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1.5万买的名誉品,第二年就跌到1万,再过一年就只能卖个6000。
(宋)
一个1.5万买的名誉品,第二年就跌到1万,再过一年就只能卖个6000。
年初以为800已经够便宜的小精品,过两个月就只值600,现在400也能买到了。
这不是钱币故事,
背后都是血淋淋的现实。
虽然说喜欢无价,但又有多少人能完全无视古钱币的断崖式下跌?
当投资升值、行情大涨渐行渐远,
买的钱币保不保值,如今已成为大多数玩家的头等考量。
我无法统一回答这样的担心,
但也尝试着列了几种古钱币类型,它们至少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是保值的。
01
“超过20元绝对不买”
起点足够低,一定是可以放心买的钱币。
前天有玩家留言,说“超过20元的钱币,就算是国宝也不买。”
从纯玩量入的角度,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思路。
因为单价20以内的钱币品种,还是很多很多。
例子就不多举了,
四铢半两,汉五铢,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小平),北宋淳化以下的十几种年号,洪武通宝,崇祯通宝,小三藩,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小平,光绪小平等等等等。
价格足够低的好处是,不用担心它还能怎么跌,
事实上丝丝的表现也很稳定,
宋钱还是一百多一斤,乾道嘉的小钱,美品小批量单价还是在10元以内。
同时丝丝确实也不乏惊喜,
新的玩家,愿意花几倍十几倍的溢价,就为买个品相;一些可能还不算常见的品种(如至和通,治平通,明道,淳化),大概还有潜力。
20以内的钱币,符合全层次的消费力,
跌无可跌的背后,不就是保值吗?
(清·嘉庆通宝)
02
“必须上啊,今年碰到的第一个”
不要看相对少,最好是绝对少的品种。
这两年能让我心动,忍不住放肆的,基本都是不太多见的品种。
比如跟到3万多的一个永平元宝,又比如出到6万的一个南宋嘉定铁母。(最后也没买到)
今年买的小钱,也包括绝对少的一个方向,
比如曹魏的四柱,西魏的大统(置样),唐钱的建中,辽钱的天庆,五代的乾亨重宝等。
昨天看到一个万历通宝右分,也是心有戚戚。
无论怎样的环境,古钱币赛道仍不乏寻珍猎奇,以稀为贵的传统玩家,
他们的体系收藏,品种目标,最终都会卡在一个绝对少的方向,
不要担心他们不舍得花钱。
所以相比于“相对少”的钱币,如清钱之雍正,明钱之隆庆,崇宁之小平,大观之折三,
错过不再的“绝对少”仍然是香饽饽,
现在要是出来一个极品的大观折五亦或是水金经典的梁双柱,
愿意出到溢行情价格的怕是大有人在。
(南北朝)
03
“搏母成功,入盒前5块,入盒后500”
重开的副本,全新的概念。
同样不用担心贬值的,是当下炙手可热的新概念。
如果你的丝丝被评上了母钱,如果你从丝丝中挑到了老朱砂和老刻花,
自有大量的拥趸买单。
今年就有遇到玩家,从一百多一斤囤下的丝丝里搏到了一波宋母,不仅抹掉了送评成本,还意外的小赚了一笔。
新副本赚钱的前提仍然是,你的成本足够低,或者这个玩法刚起步。
比如母钱仍是丝丝的成本,黄鱼仍是一线的价格,
比如房梁钱大热不再,但是渔网钱必有潜力;又比如水金钱人尽皆知,但是老朱砂多少还能从丝丝中挑到;再比如明、三藩的传世已不稀奇,但你如果能搞到五代的,三国的...
永远不要低估喜欢古钱币的年轻人,也不要低估他们的新概念,
他们的消费力,
就是你的保值力。
(钱背)
04
“还得是袁大头和五帝钱”
能往圈外输出的,确实是最稳的。
昨天和一学生玩家聊天,他的思路是计划进一批寓意好的,历史典故的小钱,然后做成文创在学校里卖,
如果好卖,就根本就不用考虑行情。
圈外的输出,确实最稳健,
亲眼所见,博物馆文创,一个破开元就敢卖80元;出圈的直播间,一套洗磨的乾道嘉,128能卖几千单。
就是我们最常规且经典的袁大头和五帝钱,即便圈内不感冒,圈外仍在大杀四方。
把我们古钱币扔进市场,
一个是几百万的老司机挑拣池子,一个是几个亿的小白只要真的流量,
哪里好卖想都不用想。
钱币保值的傻瓜玩法,
囤大头以及卖五帝,
如果有平台渠道影响力,
就是卖历史和卖寓意,
在确保真品的前提下,在有充足活钱和庞大基数的市场,怕是很多年都不用担心它的变现问题。
总结以上,
保值的无外乎全民有需求,全员消费力,能给玩家带来情绪价值,符合捡漏心理的钱币。
找这样的钱币,有心便不难。
只是保值以外,它们是不是我们自己想要的,
玩钱币的最后,会不会被钱币玩,
才是更进一步的难题。
来源:品一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