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港剧江湖痛失7位老戏骨!最后一位走得让人心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21:39 1

摘要:7位港剧熟脸,365天内集体下线,最后一人杀青那天,剧组全体哭到收不了工。

7位港剧熟脸,365天内集体下线,最后一人杀青那天,剧组全体哭到收不了工。

2023年还没翻篇,港剧的老底就被抽走一大块。

从情人节的俞明,到年尾的许绍雄,平均每隔52天,就少一张一秒认出的脸。

百岁俞明,90岁还在《欢乐今宵》里自己摔自己爬,不用替身。

那天他收工回家,睡前还吃了一碗艇仔粥,凌晨心跳停得毫无预告。

剧组同事说,老爷子最怕麻烦人,连走都挑在假期,不耽误通告。

三月,谷峰跟着下线。

邵氏最狠的反派,金马男配拿了两座,晚年却跑去教新人怎么跪得好看。

他最后一趟进片场,是新版《射雕》,扶着腰给年轻演员示范怎么死得慢一点。

收工后他坐在折叠椅上哼粤曲,哼到一半就低头睡着了,再也没醒。

那天现场收音没关,机器里录下他最后一句:死都要死得靓仔。

五月,方刚走了。

段绍祥这个名字,90后背得出的人不多,可只要放出他抬眼镜的镜头,弹幕立刻刷屏“童年阴影”。

90年代他写舞台剧《孽海遗恨》,连演42场,场场爆满,票房纪录保持至今。

没人知道,他最后几年天天跑公立医院排队做化疗,帽子压到最低,怕被人认出。

护士刷手机认出他,他竖起食指,意思别声张,别让反派也变成可怜人。

六月和七月,武侠片最锋利的一对刀,唐佳和雪妮,前后脚离开。

傅红雪那把会旋转的刀,是唐佳用坏七把真刀试出来的。

雪妮在片场吊威亚到五十岁,膝盖磨得只剩骨头,也不肯用替身。

两人退休后合写了一本《武指手记》,把60年代怎么放火、怎么摔人全写进去。

书印得不多,资料馆只借不售,年轻人想复印,得先交身份证。

最后一页写着:把戏留住,把命用完。

七月,吴博君也走了。

《桃谷四仙》里他演老四,镜头不多,却足够怪。

TVB裁员后,他去面包房打工,凌晨三点和面,七点出炉,把第一炉面包送给横店的临时演员。

渐冻症确诊那天,他给古天乐写邮件,只有五个字:帮帮后生。

古天乐基金会把医药费全包,他却在群里说,别为我哭,多买两袋面包更实际。

走之前,他手指已经抬不动,用眼神让护工把电视调到旧港剧台,播的正是他跑龙套那集。

还是七月,周骢跟着散场。

黑白片年代他是小生,后来成了御用爷爷,孙子孙女换了一拨又一拨。

2017年拿终身成就奖,他牵着重孙女上台,小姑娘偷偷把奖杯当玩具,全场笑到眼眶发红。

那天他发言只有三句:多谢观众,多谢对手,多谢自己没早退。

六年后,他在养老院午睡,手里还攥着当天拍的照片。

护工说,老爷子睡前最后一句话是:明天还有通告,别迟到。

十二月,压轴的是许绍雄。

欢喜哥三个字,比他的真名还响。

《使徒行者3》拍到最后一场,他癌细胞已经扩散,靠止痛药硬撑。

导演喊卡,他蹲在路边吐,吐完补妆,转身继续笑。

新加坡因为他祖父许崇智的历史贡献,给他开绿灯,让他随时去治疗。

他摇头:戏没拍完,不走。

杀青那天,他请全组喝奶茶,自己那杯没开封,就悄悄走了。

凌晨四点,朋友圈刷满同一句话:欢喜哥,别再疼了。

七个人,七段路,加起来超过350年戏龄。

他们没演过真正的主角,却让观众记住了配角的脸。

俞明把喜剧摔打成功夫,谷峰把反派演出人情,方刚让奸角有了体温。

唐佳雪妮把武侠的刀光剑影写进教科书,吴博君用面包托住下一代的饭盒。

周骢把爷爷演成每个人的爷爷,许绍雄把卧底演成大家的开心果。

现在他们集体下线,港剧的黄金配角表直接空了一整页。

有人把他们的镜头剪成一条视频,上传三天破千万播放。

弹幕齐刷刷:原来我的童年是他们联手演的。

TVB深夜重播旧剧,收视率飙到全年最高。

广告部发现,只要放出他们的脸,产品就能多卖三成。

观众这才意识到,少了他们,连反派都不像反派,爷爷都不像爷爷。

幕后更现实。

年轻演员拿到剧本,第一反应是上网搜:怎么演老人?怎么演坏人?

搜出来的,还是这七个人的片段。

可没人再站在旁边手把手教:这里咳嗽一声,那里别眨眼。

师徒制跟着他们一起退场,连带着那些偷师的小窍门:

摔先屈膝,死先松手,笑先皱眼角。

以后想学,只能看回放,一格格暂停,像拆古董。

片场的茶水阿姨说,以前一桌七个人,现在只剩空杯子。

副导演把他们的照片贴在监视器旁,拍之前先点一下,像按开机密码。

可照片不会说话,不会提醒新人:别挡主角光,别抢台词节奏。

于是镜头里多了用力过猛的脸,少了那一点点刚好的人味。

观众的眼睛毒,一眼看出:这爷爷不像爷爷,这坏人像cosplay。

有人焦虑:再不看老港剧,连配角都认不出。

有人连夜开硬盘,把旧剧备份三套,怕平台突然下架。

有人把他们的台词打印出来,贴成一面墙,每天背三句。

不懂这招,下一个空出来的位置,可能轮到你喜欢的脸。

留住他们的戏,就是留住港剧最后一口气。

七位老戏骨,把配角演成了主角,把龙套升了级。

他们走后,港剧少了一块底色,像老照片被阳光晒褪一角。

以后的新戏,演员表再长,也凑不齐那种一眼认出的熟脸。

观众能做的就是点开旧剧,把进度条往回拖,让他们的笑声骂声,再陪我们吃一次泡面。

戏会老,人会走,屏幕亮着,他们就没散场。

来源:自在小鱼w5ZA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