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故事|富裕县富路镇社工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17:13 1

摘要:为激活非遗文化活力,丰富留守、困境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富路镇社工站的社工们精心组织的非遗留守、困境妇女手工兴趣小组系列活动顺利开展。六期活动以“传统技艺+创意表达”为核心,吸引了众多热爱手工的女性参与,在一针一线、一笔一画间,让非遗之美融入日常生活。 六

开展“巧手筑梦 悦享时光”非遗留守妇女手工兴趣小组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为激活非遗文化活力,丰富留守、困境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富路镇社工站的社工们精心组织的非遗留守、困境妇女手工兴趣小组系列活动顺利开展。六期活动以“传统技艺+创意表达”为核心,吸引了众多热爱手工的女性参与,在一针一线、一笔一画间,让非遗之美融入日常生活。 六期内容精彩纷呈,恰似一串串温润的珍珠,不仅串起了满室的欢声笑语,更串起了一段段温暖绵长的回忆。

第一期、“制扇之美 如漆而至”

社工热情洋溢地向老人们介绍漆画扇面的历史。从古代漆艺的起源讲起,阐述了漆画扇面如何历经岁月沉淀,在不同朝代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组员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神中满是对这项传统工艺的好奇与期待。在社工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参与的组员们手持素白扇面,以天然漆料为墨,或勾勒山水意境,或描绘花鸟形态。指尖的漆料在扇面上慢慢晕开,原本朴素的扇面逐渐变得灵动雅致。大家不仅掌握了漆扇的基础制作技巧,更在与传统漆艺的对话中,感受到了古人“怀袖雅物”的生活美学。组员们相互交流制作心得、感叹非遗魅力,空白的扇面在她们的巧手下绽放光彩,带来了满满的成就感。

第二期、“黏土巧塑形 创意无极限”

若说漆扇是传统的沉淀,第二期“超轻粘土制作”则充满了童真与创意。活动中,社工引导学员们将非遗元素与现代审美结合。分发完材料后,社工先给组员们播放制作视频观看学习,组员们饶有兴趣地跟着社工的步骤动手制作。柔软的粘土在指尖被赋予生命,组员们尽情释放想象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手工创作的纯粹乐趣。整个现场弥漫着欢声笑语,在完成作品的那一刻,大家都表现得非常高兴和自信,有组员表示:“想不到自己可以制作出这么好看的手工作品!”

第三期、“巧手绘国旗 巾帼绽芳华”

“葫芦”谐音“福禄”,是传统民俗中的吉祥符号。国庆临近之际,第三期“绘画葫芦”活动,让学员们与这一传统载体深度互动,并通过观看短视频片段重温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辉煌历程,爱国之情在温馨的氛围中悄然升温。接下来,社工详细讲解了国旗的形态特点与绘画技巧,再示范如何用墨线勾勒轮廓、用色彩填充细节。组员们手持画笔,在光滑的葫芦表面细细描摹:先画完国旗的组员,在画上民俗故事,传递文化内涵;还有的融入现代图案,让传统葫芦焕发现代活力。一个个普通的葫芦,在笔墨点缀下成为独一无二的“非遗手作”。

第四期、“手绘月亮灯 点亮心生活”

中秋临近之际,第四期“绘画月亮灯”活动为学员们带来了别样的浪漫。活动现场,社工们化身贴心助教,采取"一对一"陪伴式教学。从白胚打磨、颜料搅拌到彩色绘画,每个步骤都细致示范。组员张姐姐在社工的协助下,将颜料精心搅拌均匀,细致的勾画着;赵姐更是创作出"水波纹"立体灯景。当一盏盏造型各异的月亮灯接通电源,暖黄色的光晕透过镂空灯面在墙面投射出流动的光影,组员们像孩童般兴奋地举起作品互相展示。"没想到我这双拿锄头的手还能做出这么精致的艺术品!"组员李姐捧着自己制作的“百花争艳”月亮灯爱不释手。当点亮月亮灯,柔和的光线透过彩绘图案洒出,光影交错间,传统节日的氛围感与手工创作的成就感在每个人心中升腾。

第五期、“指尖小物 开启创意”

第五期“扭扭棒制作”活动以灵活多变的扭扭棒为材料,让非遗元素变得更“接地气”。活动伊始,社工们现场教学扭扭棒的缠绕、弯曲、拼接技巧,鼓励组员们制作日常小物件,从运用扭扭棒来塑造柿子的形状,到细致地将扭扭棒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柿子,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清晰明了。组员们纷纷动手尝试,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不时交流技巧、互相帮助。遇到难题时,社工及时上前,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建议。不一会儿,一个个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扭扭棒手工柿子在组员的手中绽放。细小的扭扭棒在指尖翻飞,变成了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手作,让非遗真正走进了日常。

第六期、整体回顾:“以手为媒,共赴非遗之约”

随着扭扭棒制作活动的结束,非遗妇女手工兴趣小组系列活动圆满落幕。回顾六期活动,从漆扇的雅致、粘土的趣味,到葫芦的古韵、月亮灯的浪漫,再到扭扭棒的灵动,每一期都以独特的形式让组员们触摸非遗、感受非遗。组员何阿姨激动地说:“特别感谢党和政府想着我们老百姓,让社工站能组织这么好的手工活动!以前在家忙忙碌碌,现在不仅学会了漆扇的制作手艺,还能跟姐妹们一起聊天解闷,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打心底里觉得温暖!”

活动不仅为留守、困境妇女群体提供了学习手工技艺的平台,更搭建了交流互动的桥梁——组员们在创作中互相借鉴、分享心得,不少人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许多组员表示,通过活动不仅掌握了新技能,更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未来会尝试将非遗元素融入生活,让传统之美持续传递。

此次非遗留守、困境妇女手工兴趣小组活动,既是对非遗文化的活化传承,也是对困境、留守妇女精神需求的精准回应。未来,富路镇社工站将继续探索非遗与日常的结合点,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非遗在指尖流转、在生活中绽放。

富路镇社工站:张礞礞

来源:北国媒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