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上课提问答不上来被批评,重庆工商大学一名大一女生竟在社交平台发帖,造谣老师“刻薄”“媚男”。没想到,被点名的竟是法学教授!老师当场截图发群,放话要起诉,女生慌忙道歉求饶,但为时已晚——这场“教科书式维权”引发全网热议。摘要:因上课提问答不上来被批评,重庆工商大学一名大一女生竟在社交平台发帖,造谣老师“刻薄”“媚男”。没想到,被点名的竟是法学教授!老师当场截图发群,放话要起诉,女生慌忙道歉求饶,但为时已晚——这场“教科书式维权”引发全网热议。
图源:大河报
10月28日,重庆工商大学法学院一名学生李某在校园匿名账号“工商秘密”投稿,称其《经济法》任课教师胡某“上课特别刻薄、把没礼貌当幽默”,并使用“媚男”等贬损性词汇进行人身攻击。该帖迅速在学生微信群传播,引发广泛关注。
图源:大河报
然而,李某万万没想到,她所攻击的胡老师,正是该校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的资深教师,专业方向正是法律实务与权利保护。
图源:大河报
发现被造谣后,胡老师迅速行动,将帖子截图发至班级群,并严肃声明:“请这位同学拿出证据,否则我将起诉你侵犯名誉权。我已联系平台获取发信人信息,证据已固定,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图源:大河报
面对铁证如山,李某当场在群内承认:“老师,是我发的。”她解释称,因课堂提问未能回答正确,被老师批评后感到“难堪”,一时情绪失控才发布不实言论。她还称老师“骂了自己20分钟”,并认为老师对男生更宽容,因而心生不满。
图源:大河报
10月30日,李某再次在社交平台发布长文道歉,承认自己“随意引用网络用语”“夸大事实”,对胡老师声誉造成严重伤害,恳请网友停止传播,并请求“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然而,胡老师明确表示:不接受道歉,将依法追责。
图源:鸭圣婆
此事迅速引发舆论风暴。不少网友指出,课堂提问本是教学常态,答不上来应反思学习,而非迁怒老师。更有人调侃:“法学老师教你什么叫‘名誉侵权’,这堂课她逃不掉了。”
有律师分析指出,李某在公开平台发布“刻薄”“媚男”等无证据支持的负面评价,已涉嫌构成“侮辱与诽谤”,属于典型的名誉权侵权行为。
根据《民法典》规定,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甚至追究精神损害赔偿。
图源:大河报
目前,重庆工商大学已介入处理。该校辅导员回应媒体称:“事情正在由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具体情况不便透露。”学校党委宣传部也确认,已知晓此事,正在依法依规推进。
从课堂冲突到网络造谣,再到法律追责,这起事件不仅是一场师生纠纷,更是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网络不是泄愤工具,言论自由也有边界。一句冲动的“发帖”,可能换来数年的法律代价。
“你怎么看?学生因被批评就发帖攻击老师,该被原谅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来源:世俗三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