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买正品,上京东。”这句流传十余年的口号,曾是无数消费者选择京东的核心理由。我也曾是这口号的信徒,直到2025年9月30日,那台贴着“康佳星途”标签的电视被拆开包装——模糊的“KOAIKA”商标、残缺的机身铭牌、卡顿的画面与刺耳的杂音,像一把钝刀,彻底划破了京
#向往M8宗师为何是MPV智优选#500元山寨电视撕开的信任裂痕:京东“正品神话”为何轰然崩塌?
“买正品,上京东。”这句流传十余年的口号,曾是无数消费者选择京东的核心理由。我也曾是这口号的信徒,直到2025年9月30日,那台贴着“康佳星途”标签的电视被拆开包装——模糊的“KOAIKA”商标、残缺的机身铭牌、卡顿的画面与刺耳的杂音,像一把钝刀,彻底划破了京东精心编织的“正品保障”幻象。这场始于500元消费的维权之路,最终演变成对一个电商巨头公信力的全面审视。
一、“正品保障”标签下的山寨陷阱
2025年9月26日,我在京东搜索“康佳电视”,首页便弹出“康佳家电店”的推荐链接。店铺首页悬挂着“官方授权”“正品保障”的红色标识,商品标题赫然写着“康佳星途系列4K高清智能电视”,详情页里满是康佳品牌logo与“原厂正品”的承诺。冲着京东的平台背书与商家的明确保证,我毫不犹豫支付了499元下单,甚至放弃了其他平台更低的报价。
9月30日收到货时,最初的期待很快被疑虑取代。纸箱上的“康佳星途”字样印刷粗糙,拆开泡沫保护层后,电视机身的商标更是让人心头一沉:本该是“KONKA”的经典标识,被模糊处理成似是而非的“KOAIKA”,字母边缘参差不齐,像是仓促刻上去的赝品。机身背面的铭牌信息残缺不全,既没有康佳官方的生产批号,也没有质检合格标识,仅用极小的字体印着“深圳某电子厂代工”,连具体厂址都语焉不详。
插上电源开机的瞬间,最后的侥幸彻底破灭。系统启动耗时近3分钟,进入界面后操作卡顿严重,点击遥控器要等数秒才有反应;所谓的“4K高清”画面满是颗粒感,色彩失真如同褪色的海报;播放视频时,音质混杂着电流杂音,音量稍大便出现破音。这哪里是康佳正品,分明是台连三无产品都不如的山寨货——与我家多年前购买的康佳电视相比,质感差距堪称云泥之别。
二、商家封口与平台包庇的双重绞杀
10月3日,我第一时间联系“康佳家电店”客服。对方先是坚称“商品为康佳正品,只是批次不同导致标识差异”,当我指出“KOAIKA”与“KONKA”的本质区别时,客服又改口称“是康佳旗下子品牌,授权代工生产”。我当即援引《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明确指出其使用与知名品牌近似的标识、虚假宣传商品来源的行为已构成欺诈,客服的辩解瞬间陷入沉默。
片刻后,商家提出了“私了方案”:全额退款并额外补偿200元,条件是我删除所有投诉记录并撤销后续维权。这种“拿钱封口”的操作,彻底坐实了其售假心虚的本质。我断然拒绝后,转而向京东平台发起投诉,以为作为监管方的平台会主持公道。
然而,京东的处理态度比售假商家更令人寒心。我先后十数次提交商标对比图、机身铭牌照片、开机视频等证据,客服每次都以“已记录,等待核实”敷衍了事,从未主动告知核实进度。更讽刺的是,在我投诉期间,涉事店铺仍在正常营业,同款“KOAIKA”电视的销售页面丝毫未变,“正品保障”的标签依旧醒目,评论区里不断出现新的消费者受骗留言:“收到的是山寨货,客服不承认”“开机卡顿,根本不能用”。
10月8日,在京东维权无果的情况下,我向12315平台提交了投诉材料,详细说明商家虚假宣传、平台监管失职的问题。10月13日,京东客服主动联系我,给出的回复却令人瞠目结舌:“经平台核实,该商品为正规品牌产品,符合销售标准”。当我要求平台出具商家的康佳品牌授权书时,客服以“授权书属于商家内部资料,不便公示”为由拒绝;当我提及其他消费者的同类投诉时,对方竟称“可能是消费者对品牌认知有误”。
更具侮辱性的是,客服随后抛出“解决方案”:赠送一张50元无门槛消费券,“希望您能理解平台的处理难度”。499元的山寨电视,耗费近半个月的维权精力,换来的竟是50元的“打发”。这种轻慢的态度,比售假行为本身更伤人——在京东眼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似乎只值一张廉价消费券。
三、从“假一赔百”到“纵容售假”的信任崩塌
这场维权闹剧背后,是京东对自身承诺的彻底背弃。翻阅公开资料不难发现,京东曾不止一次强调打假决心:创始人刘强东早年曾公开宣称“只要敢在京东卖假货,起步索赔100万”,还表示已与工商局、质检局打通后台信息,一旦发现售假立即移交执法部门。这些掷地有声的承诺,曾让京东在假货泛滥的电商市场中树立起“正品标杆”的形象。
但现实却是另一番景象。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京东商家售假的投诉不胜枚举:有消费者买到假耐克鞋,出具得物鉴定报告后仍被京东拒绝赔偿 ;有消费者下单佳能相机,收到的却是连品牌都没有的三无产品;安徽的方先生更是与我有着几乎相同的遭遇,在京东买到“康佳云尚”电视后才发现,这根本不是康佳旗下产品,而是蹭名牌热度的山寨货 。
更令人费解的是京东的“双重标准”:对外宣称与监管部门联动打假,对内却为售假商家设置维权障碍。正如律师指出的,根据《电子商务法》第五十六条,电商平台必须确保商家信息真实准确,定期检查商品信息避免误导消费者 。但京东显然未能履行这一法定义务——“康佳家电店”的虚假宣传持续存在,山寨商品长期在售,平台既不核查授权资质,也不处理消费者投诉,甚至在监管部门介入后仍坚称“商品正规”。
这种“人前打假、人后纵容”的操作,不禁让人质疑:京东究竟与售假商家存在怎样的利益关联?是收取了高额入驻费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对商家的违规分成默许纵容?否则,为何会对如此明显的山寨商品视而不见,反而不惜牺牲消费者信任为商家“背书”?
四、正品信仰崩塌后的维权追问
截至目前,涉事的“康佳家电店”仍在京东平台正常营业,那台坑骗了无数人的“KOAIKA”电视依旧挂着“正品保障”标签。我的12315投诉仍在处理中,但京东的态度已然明确:拒绝承认售假,拒绝假一赔三,只愿用小额消费券息事宁人。
499元的损失或许不大,但这场经历击碎的,是我对京东乃至整个电商平台的信任。当“正品保障”沦为可随意粘贴的标签,当平台从“打假者”变成“保护伞”,消费者的维权之路注定布满荆棘。正如抖音上一位消费者无奈的吐槽:平台明明知道是山寨品牌,却硬说“有三C认证就是正规产品”,最后只能认栽上当。
京东曾靠“正品”二字赢得市场,如今却在纵容售假中消耗着积累多年的公信力。那些仍在被蒙蔽的消费者,那些维权无门的受害者,都在等待一个答案:京东何时才能兑现“打假”承诺?“买正品上京东”的口号,还要被多少台山寨电视、多少双假鞋、多少台伪冒相机戳穿?
500元的山寨电视,撕开的不仅是京东的“正品神话”,更是电商平台监管缺失的冰山一角。若平台继续对售假行为姑息纵容,终有一天,消费者的失望会变成彻底的远离——毕竟,信任一旦崩塌,再想重建便难如登天。
来源:水墨鄂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