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地到平原,从传统到AI!鱼菜共生奏响乡村振兴新篇章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1 09:47 2

摘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政策东风吹拂下,一种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的生态循环模式——鱼菜共生,正在大江南北多点开花,从东北平原到西南山地,从传统大棚到智能工厂,用科技赋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 “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政策东风吹拂下,一种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的生态循环模式——鱼菜共生,正在大江南北多点开花,从东北平原到西南山地,从传统大棚到智能工厂,用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用循环创造富民价值,成为践行全会精神的生动注脚。

跨区域破局
解锁 “南鱼北养”“山地种粮” 新可能

SUNFLOWER
BLOOMING

/ 01

“过去东北养鱼靠河,南方种菜耗水,现在科技让‘旱地养鱼’‘山地种粮’都成了现实!” 这是鱼菜共生模式最鲜活的实践写照。

在东北首家鱼菜共生生产基地,打破了北方水产养殖的季节限制和水源依赖,通过循环水处理系统实现全年养殖,年产蔬菜 40 万斤、淡水鱼 60 万斤,全年收益成功突破百万元,让黑土地上诞生了 “水里淘金” 的奇迹。而在河北古冶,这一模式更打开了 “南鱼北养” 的新思路——原本依赖南方供给的优质鱼类,如今在北方大棚里健康生长,既降低了运输成本,又丰富了北方 “菜篮子”“鱼盘子”,完美呼应了全会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的要求。

西南地区则走出了山地农业的创新路径。重庆高新区打造的 “鱼菜共生 AI 工厂”,用智能系统调控水质、光照、温度,让山地也能实现集约化种养,一个鱼池占地仅 0.05 亩,平均6个月就能产出 7000 斤鱼,养殖周期相比传统模式缩短了一半,产量更是提升了 15 倍,每平方米的蔬菜年产量高达 50 公斤,是传统种植方式的5倍以上,成为 “山地农业新范式”;四川南充顺庆区的渔耕源农场,13000 平方米智能温室里,24 个鱼池与 128 个蔬菜槽管网相连,鱼粪经生物净化后成为蔬菜养分,净化后的水再回流养鱼,形成闭环循环,不仅使氮磷利用率提升至 100%,节约用地 65%、每年节水 95%,而且让单位面积产出大幅增加——养鱼密度为普通土塘养殖的 30 倍,蔬菜产量为传统种植的1.5倍,真正实现了“一年四季有果摘、有菜采、有鱼吃”的持续供应。

科技赋能
让生态循环 “既环保又赚钱”

/ 02

鱼菜共生的核心魅力,在于用科技激活生态潜力,实现 “1+1>2” 的效益升级。这正是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 “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的生动实践。

重庆高新区的 AI 工厂里,传感器实时监测溶氧量、pH 值,AI 系统自动调节水泵、增氧机运行,达到了水资源和氮元素均在 95% 以上的循环利用率,养殖环节采用高密度养殖技术,使加州鲈鱼、鳜鱼等中高价值品种的养殖密度较传统模式提升 50 倍;山西阳泉的合作社引进的直径8米的圆形鱼池容纳着约传统鱼塘十倍的鱼量,通过三层滤网过滤鱼粪、吸附杂质、去除异味,让养鱼水变身蔬菜 “营养液”,既解决了传统养殖的污染问题,又省却了蔬菜种植的施肥成本。

四川顺庆的董文斌更是将科技与农旅融合相结合,在政府扶持下引入智慧农业方案,打造 “从田头到餐桌” 的全产业链,农场里 10 余种水果、20 余种蔬菜、10 余种淡水鱼四季供应,还带动周边 60 余户农户参与产业链,户均年增收超 3 万元,让 “生态农场” 变成了 “致富车间”。这种 “科技 + 生态 + 富民” 的模式,正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鲜活体现。

政策护航
鱼菜共生成乡村振兴 “金钥匙”

/ 03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 “因地制宜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鱼菜共生等立体高效种养模式”。从东北到西南,从政策支持到市场认可,鱼菜共生模式的快速推广,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指引和地方政府的助力。

东北首家基地的成功,得益于当地对 “设施渔业” 的政策倾斜;古冶 “南鱼北养” 的突破,离不开跨区域技术交流与资源整合;顺庆渔耕源农场的壮大,更是政府送项目指南、牵线贷款、协调技术团队的 “组合拳” 成果。这些实践充分证明,只要紧扣二十届四中全会 “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的部署,就能让绿色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 “稳定器”,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结语
以循环之力,赴振兴之约

/ 04

从东北的 “百万收益基地” 到重庆的 “AI 智能工厂”,从河北的 “南鱼北养” 到四川的 “农旅融合”,鱼菜共生模式正在用科技赋能生态,用循环创造价值。这不仅是对二十届四中全会 “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号召的积极响应,更书写了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的新时代答卷。

未来,随着更多科技成果的转化、更多政策红利的释放,鱼菜共生必将在更多乡村落地生根,让生态循环的种子结出更丰硕的振兴果实,让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图景更加鲜活生动!

来源:中农富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