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投龙,源自中国商周至秦汉时期的民间山川信仰,是将写有谢罪、祈愿的文简与金龙、金钮、玉璧等器物用青丝捆扎,投入山川之中的一种仪式。祈愿者可能是帝王,可能是道士,又或两者均有。岑参在《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中就有诗句描述“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从巍巍高
投龙,源自中国商周至秦汉时期的民间山川信仰,是将写有谢罪、祈愿的文简与金龙、金钮、玉璧等器物用青丝捆扎,投入山川之中的一种仪式。祈愿者可能是帝王,可能是道士,又或两者均有。岑参在《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中就有诗句描述“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从巍巍高山到玄妙洞天,都可能有投龙的印记。
法国著名汉学家沙畹(1865—1918)是较早对投龙进行研究的学者。他两次登泰山,在田野调查中看到投龙碑铭,对投龙产生浓厚兴趣,完成《投龙》一书。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先生认为沙畹“提供了一种认识中国的角度”。在沙畹去世后,又有许多相关文物出土。例如,1982年在河南嵩山峻极峰发现“武则天金简”,此简是武则天所制的投龙简,上面记载了武则天请求解除灾祸,获得长生的内容。
武则天金简 河南博物院藏
又如,1993年在陕西华山黄甫峪出土“秦骃玉版”,上面记载了玉版的主人因病向华山祈祷的内容。
秦骃玉版甲版和乙版 上海博物馆藏
投龙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关联着人们的宇宙观念和信仰体系。11月2日周日14:00,国家图书馆将展映学术纪录片《投龙——从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本片记录了浙江省博物馆筹备“投龙”展览的过程,尝试带领观众从山川角度理解中国。
影片简介
片名:《投龙——从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
播出:2024年
时长:110分钟
简介:《投龙——从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依托浙江省博物馆筹备“投龙”展览,展现了策展团队的学者们从学术理论角度组织展览架构,走访和考察与之相关的名山洞府、历史遗迹,与考古人员交流沟通,向四十多家文博单位寻借相关文物展陈的过程。借助影像探讨了中国山水蕴含的丰富信息,山水文化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导演介绍
陆易,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浙江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馆藏书画的整理与研究工作。涉猎艺术史研究、美育教育、展览策划及独立纪录片导演。主要著作有《无尽藏:黄宾虹的鉴藏》《从刻舟求剑到盲人摸象:美术史六讲》等;学术纪录片《两只金狮子》《投龙——从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
嘉宾介绍
熊长云
熊长云,故宫博物院器物部金石组副研究馆员。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古代铭刻、度量衡史与先秦秦汉史研究。曾在《考古》《故宫博物院院刊》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任《投龙——从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执行副主编。
贾怡
贾怡,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博士。纪录片导演、策展人。广州图书馆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高级顾问。
活动安排与报名方式
时间
2025年11月2日(周日)
14:00-17:00(13:30开始签到)
地点
国家图书馆总馆综合楼五层演播室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从综合楼北侧大厅乘电梯到达)
注意事项
1.观影地点在国家图书馆总馆综合楼五层,观众可从综合楼北侧大厅乘电梯到五层,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有序签到、安检,进入演播室参与活动。
观影路线示意图
观影路线实拍图
2.观影时请配合工作人员安排,不随意走动,不擅自离开活动现场。
3.可自备记笔记所需必要文具,但不能使用笔记本电脑等可发光电子设备及录音录像设备。
4.未经允许现场不得录音录像及拍照。
5.嘉宾的观点不代表本馆立场。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