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系列政策推动下,我省跨境电商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主体逐步壮大、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与浙江、广东等外贸强省相比,我省跨境电商仍处于“起步爬升、攻坚突破”的关键时期。为此建议:
助力我省跨境电商全产业链生态圈建设走深走实——省政协“加快构建跨境电商全产业链生态圈 助力山西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编)
提升我省跨境电商产业品牌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 民盟山西省委会副主委
山西科技学院院长
梁丽萍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系列政策推动下,我省跨境电商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主体逐步壮大、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与浙江、广东等外贸强省相比,我省跨境电商仍处于“起步爬升、攻坚突破”的关键时期。为此建议:
推动产品价值创新。要对“原材料”精深加工,如从“小米”到“即食营养餐”、从“陈醋”到“健康饮品”、从“核桃”到“脑健康补剂”等,让产品“更好用、更有效”;要设计赋能、美学升级,即通过科技赋能、改变产品形态,解决现代消费者对产品的便捷、健康、功能性需求,从而实现价值倍增;同时通过设计赋能,如将山西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让产品从“用具”变成“艺术品”或“文化藏品”,以卓越的设计体现高附加值。
提升品牌价值塑造。要挖掘产品的独特价值内核,找到品牌的“唯一性”与“说服力”,如通过地理溯源,讲述山西的“一方水土”如何赋予了山西产品独一无二的特性,或通过工艺解码,讲述山西产品制作工艺的“匠心传承”价值,还可以通过文化寻根,彰显山西产品承载的地域文化和精神信仰;要加强对产品价值标准的现代转换,进一步挖掘产品的核心价值,与当代全球消费者的价值观和需求相连接;要积极获取有机认证、Fair Trade、FDA、CE等国际权威认证,将山西跨境电商产品从“山西特产”重新定位为“国际优品”,让企业规范化、国际化运营。
推动山西跨境电商成为
外贸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省政协常委 省外事办党组书记、主任
董晓林
通过专题调研,我对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电商发展有了直观认识,有许多先进经验值得我省学习借鉴。为此建议:
以“广东之鉴”明方向,以“形势之辨”定坐标。对标广东“全产业链生态”模式,复制其政策协同、产业联盟的成熟经验;整合政府、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力量,深化国际形势与目的国国情研究,通过专题培训帮助山西企业把握趋势、明晰规则、合规运营。
以“外侨之桥”通渠道,以“协同之力”筑生态。推动跨境电商园区与外事、侨务、友协机构深度联动,与RCEP成员国、欧美重点市场的行业人士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支持山西企业在欧美、东盟核心区域布局海外仓;组建“山西跨境电商产业联盟”,推动企业、特色产品、非遗文化等三类产业“抱团出海”。
以“创新之智”强内核,以“风险之防”固根基。支持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成立“跨境电商海外风险防范专家委员会”,提供专业咨询;鼓励企业投保“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推动跨境电商园区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将“风险评估、合规指导”嵌入企业孵化、供应链管理等全环节。
以“品牌之塑”树标识,以“持续之进”谋长远。将山西跨境电商企业及产品纳入国际友城交流、海外经贸推介会的重点展示内容,依托外事平台提升“山西品牌”的国际认知度;联合市场监管、商务部门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提案、专题协商等形式,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山西跨境电商品牌建设,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培育生态。
推动运城跨境电商产业精准发力乘势而上
省政协委员 运城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陈 杰
运城市是我省继太原市、大同市之后设立的第三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结合运城跨境电商实践,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壮大市场主体是核心。由省级层面统筹,整合同质企业优势,将生产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资源聚合在一起,形成产业带“出海联盟”,提升产品议价力;积极培育跨境电商企业发展标杆,鼓励有实力的传统企业“触网升级”,构建完整产业生态。
构建“陪跑式服务”是关键。联合海关、税务、物流、金融等部门和专业平台组建省级服务团队,为各地电商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协调亚马逊等主流平台在各地市成立孵化中心,提供一站式孵化服务和全流程指导。
完善物流体系是基础。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中欧班列+航空货运+海外仓”立体物流网络,重点拓展太原和运城机场国际货运航班频次及目的地国家,畅通运三客专、省内其他重要铁路货运专线等;加快布局海外仓,出台具体政策扶持跨境电商建设海外仓,协调重点外贸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投资建设,联系对接现有知名海外仓企业共同制定高性价比海外仓服务方案,畅通国际市场渠道。
强化要素支撑是保障。设立省级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平台,构建“零成本结算+低成本融资+免担保汇率避险”三位一体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省级跨境电商综合数据服务平台,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和规范;出台专业人才引进政策,招聘先进地区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电商精英补齐人才缺口,鼓励省内高校、职校设立与跨境电商相关的专业。
以跨境电商赋能山西非遗“出海”
省政协常委 省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
王 岫
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山西拥有182项国家级、1173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跨境电商与非遗产业的融合发展,对推动我省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为此建议:
锚定文化内核,打造全球适配的非遗IP体系。提炼山西非遗文化的核心元素,建立“山西非遗文化元素库”,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创作基础;引导企业围绕海外日常生活场景创新产品形态,开发实用产品,提升市场认知度;构建国际化传播语境,通过“非遗技艺+故事化解读”降低认知门槛,制作多语种“非遗文化手册”,打造兼具山西特色与全球辨识度的非遗IP。
聚焦品类特性,构建差异化跨境渠道矩阵。根据非遗产品类型与目标市场特性分类适配,提升渠道精准度;发挥跨境电商综试区优势,建设“山西非遗+跨境电商”服务中心,提供代运营等服务,降低中小企业门槛;打造区域出海品牌,策划“山西非遗全球线上展”活动,提升“山西非遗”整体国际知名度。
强化系统保障,筑牢非遗“出海”合规防线。建立产品合规筛查机制,对照国际标准建立“山西非遗产品合规数据库”,为企业提供免费合规咨询服务,协助开展原材料检测、成品认证;加强知识产权全周期保护,指导企业对非遗衍生设计及时申请海外商标与外观专利,联合海外律师事务所建立“侵权应对快速通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动态应对政策规则变化,建立“国际贸易政策预警机制”,第一时间向企业推送目标市场政策调整信息,并提供应对建议。
以跨境电商产业园驱动山西外向型经济能级跃升
省政协委员 省侨联副主席
山西省晋民投集团总经理
陈 杰
依托跨境电商产业园,加快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对我省实现外向型经济能级跃升、助力中部地区崛起意义重大。为此建议:
用好中欧班列,做强特色产品。依托中欧班列陆路成本优势,扩大大宗商品出口,推动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支持“智慧矿山”等特色服务通过数字贸易平台出海;引入龙头服务商聚焦特色产品,打造全球离岸大宗商品单品交易集采中心;建设跨境电商“we work”空间,提供仓储、人才培训、支付征信等一体化服务。
创新监管仓模式,提升园区效率。借鉴深圳口岸经验,建立“海关—园区”跨境贸易物流监管中心;实现入驻园区企业“入仓即出关”,同步完成检验检疫查验,通过封条管理等保障措施大幅压缩通关时间。
深化内外合作,强化资源赋能。借鉴北京通州口岸的“内陆港”模式,打造涵盖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及城市物流“三流一体”的口岸经济区模式;落实金融监管沙盒机制作用,推动数字货币应用,打造“支付+信用贷款+种草费用支持”的金融服务链;建立全程可追溯的数字化仓储管理体系,构建可信供应链;探索建设数据出境便利化服务平台,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提升数据跨境流动效率。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实施“晋商回归”跨境电商人才计划,推动与国外知名贸易类大学的合作,定向培养具有中国电商特色的专业人才,切实践行文化出海;设立数字贸易专项贷款,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海外仓;优化“信保+担保”产品,帮助企业应对跨境风险。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