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近年大豆进口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24年进口量达1.05亿吨,对外依存度为84%,其中99%左右均为转基因大豆,成本较低且产量有保障。
【黑龙江省非转基因豆田,是不是很壮观】
我国近年大豆进口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24年进口量达1.05亿吨,对外依存度为84%,其中99%左右均为转基因大豆,成本较低且产量有保障。
有一个情况或许大家并不清楚,即这么大规模的大豆采购,并不是卖家决定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的大豆,而是由买家提前决定用什么种子,且都是要签进合约的。
进口上亿吨大豆,并不是2024年一年,进口总量超过或者接近1亿吨的年份可不少,因为国内对豆油和饲料(豆粕)的需求量与消费量都很大,所以我们进口的大豆绝大部分都用于榨油和饲料(豆粕)生产。
至于美国大豆,还是会进口的,比如2025年暂停从美国进口大豆5个月后,于10月末恢复采购18万吨,主要用于衔接黑龙江榨油厂巴西豆库存空档期——巴西大豆也顺便涨个价,比如每吨猛涨了60-70美元。
除了国内消费量巨大,我们有没有在为特殊时期而提前进行大豆的战略储备呢?看看大豆以及豆油的自然属性就知道了。
【豆油对我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性价比极高】
未开封的干黄豆,在阴凉干燥处可存放1至2年,真空包装可延长至3年。而已经榨好的豆油,在理想条件下(避光、密封、低温保存),一般也就能存放 3-6个月。
所以“战略储备”一小部分大豆(比如干黄豆)是可能的,但大规模、超长久储备(比如3年以上甚至像军用罐头那样5年)的经济价值与可行性,并不高。
我们每年都要花费数千亿人民币从国外进口大豆,比如2024年就花了约3700亿人民币购买大豆,在总的进口粮食中,每花费100元人民币进口粮食,其中就有75元用于购买大豆。
于是,问题就来了!这个钱,为什么不让我们国内的种植户挣呢?
难道真的是为了实现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平衡”吗?实事求是地说,这跟贸易平衡关系不大,我们出口工业品,人家进口农产品,根本没办法平衡——除非人家大量出口给我们矿产、金属、能源以及高科技(比如芯片)等等。
真实情况是,我们如果要搞自产大豆替代进口大豆,不仅难度大,而且成本比进口大豆高得多!
首当其冲就是耕地资源有限且优先保障主粮安全,主粮?就是大米、小麦等几种我们几乎每天都需要吃到的主食类谷物。
【每年9月份都是东北大豆收获季】
【每年9月份都是东北大豆收获季】
虽然我们拥有约19-20亿亩的耕地,但需优先种植水稻、小麦等主粮作物(两者播种面积超15亿亩),仅剩约1.5亿亩用于大豆种植。
而美国、巴西的大豆种植面积分别达5亿亩和7亿亩,远超我们,如果我们硬要进行进口大豆替代,那就需要另外“挤出”至少7.5亿亩的耕地用于大豆种植,必然直接突破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威胁粮食安全。
土地质量也是有差异的,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优质土地当然多被分配给高产高效的粮食作物,大豆常被迫种植于肥力较差或存在旱涝问题的边际地块,进一步制约单产潜力发挥。
另一个重点,就是大家一直提到的种子,我们的情况是品种落后且转基因应用容易被误会。所以我们国内仍广泛使用传统品种,高蛋白、抗逆性强的新优品种推广不足。
同时,尽管国家一直在积极推进,但考虑到大家的接受度,所以很低调也很谨慎,这就导致转基因技术尚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如抗虫害、耐除草剂特性),大豆亩产仅为美国的57%、巴西的58%,差距显著。
我们都知道黑龙江垦区的大豆非常好,榨油、做豆腐、磨豆浆都好,但最高单产仅168公斤/亩——事实上,尽管大家不愿意听,转基因大豆确实轻松能够实现200公斤以上的亩产,而且我们进口的一直是以转基因大豆为主的。
【另外,四川、重庆等地区根本离不开大豆】
【另外,四川、重庆等地区根本离不开大豆】
至于种植户们的种植水平,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不像美国、巴西那样的大平原、大农场。我们还是以粗放式农业管理为主,大部分种植户普遍缺乏精细化耕作意识,如不施肥(依赖自然固氮)、不合理密植等问题普遍。
我们的黄淮地区甚至出现“稠豆稀麦两季不得”的传统观念,导致密度远低于高产标准。另外,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控等配套技术推广不足,现有大豆高产品种的增产潜力仅实现约50%左右。
最后还是离不开“钱”!不管粮食补贴如何浮动,种粮的经济效益差和市场竞争力永远是种植户们最关心的话题——可惜,至少在大豆上,这两个方面我们都很“薄弱”!
按照目前的情况,每亩大豆净收益约750元,比玉米还少350元左右,农民更倾向于种植经济收益更高的作物。
进口转基因大豆到岸价仅3700–4000元/吨,远低于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成本,形成价格碾压优势,而且这些进口大豆并不是直接食用,绝大部分都用来榨油和做饲料,让大家至少看不见,也就心不烦了。
【菜油好是好,但价格会明显高于豆油,尤其是进口大豆榨的油】
有一个办法倒也算是“半个”自己种,即拓展海外合作种植基地。不过这个过程需要配合种植国的外交关系、经济补偿以及物流配合等等,目前有进展的比如巴西、阿根廷等国家,我们已经正在做这件事。
有朋友曾经提到俄罗斯,那么大的领土面积,自己根本种不过来,完全可以租给我们种大豆——俄罗斯的面积是大,但能够作为优质耕地的面积也有限。而且大豆虽然也是皮实的作物,但对极寒天气还是惧怕的!
【有了我们这个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巴西一直很开心】
大豆,这个国人永远离不开的植物油脂、植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大量进口还真不能用我们一直在“战略储备”以备不时之需来解释,真真正正就是国内每年的消费量巨大,这也是国家对我们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的承诺与兑现,很不容易!
就像2024年我们国内的大豆消费总量就突破了1.15亿吨,而自产大豆总量不到2100万吨,这个账怎么都算不过来:不进口的话,会降低大家的生活品质;尽量自己种的话,耕地、成本和收益更算不过来。
【爱荷华州的大豆已经堆积如山了:每年9-11月份是北美大豆的收获季】
来源:理想国307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