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光绪年间,潍县有个绸缎商叫韩世昌,为人慷慨仗义,乐善好施。这年冬,他赴济南府采买货物,途经荒郊时,见捕鼠人正将一笼活鼠往火里扔,笼中老鼠吱吱惨叫,看得他心头发紧。韩世昌忙斥退捕鼠人,买下整笼老鼠,带到城外麦田放生。其中一只通体雪白的小鼠,临走时竟直立起身,对着
光绪年间,潍县有个绸缎商叫韩世昌,为人慷慨仗义,乐善好施。这年冬,他赴济南府采买货物,途经荒郊时,见捕鼠人正将一笼活鼠往火里扔,笼中老鼠吱吱惨叫,看得他心头发紧。韩世昌忙斥退捕鼠人,买下整笼老鼠,带到城外麦田放生。其中一只通体雪白的小鼠,临走时竟直立起身,对着他连连作揖,韩世昌只当是异事,并未放在心上。
图片为AI生成
返程后,韩世昌在城中开了家“锦华斋”绸缎铺,生意兴隆。可没过多久,铺中便闹起了鼠患——绸缎被咬得满是破洞,账本被啃得残缺不全,伙计们设了无数陷阱、投了不少毒饵,却连一只老鼠的影子都没抓到。韩世昌又气又急,却想起济南城外放生的事,不忍再下狠手,只吩咐伙计们加固门窗,多放些谷物在铺外,盼着老鼠能自行离去。
怪事就此发生。自他吩咐后,铺中鼠患竟悄然平息,不仅没有绸缎再遭破坏,反而常有意外之喜:遗失的银针会出现在账台角落,散落的丝线会被整齐叠在竹篮里,甚至有一次,伙计不慎将账本掉进油缸,竟是几只老鼠合力将账本拖了出来,虽沾了油污,关键账目却完好无损。韩世昌心中诧异,暗中观察,发现这些“好事”竟都出自一只白鼠之手——正是济南城外那只向他作揖的小鼠。
这白鼠通人性,白日藏在货架缝隙里,夜间便出来“巡铺”,但凡有其他鼠类靠近绸缎,它便厉声驱赶;见铺中有杂物散乱,便叼着归置整齐。韩世昌见状,心中欢喜,每日都会在铺后墙角放一小碟香油和米糕,白鼠也不避讳,每日按时来食,吃饱后便蹲在韩世昌脚边,用小脑袋蹭他的裤腿,模样十分亲昵。
次年夏,潍县突发大水,连日暴雨导致河水暴涨,县城西南隅率先被淹,洪水顺着街道蔓延,眼看就要冲进城中心的商业区。韩世昌的绸缎铺地势较低,伙计们忙着搬货,却不知洪水来得极快,转眼已漫过门槛。就在众人惊慌失措时,白鼠突然蹿了出来,咬住韩世昌的衣角,拼命往二楼拽。
韩世昌一愣,随即明白白鼠的用意,连忙喊伙计们往二楼转移。刚把贵重的绸缎和账本搬完,洪水便已涌入铺中,一楼瞬间被淹没,木架、桌椅漂浮不定,若再晚半步,损失便无可估量。韩世昌看着水中挣扎的老鼠,心中一动,让伙计们在二楼窗口放了几个木盆,白鼠见状,立刻跳进水中,叼着木盆推向那些溺水的鼠类,一只只将它们救上二楼。
洪水退去后,绸缎铺一楼被泡得不成样子,却因货物及时转移,并未造成重大损失。韩世昌对白鼠更是感念,将它视作家人,白日让它在账台上随意活动,夜间便让它睡在铺着棉絮的小木箱里。白鼠也愈发尽心,不仅守护铺中财物,还能帮着传递小物件——韩世昌要找的针线、伙计们遗落的铜板,只要喊一声,它便会飞快地叼来。
可这和睦的日子,却被一个叫赵三的地痞打破。赵三见韩世昌的绸缎铺生意红火,便想趁机敲诈勒索,屡次上门寻衅,索要“保护费”。韩世昌不愿与他纠缠,几次忍让,赵三却得寸进尺,竟勾结了几个亡命之徒,打算夜间潜入铺中,盗取财物,再一把火烧了铺子,嫁祸给意外失火。
这夜,月黑风高,赵三等人撬开铺门,正要动手,却见黑暗中突然窜出无数老鼠,正是白鼠召集来的鼠群。这些老鼠平日里受韩世昌恩惠,此刻尽数出动,有的咬人的裤腿,有的钻人的衣领,有的叼走火把。赵三等人猝不及防,被老鼠咬得嗷嗷直叫,火把也被打翻在地,非但没能盗成财物,反而被老鼠追得狼狈逃窜,途中还被巡夜的捕快撞见,当场抓获。
韩世昌得知此事后,对小白鼠感激涕零。他没想到这小小的生灵,竟有如此大的能耐和义气,不仅数次救他于危难,还能召集同类守护店铺。此后,他更是善待城中所有鼠类,从不允许铺中之人伤害它们,而锦华斋的鼠群,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护铺卫士”,再也无人敢来滋扰。
数年后,韩世昌年事已高,将绸缎铺交给儿子打理。小白鼠也渐渐老去,行动变得迟缓,不再像往日那般活跃。韩世昌每日依旧会为它准备香油米糕,亲自喂食。临终前,他将儿子叫到床前,叮嘱道:“万物皆有灵性,当年我一念之善,救了白鼠,如今它以一生之义相报。你日后经营店铺,务必心存善念,善待生灵,不可作恶,切记切记。”
韩世昌死后,小白鼠守在他的灵前,不吃不喝,日夜哀鸣,三日后便气绝而亡。韩世昌的儿子遵照父亲的嘱托,将小白鼠安葬在韩家祖坟旁,立了一块小小的石碑,上书“义鼠之墓”。
图片为AI生成
此事在潍县传为美谈,人们都说,韩世昌的善举换来了义鼠的报恩,而那些作恶之人,终究自食恶果。锦华斋的生意也一直红火,代代相传,而义鼠报恩的故事,也被人们津津乐道,告诫着后人:善不分大小,恩不分物种,心存善念者,终会得到上天的眷顾与生灵的回馈;而多行不义者,必将自食其果。
来源:朵朵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