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都的魅力,一半在茶馆的闲适里,另一半,则藏在那弯弯绕绕的街巷中,那些不起眼却卧虎藏龙的小吃摊上。我们用三天时间,避开宽窄巷子的人流,深入成都的毛细血管,去寻找那些最抚慰人心的市井味道。
成都的魅力,一半在茶馆的闲适里,另一半,则藏在那弯弯绕绕的街巷中,那些不起眼却卧虎藏龙的小吃摊上。我们用三天时间,避开宽窄巷子的人流,深入成都的毛细血管,去寻找那些最抚慰人心的市井味道。
第一天,我们聚焦于面食。 在一家街角老店,点了一碗“素椒杂酱面”。棍棍面被熟练地挑起,放入碗中,加上秘制的杂酱和红油,迅速拌匀。每根面条都裹满了酱料,入口是浓郁的酱香与恰到好处的麻辣,筋道的面条带来十足的口感,简单却直击灵魂。下午,则用一碗淋着红糖、撒满黄豆粉的“糖油果子”或“三大炮”作为甜蜜的间奏。
第二天,我们投身于“冷”与“热”的交响。 在人民公园附近,找到一家卖“抄手”的小店。红油抄手皮薄馅嫩,在红亮喷香的辣油里一滚,麻辣鲜香,吃得人额头微微冒汗。而此时,一碗晶莹剔透的“冰粉”便是最好的救赎。冰粉里加入了红糖、醪糟、山楂片和果仁,冰凉爽滑,瞬间化解了所有的辣与腻。
第三天,我们进行了一场混合探索。 在菜市场门口,买一个刚出锅的“军屯锅魁”,层层叠叠的酥皮包裹着椒麻味的肉馅,香脆掉渣。晚上,则坐在路边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肥肠粉”,红薯粉爽滑,肥肠软糯,汤头酸辣开胃,为三天的美食探索画上一个酣畅淋漓的句号。成都的小吃,就藏在这些日常的、不经意的角落里,它们不追求奢华,却用最质朴的味道,温暖着每一个过客的胃与心。
来源:是个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