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进口美国大豆,为什么中国自己不种大豆?难点在到底哪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1 01:01 1

摘要:中美的新一轮谈判落幕了,美国财长宣布中国的大豆订单回归,这也让很多人都有疑惑:那就是为什么我们非要进口大豆呢?自己种不行吗?

中美的新一轮谈判落幕了,美国财长宣布中国的大豆订单回归,这也让很多人都有疑惑:那就是为什么我们非要进口大豆呢?自己种不行吗?

其实这个答案很明确:不是中国不想种,而是在粮食安全优先的一个前提下,咱们是兼顾民生跟产业的一个明智的选择,背后是藏着很多种现实的考量的。

转头去买美国的大豆,核心的原因就是巴西的大豆涨价很离谱,过去中国的大量采购巴西大豆,让他们的粮仓是坐地起价。

大连商品交易所零2025年4月份的数据显示,巴西7月份的船期大豆的到港成本是3709元每吨,和美国的同期船期仅仅只有6元每吨,巴西的大豆反而是贵了67元每吨。

这也就意味着再有企业硬买的话,必然会出现亏损,转而向高性价比的美国大豆去购买下单是顺理成章的。

有人是提议去找阿根廷来补缺口,但是阿根廷的大豆年产量仅仅有500万吨左右,根本就填不上中国的一个需求的窟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大豆进口国,年进口量是稳定在1.1亿吨,而国家统计局2024年的数据是显示,国内的大豆总产值仅有427.6亿斤,大概是在2360万吨左右,自给率不足20%。

单单去靠巴西一家的供应风险是太高了,重启美国大豆的进口正是为了打破这种单一的依赖,让两大供应国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最终稳定国内的粮油市场。

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中国为什么不多种点大豆呢?核心其实有三个绕不开的现实难题。

一是我们的功力有限,必须要优先保障主粮。因为中国人口很多,耕地很少,也是一个基本的国情,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显示中国的人均耕地仅仅只有1.37亩,而美国的人均是达到了7.05亩,巴西是达到了4.2亩。

在有限的耕地必须要先保障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的一个种植,2024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是首次突破了1.4万亿斤,正是守住了主粮种植的一个底线。

大豆作为一种经济作物,正只能是保证主粮安全的一个前提下,不能进行本末倒置了。

二是种植的成本比较高,缺乏竞争力,美国的中央太平原巴西、巴西潘帕斯草原都是连片的肥沃土地,是非常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的种植的。

根据央视网数据是显示,美国的大豆亩均种植的成本是568元,巴西的更加低,而中国的大豆亩均的成本是高达1000元,比美国的是贵了近一倍。

更加关键的是美国的大豆的人工成本占比还不到1%,中国的人数达到30%了,差距在短期之内是难以弥合的。

三是亩产偏低,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足。根据光明网2024年的数据是显示,中国的大豆平均亩产是132.7kg,而美国和巴西的则是达到230kg左右,是中国的1.7倍。

对比主粮的差距更加显著,玉米的亩产能是能达到840斤,水稻是能超过1000斤,同样的一亩地,种大豆的收益是远远低于主粮的,农民自然就缺乏动力了。

有人就疑问了,为什么不全力地扩种大豆呢?其实国家早就已经在行动了,2024年全国的大豆播种面积稳定是在1.55亿亩,连续三年是超过了1.5亿亩的,通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已经是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黑龙江的大豆新品甚至是创下了亩产331.2kg的一个纪录,但是面对着1.1亿吨的一个进口需求,国产的大豆短期内是仍然难以完全替代的。

婚姻附近和美国的大豆本质也是对中国农业供应链的一个智慧的调控,过去因为关税问题减少了美国大豆的进口,如今重启合作既不是妥协,也不是依赖,而是谁的性价比高就买谁的。

这样又能保持美国跟巴西两大进口渠道进行相互的制衡,才能稳定国内的一个大豆价格,保障食用油和饲料原料的一个供应,这是最符合国家和百姓利益的一个做法。

信息参考来源

1. 国家统计局: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及大豆产量数据

2. 世界银行:美国、巴西人均耕地面积数据(2021年)

3. 农业农村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及农产品供需数据(2024-2025年)

4. 大连商品交易所:2025年国际大豆进口成本及期货行情数据

5. 农视网:中、美、巴大豆种植成本对比数据(2025年)

6. 光明网:2024年大豆播种面积、亩产及单产提升行动数据

来源:三千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