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话说:“霜降抢秋,不抢就丢”。这句农谚精准概括了霜降时节的农事紧迫性。霜降作为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气温大幅下降,昼夜温差增大,正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
俗话说:“霜降抢秋,不抢就丢”。这句农谚精准概括了霜降时节的农事紧迫性。霜降作为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气温大幅下降,昼夜温差增大,正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
这时候,田间地头仿佛在进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竞赛,不只大葱,还有多种作物急需抢收抢种,一旦错过时机,一年的辛苦可能就要打折扣。
霜降采挖:铁棍山药正当时
霜降时节,正是温县铁棍山药最佳的采挖时刻。在河南温县,生长在坚实垆土地里的铁棍山药,生长期长达240天左右,直到霜降才完全成熟。
为何非要等到霜降?漫长的生长周期让山药积累了充足的养分,品质达到最佳。
采挖出土的铁棍山药带着典型的“铁锈红斑”,这是正宗温县铁棍山药的身份证。
当地药农坚守着“霜降至,山药成”的古老智慧,通过隆重的采挖仪式,宣告山药进入丰收季。
油茶采收:霜降籽,油满仓
霜降前后,也是油茶果采摘的黄金期。在田林县八中村的油茶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抢摘“霜降籽”。
“霜降时节果子熟得透、油脂含量高”,这是采摘工人王秀丽和乡亲们的共同经验。
油茶果与时间赛跑,霜降后短短一周左右是最佳采摘期,村民们三两成群穿梭在油茶林间,轻摘轻放,确保不折枝条,为来年丰收打下基础。
一人一天能采摘300斤左右,每天收入约200元,油茶产业真正成为带动集体和群众双增收的“金果子”。
晚播小麦:抢时选好管细
“寒露种麦正当时”,但今年黄淮海主产区因持续秋雨,小麦播种较往年推迟了10-20天。 这可不是小问题,晚播会导致冬前积温不足,苗弱抗冻性差。
但别急,农业专家说了,“慢半拍”不代表明年收成差。 关键要掌握“抢时、选好、管细”三大诀窍。
秋季连续降雨对秋种是把‘双刃剑’。虽然影响了播种,但‘麦喜隔年墒’,土壤底墑充足为今冬明春小麦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选种要挑分蘖成穗率高、群体构建快、根系发达的多穗型品种。
播种量要适当增加,一般每迟播1天,亩增加播量0.5斤至1斤。 但注意,黄淮海北片最大播种量不要超过40斤,南片不超过35斤。
晚稻收获:提防阴雨保收成
霜降时节,南方地区的晚稻也进入收获期。虽然整体上霜降对全国秋收影响有限,但南方区域的阴雨天,可能会对晚稻收获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积极提防。
这时节,农民们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雨歇间隙,及时抢收晾晒。
确保颗粒归仓是霜降时节的重中之重。
秋整地:争分夺秒备明春
霜降是进行秋整地的最后和最佳时期。 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要争分夺秒开展秋整地。
在南方,已经完成收获的旱地,如油菜田,要及时进行翻耕整地,为播种越冬作物做好充分准备。
农时紧迫,霜降时节的整地质量直接关系到下一季作物生长,一点也马虎不得。
田间地头,收割机的轰鸣声是对丰收最美的赞歌。农谚说 “霜降抢秋,不抢就丢” ,话虽朴实,却是千百年来农耕智慧的结晶。
这个霜降,无论是山药地里采挖的农户,还是油茶林中忙碌的村民,或是麦田里抢播的农夫,都在与时间赛跑。
来源:稻香老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