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Redmi K90刚发布就因定价惹争议,雷军和卢伟冰连夜回应,说是内存涨价太猛,还给最火的版本降了300块。
Redmi K90刚发布就因定价惹争议,雷军和卢伟冰连夜回应,说是内存涨价太猛,还给最火的版本降了300块。
这操作,到底是真诚意还是新套路?
这次K90起售价2599元,比上一代K70的2499元(12+256GB)还贵了一百。
隔壁同期的iQOO Neo 9起步价才2299元,这么一比,也难怪网友们觉得“不香了”。
小米高管们解释说,上游存储颗粒价格涨得太厉害,成本压力实在大。
这话倒不假,查查行业报告就知道,从去年底开始,全球DRAM和NAND闪存确实迎来了一波凶猛的涨价潮,三星、海力士这些大厂都在减产保价。
所以,成本上涨是事实。
但问题是,消费者看的是最终到手的价格。
红米一直以来最大的标签就是“极致性价比”,现在起售价不仅没惊喜,甚至比对手还高,这让很多老用户心理上过不去。
最有意思的是发布会第二天就宣布降价。
卢伟冰说听到了大家的评论,决定把呼声最高的12GB+512GB版本从3199元降到2899元。
这波操作反应很快,看起来也很有诚意。
可反过来想,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定这个价呢?
这种“先公布高价再火速降价”的模式,总让人感觉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先拉高预期,再用降价换口碑。
说白了,大家也不是不理解成本压力。
内存涨价是事实,谁都知道。
但红米一直打的就是性价比的旗号。现在起步价比友商还贵,大家心里肯定有落差。
发布会第二天就搞“首销月直降”,这操作多少有点亡羊补牢的意思。
诚意是感受到了,但这种先抑后扬的定价,更像是一次对米粉忠诚度的压力测试。
来源:开心的小猪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