教育’,强调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规定录用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将法律知识纳入考试内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应当列入年度述职。特别是明确规定‘实行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制度’,这是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清单管理制度。”白佩君对记者说。
“其次是塑造‘未来多数’,在第四章专设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协同配合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法治教育课程,并将法治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强调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法治扣子’。”白佩君补充道。
而在仝励敏看来,法治宣传教育法最大亮点当数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对此,她表示,这一制度设计突破了传统普法教育的阶段性局限,构建了覆盖全民、贯穿终身的法治教育体系。按照该法规定,法治教育将贯穿公民从青少年到老年的整个人生历程,体现在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总结经验
保障全民普法再启新程
“自1985年起,国家以5年为一个周期,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先后出台了8个普法规划,通过了8个普法决议,可以清楚看到,法治宣传教育经历了从启蒙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知识普及到观念塑造、从单向传播到互动参与的深刻转变。法治宣传教育法的制定更是通过国家立法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传播法律知识,让法治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白佩君如是说。
“法治宣传教育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立法成果,既总结了全民普法40年的实践经验,又是加强和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这部法律的实施将保障全民普法再启新程。”谈及即将实施的法治宣传教育法,麻昌俊坦言。
对于未来,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马天充满期待,他表示,“法治宣传教育法的实施将推动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导、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过去主要由司法行政部门承担的普法工作,将转变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而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组织、群团组织、事业单位、企业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都将成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力量。”
“法治宣传教育法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实现了从主要依靠政策推动到依法推进的历史性转变,我认为该法从立法目的到基本原则,从工作机制到重点群体,从保障监督到法律责任等,每一条、每一章都凝结着实践智慧,可谓是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是总结实践经验、回应现实需要的关键之举,定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坚实的法治根基。”仝励敏说。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宣传教育法七章六十五条道尽40年普法工作的智慧,展示40年普法工作的制度性成果,展望更远的将来,人人都将是普法的参与者与践行者。相信,法治宣传教育法的出台,必将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对于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而通过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的实施,必将使“看得见”的法律条文内化为全民的法治信仰。
来源:青海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